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阅读技巧与阅读训练.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6797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阅读技巧与阅读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五年级语文阅读技巧与阅读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五年级语文阅读技巧与阅读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五年级语文阅读技巧与阅读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五年级语文阅读技巧与阅读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阅读技巧与阅读训练.doc

《五年级语文阅读技巧与阅读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阅读技巧与阅读训练.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阅读技巧与阅读训练.doc

五年级语文阅读技巧与阅读训练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方法指导】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较多,主要有:

1.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章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可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摘录语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5.取主舍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事件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6.问题回答法。

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概括出了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答题的小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上下文。

1、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

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6、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

如(如:

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

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答: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

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

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

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吾母吾师

母亲是60多年前从中国移民泰国的。

我年幼的时候,母亲说泰语很别扭,常常被本地人取笑。

我上四年级之后,有一天,母亲翻出我的旧笔记本、旧书本,开始学习泰文。

那时候,我不但没有以她的学习精神为荣,反而觉得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可恼的日子。

我被迫做了母亲的教师。

当时她36岁,我还未满10岁,而她对字母、发音、语法、字义等等无所不问。

有些难字我要不是没学过,就是还不能理解。

通常晚饭之后我做功课,母亲则学泰文。

我们坐在饭桌两边,桌下蚊香的毒烟把人熏得昏头昏脑。

母亲拿着我的旧课本来读,碰到不懂的字就大声拼出来给我听。

有时她拼错了,我就得站起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字。

我说出读音、字义,母亲就用简单泰文或中文记下来,不久,我那些旧课本都密密麻麻满是她草草写下的笔记了。

她在求学的路上进步之速令人难以置信。

不到5年她就什么都可以读了,不论是小说、史书或报纸。

泰语娴熟了之后,她又学英语。

母亲现在还做了我几个孩子的教师。

这又是个奇迹。

我得工作,没有太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于是母亲毫不犹豫给我代劳,把孩子照顾得妥妥贴贴。

她把自己过去的艰苦经历归纳成为宝贵经验,传给外孙。

她会告诉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最初看来总是困难的,你尽了力还是觉得似乎永远不可能成功;但是只要锲(qiè)而不舍,总会有得心应手的一天。

母亲发奋求学,对我的影响也很大。

我明白求学是没有年龄限制的。

和母亲一样,我36岁才开始修学一些从前没机会学的科目。

求学需要的只是努力和恒心。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作者的母亲从________时开始学习泰文,那时我才__________,便做了_________的教师。

每当晚饭之后,___________做功课,_______则学泰文。

不到_______年她就什么都可以读了,不论是_______、_________或报纸、泰语娴熟之后,她又学_________。

现在她又做了__________的教师。

2、从文中找出含有下列意思的成语。

(1)形容坚持不懈。

()

(2)心里怎样想,手就能怎么做。

形容记忆纯熟,心手相应,运用自如。

()

3、从下面的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无论做什么事,最初看来总是困难的,你尽了力还是觉得似乎永远不可能成功;但是只要锲而不舍,总会有得心应手的那一天。

(2)我明白求学是没有年龄限制的,求学需要的只是努力和恒心。

4、从母亲奋发求学这件事,你得到什么启发?

5、生活实践题:

你的母亲有什么值得你学习,请简单地写出几点来。

第一部分:

成语积累

1.请在下面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树名,使每个成语完整无误。

试一试,你准行。

指桑骂()世外()源桃红()绿投桃报()百步穿()

青()竹马()花带雨艳若()李李代()僵望()止渴

2.完成下列与“花”有关的成语。

()花异草如花似()()花妙笔()花雪月柳暗花()

()花一现()花似玉()花献佛()花接木()花乱坠

3.改正错别字

脾气暴燥(  ) 不屈不饶(  ) 神彩奕奕(  ) 尺壁寸阴(  )

妖阳似火(  )芳草如菌(  ) 一望无银(  ) 雷霆万钩(  )

高屋建令(  ) 司空见贯(  ) 洗耳躬听(  ) 燃眉之极(  )

饥寒交破(  ) 全神惯注(  ) 阴谋鬼计(  ) 走头无路(  )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庄重的乞讨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níngzhòng。

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

“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

现在生活发生点困难。

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

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

”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

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

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称好。

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nuódòng脚步。

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qīngcuì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

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

《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

乘客们静静地听着。

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

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

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

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下硬币。

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

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qìfēn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

我有什么比不上他?

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1、将短文中的拼音换成汉字,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níngzhòngnuódòngqīngcuìqìfèn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入迷()知晓()振奋()

3.从文中找到一句反问句写下来,并将它改成陈述句。

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盲人为乘客演奏了的曲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孩子的动作……”这一句的“居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给文章分段,并写出第二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答问题。

①“我快步下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