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市级课题《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6507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市级课题《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5年市级课题《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5年市级课题《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5年市级课题《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实施方案.doc

《2015年市级课题《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市级课题《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实施方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5年市级课题《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实施方案.doc

2015年市级课题《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实施方案

2015年市级课题《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实施方案学科分类小学综合课题名称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申请人(课题负责人)一、课题的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发生着变化。

在教学系统的诸要素中,变化最为明显和积极的,是人类科技迅猛发展引起的教学媒体的变化,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BYOD(让每一个学生自带信息设备来上课)终将成为现实,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微课进入到现实课堂中,微课的出现,就是时代变化引起的教学系统的新变化。

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教学形式,微课已在全国各地掀起了研究热潮。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要求,顺应社会的发展,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改变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尝试在现行的教育教学工作应用和实践微课,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拓展和深层延伸。

本课题将通过对当下小学课堂教学的分析与研究,总结造成课堂无效或低效教学的原因,希望通过微课教学进一步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讨微课教学的可行性,同时将微课与小学各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推动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地发展。

二、选题的意义及价值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教育趋势应呈多样化,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让学生们进行个性化选择,是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微课”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正是顺应这种发展趋势的。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其中,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

“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设置问题情境,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疑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外辅导资源,让“微课”逐渐成为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最佳工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发挥重要作用。

微课的制作主体是教师,本课题一方面重在实践层面探究小学各学科微课的设计策略。

从微内容(知识点和概念讲解、技能训练、过程演示、微探究、微练习、微游戏等)的选择、课件资源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思维过程展示,表现方式选择等层面进行探讨,形成一些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的微课设计的方式方法和规范要求。

另一方面,探究微课资源在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性应用。

微课资源作为一种手段,在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如何创设更多机会让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为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基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是探究微课资源对学生自主主动学习方式的影响和改变。

如何发挥微课资源在学生课外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在微型学习、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学习上的实效性。

本课题的研究,把握了最新的教育新潮流,且是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一线的实践层面的研究,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微课是教育新潮流,来袭强势,引起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关注,虽时间不长,但有很多研究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投入研究,但还是属于初始阶段。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柯清超教授认为,微课资源的应用创新性地解决网络教学问题,提高课程质量。

微,是为了创设更多机会让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微课资源为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基础,但不是教学的全部,微课不是要替代传统教学,它只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专家给出的微课定义:

微型教学、微型课件,即讲授某个知识点、技能、案例等微内容的教学课件,学习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主要用于帮助学业员完成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

微课的类型按教学内容来分主要包括五种,知识点和概念讲解、技能训练、过程演示、微探究、微练习、微游戏等,按教学用途来分主要有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正式学习即支持结构化的课程教学,非正式学习主要体现在微型学习、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学习。

四、关键概念的界定“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其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五、研究目标、内容、方法

(一)研究目标通过对当下小学课堂教学的分析与研究,总结造成课堂无效或低效教学的原因,希望通过微课教学进一步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讨微课教学的可行性,同时将微课与小学各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推动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地发展。

1、各学科建立微课应用资源库。

2、整理编辑教研论文集。

3、整理编辑典型案例分析集。

4、课题结题报告。

(二)研究内容1、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2、分析影响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因素;3、微课教学的实际意义与使用价值;4、微课与小学各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研究;5、微课如何更好地加快教师专业成长,使教师能够关注学生,践行“生本课堂”,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三)研究突破口:

1、努力促进微课与小学语文数学英语课程深度融合的同时尝试实现微课与小学其他学科教学的有效链接;2、通过课题的研究,构建教师的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微课的观摩、学习、评课、反思、研讨等活动,达到资源共享,分享他人的意见和建议;3、课题研究中制作的微课程因其独特的视角,有助于走出思维定势,拓宽思考问题的角度,寻找新的问题解决策略;4、形成微课库,大问题小视角,小问题深追问,返朴归真,积累真正的校本研修资源库;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教师而言,微课无疑都是一次思想改革。

它促成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同时,还提供教师自我提升的机会。

最终达到高效课堂和教学相长的目标。

(四)研究方法和原则本课题采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效果。

1、前期研究内容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等,从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影响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找准突破口。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完善有效教学方案和实施策略;采用个案法,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总结验证课题假设。

3、总结阶段,采用抽样调查法,评价微课在小学各学科课堂上的实际使用情况,形成研究报告。

研究原则:

本课题研究遵循自主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合作性原则。

六、研究计划与过程

(一)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5年4月—2015年8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申请立项、筹备开题。

(1)确定课题,组建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和研究对象,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做好研究成员理论的储备工作,聘请专家到校开设专题讲座,加强理论学习,积极进行课题实施前的培训。

(3)制定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细则,明确各阶段、各成员的研究内容和要求,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4)针对课题提出可操作的对策研究,并组建网上QQ群,进行网络交流.

(二)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5年9月—2016年6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全面启动、深入研究。

(1)结合理论学习,各成员根据各自的学科制作微课,在实践中各成员加强交流,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微课设计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抽象出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学科微课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2)实施微课在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提高应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通过深入课堂,开展听课、评课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实证研究活动。

(3)指导学生在课外学习中使用微课资源,提高学生在微型学习、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学习上的实效性。

(4)针对前期的实践研究过程,结合前期的对策研究方案,,并邀请专家进行指导,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并搜集典型微课例、教学案例和学生学习案例。

(5)定期组织和开展课题的总结汇报工作,通过交流完善研究过程,不断反思,提升研究的层次和水平。

(6)认真收集本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通过有效的分析数据,及时发现问题,改进研究策略,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

(三)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6年7月—2017年6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整理成果、准备结题。

(1)收集整理本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分类整理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总结、建立微课库、编辑出版有关课题成果。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召开课题研究总结会,做好结题工作。

七、课题组织与分工课题负责人胡学良、胡海主要策划和安排课题研究的工作进程,制定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引领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文献资料和名家专著,组织和开展与课题研究紧密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并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总结。

其他课题组成员积极配合课题负责人开展各项相关工作与活动,认真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和名家专著,主动承担与课题研究紧密相关的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任务,并及时进行反思与小结,形成文字性资料。

1.立项申请、开题报告(胡学良、胡海)2.微课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语文学科:

胡学良、胡海、汪勇、刘琳、汪莉;数学学科:

杨新发、李焱明;英语学科:

倪升平;其他学科:

胡海、杨新发、汪勇、倪升平、胡学良3.微课库建设(杨新发、刘琳)4.相关研究论文(课题组成员);整理、汇编(杨新发、刘琳)5.中期报告、结题报告(胡学良、胡海)八、课题研究保障人员结构:

此次课题研究任务由芦溪和渚口两所中心学校的8位教师共同承担,这8位教师均为所在学校的科任骨干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较强的专业理论素养,对新生事物和先进理念有强烈的接近、学习和实践的意愿。

资料建设:

采取专人管理的方式对相关课题工作计划和总结、对各类学习的文献资料和名家专著以及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心得和小结,对一系列相关的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形成性检测和阶段性小结以及课题最后的活动成果分析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归档。

科研手段:

主要采取学习领会与活动开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综合途径,以案例分析和教学研讨为着力点,注重应用实践方面的总结。

经费保障:

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两所中心学校共同建立专项活动资金库,保障诸项活动的开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邀请县教研室小语教研员谭六儿老师和县教师进修学校胡来宝校长担任课题指导,为课题理论导航。

九、预期成果

(1)“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报告;

(2)“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微课资源库;(3)“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相关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