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继续教育低碳经济题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6554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3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继续教育低碳经济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常州继续教育低碳经济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常州继续教育低碳经济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常州继续教育低碳经济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常州继续教育低碳经济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州继续教育低碳经济题库.docx

《常州继续教育低碳经济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继续教育低碳经济题库.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州继续教育低碳经济题库.docx

常州继续教育低碳经济题库

76分2012-10-10低碳经济公共科目

(一)单选题:

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财政政策包括()

(A)

财政直接投资政策

(B)

财政购买政策

(C)

财政补贴政策

(D)

财政税收政策

[分值:

1.0]

2.

减物质化模式是指()

(A)

、A模式

(B)

、B模式

(C)

、C模式

(D)

、D模式

[分值:

1.0]

3.

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是()

(A)

二氧化氯

(B)

二氧化硫

(C)

二氧化碳

(D)

二氧化氮

[分值:

1.0]

4.

()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A)

循环经济

(B)

可持续发展

(C)

低碳经济

(D)

绿色经济

[分值:

1.0]

5.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缓解资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根本出路是()

(A)

大力发展科技

(B)

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C)

控制人口

(D)

发展教育

[分值:

1.0]

6.

从1995年起,每年的()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A)

7月

(B)

8月

(C)

9月

(D)

10月

[分值:

1.0]

7.

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是指()

(A)

产品营销模式

(B)

市场营销模式

(C)

绿色营销模式

(D)

持续营销模式

[分值:

1.0]

8.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不包括()

(A)

人口

(B)

环境

(C)

资源

(D)

科技

[分值:

1.0]

9.

清洁能源,包括()

(A)

(B)

石油

(C)

太阳能

(D)

汽油

[分值:

1.0]

10.

排污权交易对市场机制的利用最充分,它的实施需要合适的条件不包括()

(A)

PPP原则

(B)

良好的信用体系

(C)

完善的市场条件

(D)

政府对污染者排污的有效管理

[分值:

1.0]

11.

技术创新行动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

创造性

(B)

天生性

(C)

逻辑性和偶然性

(D)

阶段性和层次性

[分值:

1.0]

12.

以美国杜邦公司为典范的是()

(A)

小循环

(B)

中循环

(C)

大循环

(D)

超大循环

[分值:

1.0]

13.

增物质化模式是指()

(A)

、A模式

(B)

、B模式

(C)

、C模式

(D)

、D模式

[分值:

1.0]

14.

近百年来中国的气候也在变暖,以西北、华北、东北变暖最明显,其中()地区出现了暖干化趋势

(A)

西北

(B)

华北

(C)

东北

(D)

西南

[分值:

1.0]

15.

(),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A)

1982年

(B)

1983年

(C)

1984年

(D)

1985年

[分值:

1.0]

16.

CO2虽然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但其增温潜力(GWP)是()的

(A)

最低

(B)

101中等

(C)

最高

(D)

未知

[分值:

1.0]

17.

()我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

(A)

“九五”

(B)

“十五”

(C)

“十一五”

(D)

“十二五”

[分值:

1.0]

18.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应遵循路径不正确的是()

(A)

能源技术进步与绿色技术创新相结合

(B)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与绿色技术创新相结合

(C)

仅发展经济

(D)

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分值:

1.0]

19.

发展低碳经济,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的关系

(A)

循环经济

(B)

科技进步

(C)

节能减排

(D)

控制人口

[分值:

1.0]

20.

()是应对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压力、能源供需矛盾和生态日益恶化问题的主要手段

(A)

节能减排

(B)

开发新能源

(C)

政策引导

(D)

减少消费

[分值:

1.0]

21.

低碳模式的特征不包括()

(A)

低能耗

(B)

低污染

(C)

低效率

(D)

低排放

[分值:

1.0]

22.

国际循环是指()

(A)

小循环

(B)

中循环

(C)

大循环

(D)

超大循环

[分值:

1.0]

23.

结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和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实际,对其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下列哪些选项不包括()

(A)

产业技术落后

(B)

优化能源结构的效应明显

(C)

低水平竞争

(D)

“两头在外”的尴尬局面

[分值:

1.0]

24.

以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为典范

(A)

小循环

(B)

中循环

(C)

大循环

(D)

超大循环

[分值:

1.0]

25.

(),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了热带林行动计划。

(A)

1982年

(B)

1983年

(C)

1984年

(D)

1985年

[分值:

1.0]

26.

广义的低碳消费方式涵义包括“五个层次”,不包括()

(A)

恒温消费

(B)

经济消费

(C)

安全消费

(D)

环保消费

[分值:

1.0]

27.

中国于()加入了《蒙特利尔议定书》。

(A)

1992年

(B)

1993年

(C)

1994年

(D)

1995年

[分值:

1.0]

28.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比重偏高

(A)

工业

(B)

农业

(C)

服务业

(D)

第三产业

[分值:

1.0]

29.

当今世界,解决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的措施不包括()

(A)

世界性的计划生育

(B)

控制人口规模

(C)

只顾发展经济

(D)

提高人口质素

[分值:

1.0]

30.

通过对重要元素的工循环代谢分析,将在生产消费中产生的废弃物变为有用的资源或产品的技术是指()

(A)

替代技术

(B)

减量化技术

(C)

再利用技术

(D)

资源化技术

[分值:

1.0]

 

(二)多选题:

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优化能源结构,推进清洁生产的方式有()

(A)

优化产业结构

(B)

降低煤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C)

积极发展煤清洁技术

(D)

煤替代石油

[分值:

2.0]

2.

践行低碳生活要()

(A)

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B)

杜绝“一次性”用品的消费

(C)

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的面子工程

(D)

低碳饮食

[分值:

2.0]

3.

光伏产业发展的能源效应机制有()

(A)

有助于节省传统资源,优化能源结构

(B)

可减少碳、硫化合物的排放

(C)

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与经济安全。

(D)

良好的产业经济效应

[分值:

2.0]

4.

紫外线的增强会导致()

(A)

城市内的烟雾加剧

(B)

机材料加速老化

(C)

对人类健康有好处

(D)

使油漆褪色

[分值:

2.0]

5.

张扬提出的生态环境子系统分为()

(A)

生态环境质量

(B)

生态环境保护

(C)

生态环境管理

(D)

生态环境治理

[分值:

2.0]

6.

一般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是()

(A)

复杂性

(B)

广泛性

(C)

潜在性

(D)

累积性

[分值:

2.0]

7.

新兴和可再生能源有()

(A)

水电

(B)

生物质能

(C)

太阳能

(D)

风能

[分值:

2.0]

8.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了应对目标是()

(A)

稳定温室气体浓度

(B)

生态系统能适应气候变化

(C)

确保粮食生产

(D)

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分值:

2.0]

9.

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有()

(A)

砍伐林木

(B)

开垦林地

(C)

采集薪材

(D)

大规模放牧

[分值:

2.0]

10.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的基本形成条件( )

(A)

先进的发展观念

(B)

先进的科学技术

(C)

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

(D)

完善的市场机制

[分值:

2.0]

11.

各国政府可以采取的应对全球变暖的政策手段有()

(A)

直接控制

(B)

经济手段

(C)

鼓励公众参与

(D)

减少人口

[分值:

2.0]

12.

综合低碳经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