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上学期南海区数学五年级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6506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上学期南海区数学五年级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5-2016学年上学期南海区数学五年级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5-2016学年上学期南海区数学五年级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5-2016学年上学期南海区数学五年级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5-2016学年上学期南海区数学五年级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上学期南海区数学五年级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doc

《2015-2016学年上学期南海区数学五年级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上学期南海区数学五年级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5-2016学年上学期南海区数学五年级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doc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

南海区数学五年级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评价:

(一)试卷特点

本次考试试卷考点全面,重点突出,版面简洁清晰,覆盖面广。

题量、分值、难度适中合理,全面地考查了学生所需掌握的各部分内容。

能紧扣新课标精神,立足教材的例题、习题进行创造性的类比、改造或延伸。

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课堂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体现新课标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全面贴近学生的生活,考试成绩能客观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效度和信度比较高。

整张试卷既能体现优生的能力,也基本能照顾中下生的知识水平。

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题量:

本次考试命题题量适中,共有28题,全卷分值分布合理。

学生答卷时间充足。

绝大部分学生均能在规定的时间(80分钟)内完成,并且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检查、验算。

2、题型:

本次命题题型适当,包括了计算题、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操作题、解决问题和思考题等七种类型。

覆盖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领域,能全面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题目的设计突出以能力培养为主的立意,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知识,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难度:

本次试卷每种题型的布局合理,从易到难,命题中没有过于繁杂的数据,关注考查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难度适中;填空题设计有梯度,能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基本上能照顾到各个层面上的学生基础知识部分以及思维拓展,没有偏题、怪题和超纲题,坚持立足课本例题和练习题为主进行延伸和拓展。

各种题型的比例和布局合理,从易到难。

总的来说,既照顾了中下层生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能体现出优生能力的个性发展,不同程度的考生在考试中水平都得到真实反映,试题的区分度较高。

4、内容(知识点)分布:

本次考试内容(知识点)分布合理,目标明确,针对性较强,知识点覆盖面广。

涵盖了小数乘法、除法、位置、可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等内容,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对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掌握情况。

重点考察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新课程标准的体现程度:

本命题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引,重视学生“四基”、“四能”的发展,立足书本基础,有意识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发现、分析、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重视对数学学习中推导过程和算理的考查,凸显优化的数学解题策略。

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次命题出现了一些创新型的思路和题目,非常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和命题中借鉴。

1、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数学探究活动中的推导过程和算理成为具体的命题思路。

 

例如:

第16题考查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2、凸显原型题目中蕴含的解题策略,源于课本,巧妙迁移。

例如:

第27题思考题改编自书本,原题是数连环出现的正方形用了几根小棒。

但命题者不是简单地改动正方形的个数,而是抓住了题目蕴含的“避开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一数学解题策略,把长方形换成了金鱼。

只要先去掉金鱼尾巴的两根小棒,最后才加回去,问题就得到简化。

这样做考查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以及他们有没有真正掌握优化的解题策略。

3、突出以能力培养为主的命题立意,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例如:

第21题舍弃了直接给出图形和数据让学生计算面积的做法,而是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自己选取合适的底和高等条件画出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和梯形,巧妙地把操作题和面积计算结合起来。

这样做不但考查了面积计算,还通过“寻找合适的底和高”把被动的“要我做”转化为“我要研究”式的主动型题目。

思路开放,答案多样,真正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凸现了新课标对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了试题的效度。

是题型改革上一次十分有效的创新,

(二)命题建议

试卷囊括及覆盖的知识点的分布比较广,能从不同的程度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题型合理。

建议如下:

1、试题的素材要尽量贴近时代和学生的生活,避免让陌生的素材对知识的检测造成干扰,影响试题的效度。

例如:

第24题选取的是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的例子,学生比较熟悉,学生出错的原因可以明确归咎于数量关系不清晰或计算错误。

第23题是书本上出现过的题型,有的班级却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出现错误,不理解“28元(含5张照片)”的意思,误以为28元是5张照片的价钱,说明数码时代来临后,多数照片都电子化了。

学生对于晒相片的生活经验是很缺乏的。

我们在教学中很可能“高估”了学生,想当然认为这么简单的生活现象他们会明白。

这时从得分率就不能明确分辨学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

如果换成其他熟悉的素材,同样的题目结构可能正确率又会高一些。

2、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增加的核心概念,值得我们在命题中关注。

好的问题素材是创新的基础,例如:

第25题改编自书本,可以使用组合法、挖空法等多种解题策略,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看问题。

纵观小学生的学习经验,建议在教学中还可以进一步丰富此类问题的解题策略,例如改动形状和数据让它可以使用割补法解决(如下图例子):

组合法挖空法割补法

转化成长方形:

20×8=160(cm2)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打破定势思维、开拓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视野,增强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思,培养他们打破常规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

3、命题时尽量不要出现连环考查的试题,因为这样做很难区分学生在第二个问题出错到底是该题不理解,还是由于第一个问题的错误引起的连环出错,降低试题的信度。

例如:

第12题有的学生在用去尾法求可以做多少个布娃娃时出错,结果再用进一法求装这些布娃娃要用多少个盒子时连环出错。

建议还是独立考查去尾法和进一法为宜。

二、答题情况分析:

(一)考试样本数据分析。

抽查样本人数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2583

86.71

61.28%

89.6%

(二)逐题分析。

题号

考查内容

平均分

得分率

失分原因

本知识点教学建议

判断题

1、无限小数

2、可能性

3、乘法分配律

4、商不变的性质

7.06

88.25%

第1小题:

得分率较高。

第2小题:

得分率较高。

第3小题:

部分中下学生对于以字母加数字变式运用出现的乘法分配律未能发现。

第4小题:

商不变的性质:

部分学生在低年级习惯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的讲法。

对于同时缩小到原来的1/10,不能与旧知识贯通理解这是同一种意思换了表达形式而已。

1、运算定律的教学避免单纯死记硬背,要注意理解教学和变式练习,从多角度加深理解。

2、教师在新知教学中,要注重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及时对新旧知识进行沟通梳理,帮助他们在理解融合、形成体系的基础上拓展知识结构,做到横成片、竖成线。

避免学生产生孤立片面的认知。

选择题

5、可能性

6、用数对表示位置

7、方程的解

8、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后面积和周长的变化

6.69

83.63%

第5小题:

得分率较高。

第6小题:

学生对用数对表示位置未能形成空间位置辨别能力,也没有画示意图分析的习惯。

对两个数对是否表示同一行还是同一列不清晰。

第7小题:

极少数中下生习惯了用X表示未知数,对改用a表示未知数不适应。

未能正确解方程。

第8小题:

个别学生对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后面积和周长的那个变,哪个不变产生混淆。

1、建议教学位置时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实际辨别位置的游戏或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画图研究数学问题的习惯,以培养分析能力。

2、教学中尽可能关注全体学生,多了解贴近后进生的实际水平,给予他们多一些帮助。

3、第8题是来自书本的题目,但隔了一段时间一些学生就混淆了。

说明他们还是机械记忆的成分多一些,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动手制作框架,亲身拉动,感受一下。

四基中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要靠把操作实践还给学生得来,自己做过发现的东西学生感受最深刻。

填空题

9、用数对表示位置

10、根据整数乘法算式直接写出小数乘、除法的结果

11、小数乘(除)法的结果与因数(除数)的关系、循环小数大小的比较

12、用去尾法进一法、取商的近似数。

13、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14、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15、三角形的面积与底和高的关系

16、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20.66

82.6%

第9题:

正确率较高。

第10题:

根据23×12=276写出得数,乘法的两道正确率较高,但27.6÷2.3和276÷0.23失分比较多。

主要是这类变式的题目学生比较少见,不会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对比乘法算式推算结果。

不理解的同时又不进行计算,仅仅是猜想结果造成出错。

第11题:

循环小数的大小比较,扣分比较多。

主要是对把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再写成一般写法比计较大小的方法不熟练。

第12题:

有的学生在做第一个空用去尾法求可以做多少个布娃娃时出错,结果在用进一法求装这些布娃娃要用多少个盒子时连环出错。

第13题:

部分学生2对用数学表达数量关系不清晰,也有的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量不理解,未理解清楚字母代表的意义。

因此填写字母公式出错。

第14题:

写出字母算式60a,b+60a表示的意思,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文字不通顺或不准确。

(2)个问:

王老师用了()元,试题表达不够直白,没有“加上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部分学生以为填数字。

第15题:

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扩大2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由于2×2和2+2都得到4倍,因此很少有学生出错。

第16题:

本题改编自书本的例题,考查学生对三角形面积推导过程的理解。

由于平时教学中注重了学生说推导过程和算理的训练,学生出错不多。

1、建议命题时尽量不要出现连环考查的试题,因为这样做很难区分学生在第二个问题出错到底是该题不理解,还是由于第一个空的结果错误引起的连环出错,降低试题的信度。

2、数学是抽象概括的科学,而数量关系是数学学习结果的升华。

新教材对小学阶段常用的数量关系主要是通过情景理解运用为主,书面概括数量关系有所弱化,笔者认为在新课标下,教材的意图是避免直接灌输,改为让学生自己在情景中提炼感悟。

建议老师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以训练学生规范的数学语言为手段,以帮助学生提炼积累数量关系为目的。

把两者结合起来抓好数量的概括理解,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3、命题最好指向清晰,避免对学生答题造成干扰或出现歧义。

同时避免像15题一样2×2和2+2都能得到正确答案。

例如改为“都扩大3倍。

”就可以区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4、试题重视对操作和推导过程的考查,是新课标四基中重视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两基的体现。

这正是与过去双基的区别。

值得老师们在教学中借鉴,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对推导思路进行整理,以此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研究方法,积累学习经验。

计算题

17、直接写出得数

18、列竖式计算小数乘除法、循环小数

19、脱式计算。

20、解方程

25.17

83.87%

第17题:

直接写出得数:

1、62.3t-56t

部分中下生不会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只把数字相减算成了6.3。

2、62

有的学生以为写出表示什么,等于6×6没写结果,有的等于6×2=12。

3、36.9÷0.3

有的学生没有用商不变的性质把0.3变成整数3来计算造成出错。

4、0.8×1.25

有的学生数错小数位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