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6696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doc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相关课标陈述: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教材分析:

《盘古开天地》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祖国灿烂传统文化的情感。

《盘古开天地》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喜欢神话故事,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自学字词、读通课文并借助字典等学习工具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

但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在读书时往往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忽视对语言表达的关注,无法深刻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复述课文更是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学中主要采用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式,让同学们关注本课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在品读文字的同时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通过板书及画面提示帮助同学们复述课文,有效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1.100%的同学能正确读写“黑暗、四肢、肌肤、一丈、辽阔、血液、奔流不息、滋润、创造”等词语。

95%的同学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混沌、滋润、奔流不息”等词语。

2.95%的同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通过比较推敲“抡”、“猛劈”、“顶”、“蹬”等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背诵第2自然段最后一个句子,体会反义词和同义词在表达上的作用。

(重点)

3.90%的同学能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并能合理想象,补写一、两句。

积累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优美的词句。

(重点)

4.85%的同学能在关键词语的提示下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对神话充满兴趣。

(难点)

评价设计:

1.通过教学环节“聊神话——激趣导入,检查预习”检测目标1知识目标的达成。

2.通过教学环节“读神话——整体感知,提炼中心”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教学环节“品神话——走进文本,对话交流”检测目标2、3的达成。

4.通过教学环节“讲神话——综合训练,拓展升华”检查目标4的达成。

预习提纲:

1.我会品读

我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熟练而有感情。

我读了遍。

2.我会积累

我会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还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呢!

黑暗肌肤四肢混沌清浊血液滋润一丈缓慢辽阔

3.我会思考

(1)读第四、五自然段,我会把下面的提纲填写完整。

气息——风和云声音——

巨大的双眼——四肢——英勇

变化肌肤——血液——创造

汗毛——汗水——

(2)我会用“~~”在文中画出喜欢的两句话,并作批注。

4.我会质疑

学贵有疑,本课中我还有这些疑问:

5.我会查阅

我会查找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

教学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

利用自主学习单预习课文

教师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引发阅读期待

1.激趣导入

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聪明,我要考考你们的听力和脑力。

我们来玩一玩猜名字的游戏。

注意认真听,根据我的提示,猜猜他们是谁?

降妖除魔七十二变三打白骨精如意金箍棒(孙悟空)

心地善良同情穷苦人有一支神笔(神笔马良)

聪明活泼三头六臂脚踏风火轮手拿乾坤圈(哪吒)

嗯,大家会听还会动脑筋,确实聪明!

(课件出示刚才交流的人物)

他们都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

神奇、有趣是神话故事最主要的特点,今天咱们也来学习这样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2.板书课题

伸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

注意盘字的笔顺,先写点,再写横,一笔一划,把字写工整。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自由读课文,思考主要内容。

通过预习,认为已经把课文读通读透的同学请举手。

看来我们班的同学学习习惯很好。

下面,让我们再去读读课文,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读书)

2.认读生词,相机正音。

师:

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学情况。

先来看看,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投影出示,指名读正音)

混沌滋润血液清浊

抡斧猛劈倒下创造

(1)第一组,谁会读?

仔细看这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特点?

(三点水)

师:

很会观察,三点水旁的字大都和水有关。

师:

混沌(连成一片,看不清)字典里也有两种解释。

联系课文内容,应选择第几种?

混沌

1.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2.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小结:

学生字呀,要善于掌握规律,有些时候抓住它的字型结构和偏旁,就能把它记清楚。

(2)第二组,谁接着读?

这些是——动作。

“倒”是一个多音字,你读的很准。

老师课前查了字典,发现不同的读音意思也不一样。

谁来读读?

(课件3)

dǎo---竖立的东西躺下来。

dào1.位置上下前后翻转。

2.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

3.向后,往后退。

根据意思,猜猜这些词语怎么读?

同桌先讨论讨论。

倒车倒水摔倒倒立

师:

真不简单,字典可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我们都要学会使用它。

拿出本子,把你认为难写或容易写错的字写几遍。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提示写法及写字姿势:

头摆正,肩放松,腰挺直。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古人说,读书有一种很厉害的本领就是把一篇课文读成一两句话,这种本领叫概括。

《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你能把它读成哪句话?

也就是说哪句话可以概括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请默读课文,快速找出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2)对呀,就是这一句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我们叫它——中心句。

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它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也有人说,读书还有一种本领,是把短短的一句话读厚。

围绕着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你会想到哪些问题?

带着问题读书,反而收获更多,你有问题吗?

“怎样创造?

”“创造怎样?

”“为什么创造”等

(4)指导书写“创造”

创造是要求会写的字,来跟着老师,我们一起来边写边记。

板书:

创造。

创字的左边是一个仓,第四笔是竖弯钩,和抡的有半部分是不一样的。

“造”先写里面的“告”,走之底一捺不能写太平,有了曲折才好看。

在本子上写三个。

提出问题

三、走进故事,对话交流:

(一)开天辟地(1-2段)

1、1.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文本中。

同学们,《盘》是一个神话故事,充满了幻想的色彩,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读这样的文章,咱们要边读边想象,把一段又一段课文画成一幅又一幅画。

2.请大家闭上眼,我们一起走进时空隧道,进入远古时代。

师范读

3.睁开眼睛,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4.这个画面太神奇了,大家都来读读。

齐读

(要通过你的读,把你眼前的画面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齐读)

5.抽读:

谁来读读,让这一神奇的画面活起来。

指导读:

混沌一小团,宇宙是一大团混沌,~~~一片

6.抽读2:

谁接着往下读,把我们领进这神奇的故事中。

有一天,抡,猛劈

7、比较句子:

A.老师把句子改一下,拿。

砍,这样好不好?

为什么?

B.做动作“抡”,把用力的感觉读出来。

哦,两个字表示用的力量不一样。

C.盘古抡斧猛劈,你仿佛看到他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

(头发.眼睛.牙齿.肌肉)

想象画面,再来读

不尽力量大,速度还快。

8、盘古抡斧猛劈,力量如此之大,动作如此迅猛,混沌一片的东西被劈开后,盘古犹豫了吗?

是呀,盘古毫无畏惧,你觉得盘古怎么样?

勇敢

9、小结:

瞧,作者用词多么准确,一个“抡”,加一个“猛劈”,准确地写出了力大无穷的盘古是多么勇敢。

10.让我们一起读出他的勇敢,读出开天劈的其实。

(你们的朗读,让他感觉整个宇宙都在振动,盘古真是神力无比!

1.他这一劈可不得了,只听一声巨响。

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接读)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1a.天地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找找,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写出了这神奇的变化?

2b.四组反义词

轻--清;两个qing,他们一样吗?

怎么不一样?

(联系实际、组词)

浊--,根据清的含义,说说什么是“浊”?

3c.作者就用这四组反义词,写出了大地分开的神奇的变化。

我们读的时候就要关注这四组反义词。

要让我们知道:

哦,天和地就是这样分开的呀。

谁来读读试试。

(指导读:

轻而清的会是什么?

云是轻柔的,大地是厚重的)

4d.小结:

这样读,天和地的特点就清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5e.(混沌)在天河地分开之前,这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他们全部都——?

用书上的一个词语叫——混沌。

小结:

今后,再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利用这种结合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

6f.(对偶句)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句子,你有没有发现上下两个句子前后两部分有什么特点?

(前后对称,字数相等)

是啊,他们整齐的排列着,结构也很相似,我们再来读读,感受下句子的美(女生读前半句,男生读后半句)

7g.其实,这一句还有一对近义词,大家发现了吗?

(缓缓-慢慢)

这一对近义词都是表示速度慢的,这一部分还在哪些词语,“缓缓”、“渐渐”意思一样。

8h.既然意思一样,我把句子改成这样的,行不行?

是呀,这一比较就看出来了,作者是很注意用词的细微变化的。

避免了雷同重复。

丰富了表达形式,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小结:

同学们,回顾刚才的学习,我们一起读课文,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不懂的词语,捉住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了开天辟地的神奇。

盘古的勇猛无畏的精神。

(二)“身化万物”的无私盘古创造天地后,宇宙是什么样子呢?

1、下面请同学们用刚刚掌握的学习方法,小组同学一起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

自学

1、看看宇宙都发生了什么变化,用线画出来。

在你感觉神奇的句子底下做记号。

2、边读边想象,在脑子里画出一幅又一幅神奇的图画。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看到了盘古怎样的形象?

4、小组交流:

把你看到的最美的变化说给大家挺,并通过你的读把画面传递给大家。

2、全班交流:

1.我看大家读的很动情,这段文字不是内容感人,而且文字也十分优美。

宇宙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数一数,文中用上了几个“变成了”7个+1个“化作了”

(课件)句式多么整齐,想象多么丰富。

2.下面请同学读读,刚才你看到的最美的画面。

(a.让风吹得柔一点儿,让风飘得再慢一点儿)(b.雷声太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