高考作文高考语文高分作文赏析及名师点评04托物抒情Word下载.docx
《高考作文高考语文高分作文赏析及名师点评04托物抒情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高考语文高分作文赏析及名师点评04托物抒情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顷刻间,这乳白色的轻霭,化成小小的水滴。
洒在路面上,洒在树丛中,洒在人头脸上。
轻轻的,腻腻的,有点潮湿。
人们吸进这带有野菊花药香味儿的气息,觉得有点微醺。
(仇智杰《雾纱赋》)
作者抓住雾的特点,运用比喻手法,突出了雾的轻柔,随着雾的渐渐流动,作者连用两个比喻“海潮”、“白鸥”,形象地写出了雾优美的动态。
从“觉得有点微醺”中看出作者对雾的喜爱之情,做到了托物抒情、情景交融。
3.托物喻人。
借描写青松、白杨、小草、野菊等事物,极力赞美或贬抑其在外形、精神上与某一个人或一类人相似的特点,借写事物抒发对人的情怀。
比如:
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
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
有的枝干被狂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
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坚强地挺立在绝壁之上。
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进取与自信,它全都具备。
(冯骥才《黄山绝壁松》节选)
作者以崇敬的心情描述黄山绝壁松于荒峰野岭、悬崖峭壁、山险莫测的绝境搏斗风雨的矫健与强悍,表达了自己对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进与自信的生命理念的赞扬和追求,堪称“托物抒情”的妙笔。
托物抒情,托物是手段,抒情是目的。
通过象征联想,由某种象征体联想到它具有的象征义,或由某种象征义出发去联想可表达的象征体,都可以构成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
写好这类文章,要注意如下几点:
立意要明确,要根据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生活中捕捉与之有相似点的寓情物,并以此作为表情达意的艺术形象。
把握好“物”与“意”之间的对应点,这是写好此类文章的关键。
捕捉不到准确的寓情物,抒发感情、表达思想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如《白杨礼赞》由白杨树引出北方农民。
抓住物的特征,通过联想由物及人,引出赞颂的对象,这是立意的步骤,也是基本思路。
描写要具体,要对捕捉的寓情物进行具体生动的描绘。
既要写出其外部形态,又要写出其内在特征,使读者通过寓情物这一艺术形象能自然联想到某种可贵的精神或品质,做到“物”和“情”之间既要“形似”,又要“神似”,从而为抒发感情做好铺垫。
描写的时候要善于选用词语,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议论要恰当,写这类文章,常常需要在记叙、描写中插入作者的看法,或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议论。
【2017年高考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
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
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立意分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很简单,三句话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表达凝练,意蕴丰厚。
材料立足现实生活,立足学生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采撷生活浪花,选取适当文体,抒写真挚情怀。
尚奇者可追热点之新,敏察者可展刻画之长,情笃者可吐肺腑之真,思深者可发独到之论。
人人眼中有车,故上手容易;
个个感受不同,故精彩纷呈。
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立意角度
写作点拨
“车”见证时代发展。
可以叙述自己用过的,或者家里用过的车,用“车”的发展来反映社会与时代的变迁和发展。
可以从私家车的普及的角度,从高铁、动车等进入百姓生活的角度,讴歌时代的发展,展望美好的未来。
“车”承载世间真情。
叙述“车”与自己的真情故事,可以拟诸如“车载幸福”“车载年华”之类的题目,抒写某辆车带给自己幸福、快乐等体验,如父母用车接送孩子发生的亲情故事。
需要注意的是,“车”仅仅是感情的载体,考生着重要表达的是对过往岁月的感悟、反思等,对身边人的忏悔、感恩等。
“车”折射观念变迁。
“车来车往”的生活现象,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比如人们走下轿车,重骑自行车,体现了人们从追求快捷到重视环保的生活理念的转变;
比如滴滴打车、共享单车等出行方式的出现,体现了互联网时代人们互联互通、节约共享观念的萌生;
等等。
【满分佳作】
小车摊
江苏考生
天亮了,小车摊从巷子里推了出来。
(开门见山,引出文章描写的对象。
)
车把上是一双龟裂的手,车身上挂着写有“豆腐脑”“赤豆糊”“烤洋芋”等字样的纸板,伴随着小小的轱辘摩擦地面的“辘辘”声,那些小车摊默默地穿过寂静的城市。
(具体描写小车滩的形象特征,“默默”“寂静”写出出摊时间之早,写出出摊人的辛劳,传达出作者情感态度。
他们究竟是几时从那些昏暗的屋檐下出发的呢?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无论我起得多早,小车摊总在那里。
(再写出摊时间之早)那些从小车摊上冒出的腾腾热气,在晨曦微寒的风中携着暖暖雾气,冲破天与路与日光。
(描摹细致,观察入微,值得点赞。
我的婆婆喜欢那种放着一格格蒸锅的小车摊,蒸锅里面装着洋山芋片,或者整个的烤山芋,还有油炸的土豆片。
但我婆婆从来只买烤山芋。
在冬天最冷的三九天里,烤山芋可以塞进衣服里,或者直接拿着捂手,不过吃的时候可要当心些,一口咬多了,还是免不了烫得人龇牙咧嘴。
(富有生活气息)
我小时候总想不明白,烤的山芋这么烫,小车摊的铁皮为什么还是那么凉,而卖烤山芋的老爷爷还要裹着肥大的袄子,在热气腾腾的蒸锅旁对着手一个劲儿地呵气,明明他只要拿一个烤山芋在手上,就不会
可惜,后来的早晨,我就没有机会去小车摊了。
父母怕耽误我学习,每天都会从小车摊那买好早餐,等我起床时,美味早就已经在餐桌上了。
从此,小车摊成了我上学路上的掠影。
再后来,父母开车送我上学,我发现车窗外的风景在时间挪移中慢慢变了,小车摊前的人从老板娘换成了老爷爷,从老爷爷换成了中年人……而从来不变的是那些小车摊。
(此段运用了对比手法:
时代变迁中的“变”与“不变”)
不管时间怎么流,车流怎么走,小车摊就是静静悄悄地、日复一日地坚守在晨曦之中。
(娓娓道来,叙说小车滩一年四季不变的坚守。
有多少车,总被利益耽搁,困在一座城中,最后死在报废的车队里,但小车摊,它们是晨曦之子,是属于劳动者的,永恒的生活。
(结句以小见大,情感真挚,抒发对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对生活的赞美,彰显了时代的主题,提升了文章的主旨。
文章聚焦于卖早点的小车摊,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亲切感。
文中说“小车摊成了我上学路上的掠影”,其实,小车摊已经成为一个意象,这在文章末三段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小车摊见证了“我”的成长,见证了人世沧桑,代表“永恒的生活”。
王国维曾经说过: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诚哉斯言,考生从自己的视角观察、思考,所以,围绕小车摊的人与生活也就有了独特性,处处散发着“我”的气息,营造了物我交融的氛围,而这才是文章的魅力所在。
【2015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
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
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唤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从直接感知自然的角度立意:
走进自然,拥抱美丽;
走进自然,其乐无穷;
走进自然,美中不足。
首选文体应该是记叙文或散文,可生动具体地记叙自己曾经在踏青、出游等过程中对自然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以此来表现一个主题。
当然也可写成议论文,从亲近自然切入,引出一个感悟或观点——中心论点,然后分析说理,加以论证。
从间接感知自然的角度立意:
通过电视、电脑等媒介感知自然,多了理性,少了感性,少了体验,少了乐趣,难有身临其境之感;
科技很近,美却很远。
首选文体应该是议论文,可由从电视、电脑等媒介中感知自然切入,引出一个中心论点,然后或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感知结果,或阐述怎么样充分利用电视、电脑等媒介更好地感知自然,或上述“为什么”和“怎么样”都写,但不可平均笔墨,要一详一略。
从直接感知和间接感知相结合的角度立意:
不同的感知途径,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直接感知(感性认识)诚可贵,间接感知(理性认识)价亦高;
不同途径,各尽其妙。
考生可以从作文材料的整体切入,引出一个中心论点,然后辩证分析,先阐述直接感知自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知结果以及怎么样直接感知,后阐述间接感知自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知结果以及怎么样间接感知,但都要有详有略,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思考背后的原因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高分佳作】
榕江记
广东考生
离我最近的,是你,榕江。
离我最远的,是你,榕江。
让我觉得不舍和惋惜的,还是你,榕江。
——题记
早就听人说及你的美名,也早在网上见识了你的芳容,但直到这天,才真正地走近你。
夏日的一个清晨,天才蒙蒙亮的时候,我们就出发了。
远离了市井喧嚣,走过了一个个村庄,穿过一片片竹林,我们来到你的身边。
你宛如一位徜徉梦乡的仙子,丝毫不知我们这群冒昧而至的游人的造访,自己续着自己甜蜜的梦,却又刚刚好让我们看到了你那最安谧最清新的美丽。
安谧的山,安谧的水,让我神往的榕江,今天终于见到了你的面容。
深深地吸一口气,我必须调整我带着浓重市井气息的呼吸。
(“安谧”正是榕江的总特征之一)
顺着这片竹林,我们顺流而下。
榕江水弯弯曲曲地一直延伸下去,唯一不变的是她的安谧和澄澈。
(点出榕江的另一特征:
澄澈)竹林到了尽头,换成了一片沙地,柔软细微如同灰尘般的沙地。
我们停下了脚步,脱去鞋袜,投向榕江的怀抱。
我静立于榕江水之中,感受那份清凉流至全身的神经末梢,安静地接受榕江的洗礼。
这样的天地,看一眼,心就静了,看一眼,心就返璞归真了。
(借物抒情,写出安谧、澄澈额榕江水带给作者的内心感受)朋友们已顺着那些鹅卵石铺成的小径走到了那几块大卵石上。
我小心翼翼地跟了上去,生怕弄出大的声响惊醒了这尚在梦中的仙境。
的确,在这样的“桃花源”中,谁都不敢打破这份安谧。
(评价:
桃花源。
引发读者联想,加深对榕江的印象)
静立于那几块大卵石旁,举目四望,静的水,静的山,静的竹林,静的沙地,静的卵石,一切都徜徉在梦乡。
东方的天空出现了一片红晕,太阳即将叫醒这沉睡的榕江,就好像是一位母亲在叫醒自己的孩子,轻轻地抚摸轻轻地摇哄,一点一点地让榕江睁开蒙眬的睡眼。
呀,江中的那块大卵石上居然还有一个独自垂钓的老翁,一身白衣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大概也沉醉在仙境中了吧。
山,水,人,好一幅“独钓榕江
榕江需要呵护,大自然需要呵护。
让我们所有的人都走近大自然,不要让近在咫尺的榕江离我们越来越远,不要让消失的大自然成为我们永远的痛。
(结尾彰显主题,提升文章的主旨)
本文突出的亮点就是:
写景抒情,情景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