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审查培训稿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661073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图审查培训稿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施工图审查培训稿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施工图审查培训稿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施工图审查培训稿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施工图审查培训稿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图审查培训稿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施工图审查培训稿PPT课件下载推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图审查培训稿PPT课件下载推荐.ppt(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图审查培训稿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三.岩土工程勘察文件技术审查要点;

四.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和2014年末专项检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一.学习黑建建【2014】21号文件和发改价格【2015】299号文件1.黑建建【2014】21号文件黑龙江省关于规范工程建设领域秩序提升工程质量的意见2.发改价格【2015】299号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放开建设项目专业服务价格的通知二二二二.现行有效版本规范、规程1、进入、进入“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主页;

主页;

2、点击、点击“现行标准现行标准”;

3、在搜索里键入、在搜索里键入“勘察勘察”,然后搜索就出来了。

,然后搜索就出来了。

4、如果需要还可以进入、如果需要还可以进入“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检索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检索系统系统”、查询有关强条。

、查询有关强条。

三.岩土工程勘察文件技术审查要点四.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和2014年末专项检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1、勘察纲要或勘察计划书首先勘察纲要不是审查内容,但对于大型项目是必不可少,也是国检内容之一,小型项目可以用勘察计划书代替。

在13年哈尔滨市检查和14年全省专项检查中发现,很多项目没有勘察纲要或勘察计划书,有的也很简单普遍缺少人员计划安排等内容。

对于大型项目,勘察纲要就是勘察报告的模板,通过钻探、原位测试、土工试验等补充数据。

22、野外钻孔记录表、野外钻孔记录表这也不是审查要点中的内容,但对勘察成果影响很大。

有的省已将野外记录列为技术审查内容之中,比如内蒙古等。

我省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首先、记录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多是老钻机长,年纪大了,该记录了,还有一些是相关或相近专业的人员,对地质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相对较少;

其次、态度不认真、工作不细致。

根本没把记录当作很重要、很严肃的事情;

第三、仍然有很多单位,按老习惯、按分层记录,不按规定按回次进尺记录;

第四、记录纸千奇百怪,什么样都有,多大都有,大的有8开的,小的有比64开还小的便签。

第五、有关人员签字不全。

通常情况下应有记录员、钻机长和审核或检查人签字。

33、注册人员印章的使用、注册人员印章的使用黑建设(2009)23号文件中第二页第三条明确指出: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按规定在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签章目录(试行)的技术文件上签字并加盖执业印章,其中设计图纸应包括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工程地质剖面图等主要设计图纸。

但这是各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政性审查时严查的内容,不是我们技术性审查的内容。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版2.0.5条第一款规定:

勘察报告应根据注册执业规定加盖注册章。

因此我们在审查时注意勘察报告上是否加盖注册章并签字,图件上是否加盖注册章不用管。

同时注意注册章的有效期。

作为勘察单位还是应该要求在平面图、剖面图上加盖注册章。

免得在行政性审查时出问题。

44、相关责任人签章、相关责任人签章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版2.0.5条规定:

1、勘察报告应有完成单位公章,法定代表人、单位技术负责人签章,项目负责人、审核人等相关负责人姓名(打印)及签章;

2、图表应有完成人、检查人或审核人签字;

3、各种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其成果应有试验人、检查人或审核人签字;

4、当测试、试验项目委托其他单位完成时,受委托单位提交的成果还应有该单位印章及负责人签章;

需要注意的是勘察报告项目负责人、审核人等相关负责人姓名打印,并签字或盖章。

图表、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成果相关责任人需要签字,不能打字。

另外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成果需要有试验人签字。

55、拟建工程概况应叙述清楚、拟建工程概况应叙述清楚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版4.2.2条规定:

拟建工程概况应叙述工程名称、委托单位名称、勘察阶段、工程位置、层数(地上和地下)或高度,拟采用的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埋置深度。

勘察报告中往往缺少主要是否有地下室、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埋置深度等主要内容。

这恰恰是勘察技术人员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否则造成勘察目的不明确、勘察方案不合理等情况。

审查人员又不好直接对此提出问题,只能以建议或*类错误提出,提醒下次注意。

66、勘探孔的深度不足的问题、勘探孔的深度不足的问题浅基础一般不会出现问题。

这类问题主要出现在桩基础上: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5001-2001(2009版)第4.9.4条勘探孔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达到预计以下35d(d为桩径),且不得小于3m;

对大直径桩,不得小于5m;

2、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满足下卧层验算要求;

对需验算沉降的桩基础,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3、钻至预计深度遇软弱层时,应予加深;

在预计勘探孔深度内遇稳定坚实岩土时,可适当减小;

4、对嵌岩桩,应钻入预计嵌岩面以下35d,并穿过溶洞、破碎带,到达稳定地层;

5、对可能有多种桩长方案时,应根据最长桩方案确定。

勘察报告中经常出现勘探孔深度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

例如:

某场地拟建9层住宅,无地下室,拟采用桩基础。

场地覆盖层较厚,勘察报告中一般孔深20米,控制孔深25米。

而设计采用桩长23米,这样一般孔和控制孔深度均不满足规范要求。

对于这样的问题可按*类错误考虑,必须要求进行补充勘察。

再有14年底专项检查中多次、多单位发现,一片6层住宅小区,勘察时按浅基础进行,孔深一般在1213米,但其中12栋楼由于建在斜坡上,设计采用桩基础,设计和勘察还不沟通,这样孔深肯定就不满足规范要求了。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甲方按孔给钱,一个孔600800元,根本不够干深孔的费用,但这些都不是借口,我们还得按照规范进行。

77、勘探孔深度全一样不满足规范要求、勘探孔深度全一样不满足规范要求主要存在某一场地几十个孔深度全一样,均为25米或30米,没有一般孔或控制孔区分。

如果孔深满足控制孔要求,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给人一种不是专业搞地质的人干的事。

在审图过程中,我们通常认为勘察方案布置不合理。

88、当有基坑工程时应提供相应的参数及建议、当有基坑工程时应提供相应的参数及建议当拟建工程有深基坑开挖或基坑降水时,需要提供内聚力、内摩擦角、重度、渗透系数、抗浮设计水位等相关参数,提供支护结构选型、施工控制及防治措施的建议等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4.8.11条明确提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与基坑工程有关的部分应包括下列内容:

1、与基坑开挖有关的场地条件、土质条件和工程条件;

2、提出处理方式、计算参数和支护结构选型的建议;

3、提出地下水控制方法、计算参数和施工控制的建议;

4、提出施工方法和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防治措施的建议;

5、对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和监测工作的建议。

当拟建工程有地下室时就应注意此类问题。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对基坑工程要求内容更多、更严。

99、取样、原位测试间距过大、取样、原位测试间距过大在勘察报告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个取样孔或标贯孔,孔深20-25米,有6-7层土,却只有3-4个样或标贯,取样或测试的竖向间距达到3-5米,甚至更大,严重超规范要求。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第4.1.6条规定,采取不扰动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基础地面下1.0倍基础款度内宜按1-2米,以下可根据土层变化情况适当加大距离。

在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和黑龙江省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程DB23/497-99上也有相应的规定。

取样的质量就更不用说了,很多连厚壁取土器都不用了,铁皮盒也省了,直接用刮土器刮土,用塑料袋一装,写好标签,往车上一扔完事。

1010、数理统计、数理统计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版4.4.3条第3款规定:

岩土层的主要测试指标(包括孔隙比、压缩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岩石抗压强度等)应提供统计个数、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

存在的问题:

1统计范围不全,很多只统计物理指标,不统计土的抗剪强度等力学特征指标,不统计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等;

2不提供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

3不参与统计数据的确定。

1111、结论及建议应合理、结论及建议应合理在某些地区的勘察报告中,经常是浅基础评价了很多内容,在桩基础中又罗列各种桩型的计算及评价,最终没有建议采用哪种基础形式,给人第一感觉就是没有用的写了一堆,有用的却一句没写。

反正各种基础形式都提到了,设计人员愿意采用那种基础自己选,没有明确的工程针对性,重点又不突出。

前天我审查的一个报告,是哈市比较大的勘察单位做的,一层大跨度厂房一般孔深16-18米,地质条件不太好,建议采用14米长桩,如果设计人员真的按勘察报告建议,采用14米长桩基础,那么桩长基础埋深最少要16米,显然一般孔深就不满足规范要求。

实际我看了一下基础设计图,设计人员根本没按建议做桩基础,而是采用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再做独立基础。

这样报告也只能算建议不合理。

1212、垃圾填埋场勘察、垃圾填埋场勘察由于受三供两治影响,近两年垃圾填埋场项目较多,各地市县都有,垃圾填埋场勘察报告也都接触过或审查过,但报告整体质量都较差,以前没干过,又不按规范要求去做,看上去只是单体建构筑物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4.5.15-4.5.18条有详细规定。

尤其应注意勘察前搜集资料内容应全,主要包括垃圾的种类、成分和主要特性、日排放量;

填埋场的总容量、有效容量和使用年限;

填埋方式、填埋程序以及防渗衬层和封盖层的结构等内容。

很多报告根本没有这些方面的内容,更不用说岩土工程分析和评价方面的内容了。

例如我审查过一个垃圾场勘察报告,一审报告只打9个孔,进行简单评价,一审意见要求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4.5.15-4.5.18条重新进行勘察。

重新勘察报告布置50多钻孔,还仍然缺少上面所说的搜集资料方面的内容。

1313、波速测试和取水样要求波速测试和取水样要求GB50011-2010第4.1.3要求:

2在场地详细勘察阶段,对单栋建筑,测试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2个,测试数据变化较大时,可适量增加;

对小区中处于同一地质单元的密集建筑群,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可适当减少,但每栋高层建筑和大垮空间结构的钻孔数量不得少于1个。

3对丁类建筑及丙类建筑中层数不超过10层、高度不超过24m的多层建筑,当无实测剪切波速时,可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按表4.1.3划分土的类型再利用当地经验在表4.1.3的剪切波速范围内估计各土层的剪切波速。

每栋高层建筑和大垮空间结构的钻孔数量不得少于1个,审查要点上也已取消。

取水试样要求取消。

1414、检查及审核记录、检查及审核记录检查中发现,很多单位包括一些甲级单位,都没有校审、审核等记录,可能工作做了,但没留痕迹。

问题一旦出现,责任无法划分,作为一个项目负责人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