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6475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场所

D、教学评价

【答案】C

【解析】教学设计一般包含五个基本要素:

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故选C。

2、某教师在运行《磁铁》教学时,使用磁铁、回形针和硬币进行磁铁性质的演示,该教师遵循了

()。

A、启发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C

【解析】教师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己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

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的教学属于直观性教学。

故选C。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

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A、家庭支出

B、社会筹集

C、学校支出

D、财政拨款

【答案】D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

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故选D。

4、“行教”指的是用教师的()影响学生。

A、人格魅力

B、品德修养

C、思想观念

D、实际行动

【答案】D

【解析】“行教”注重行为影响教育,学生具有向师性,老师用实际行动进行教育。

故选D。

5、根据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教育者应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上。

A、小环境

B、生活环境

C、大环境

D、学习环境

【答案】A

【解析】按范围来分,环境可分为大环境(指个体所处的总体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如某一国家、某一地区)

和小环境(与个体直接发生联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一个家庭、一所学校)。

根据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

中的作用,教育者应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小环境上。

故选A。

6、对做好一份工作的奖励,就是这份工作已经圆满完成。

这句话蕴藏着()。

A、负强化

B、替代强化

C、内在强化

D、外在强化

【答案】C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圆满完成工作就是最好的奖励。

这是典型的内在强化,无需任何外在的奖励

物。

故选C。

7、《神童诗》有云: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由此可见,封建社会教育具有()的特点。

A、专制性

B、象征性

C、刻板性

D、等级性

【答案】D

【解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封建社会等级秩序的反映,表明封建社会教育具有等级性的特点。

具有一定消极影响。

故选D。

8、班级日常管理包括()。

A、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建立学生档案、单元测验、个别教育

B、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操行评定、批改作业、个别教育

C、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建立学生档案、操行评定、个别教育

D、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建立学生档案、备课、批改作业

【答案】C

【解析】班级日常管理包括:

(1)班级财物管理;

(2)班级信息管理;(3)操行评定;(4)班主任工作

计划与总结;(5)个别教育;(6)建立学生档案。

故选C。

9、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口诀后,习惯于“三七二十一”这一记忆顺序,如果问他们“几乘以三等于二十

一”很多人都反应不出来,这种现象是()。

A、发散思维

B、定势

C、逻辑思维

D、启发

【答案】B

【解析】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重复性地背乘法口诀表使人的思维形成定势,

因此在问题顺序发生改变时人们一时间往往反应不出来。

故选B。

10、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德育的导向性原则的定义。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

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导向性原则是小学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

故选C。

1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的是教师劳动特点的()。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个体性

【答案】B

【解析】教师劳动和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

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的正是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故选B。

12、()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

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答案】C

【解析】杜威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

的影响,成为进步主义教育的带路人。

故选C。

13、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心理的器官。

A、神经系统

B、大脑皮层

C、神经元

D、脑

【答案】D

【解析】人的心理是在成熟、健全的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这

是大脑的本质和特点所决定的,也为现代有关脑的研究所证实。

脑是人类心理的物质基础,它是一块十分复

杂而精致的物质,具有反映外界刺激,抑制智慧活动和复杂行为的高级机能。

人脑的这种复杂的内在结构,

决定了它的特殊机能,使其真正成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器官。

故选D。

14、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考上大学,就会增强自己考上大学的信心。

这种自我效能感源自

()。

A、个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B、替代性经验

C、言语说服

D、情绪唤起

【答案】B

【解析】替代性经验是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的成败经验,而获得强化的过程。

故选B。

15、学生认为外表有魅力的老师教学能力强,这一现象是()。

A、宽大效应

B、首因效应

C、近因效应

D、晕轮效应

【答案】D

【解析】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

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学生对外表有魅力的老师有好感之后又推论出其教学能力强,故此现象属于

晕轮效应。

故选D。

16、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二为一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

B、隐性课程

C、显性课程

D、综合课程

【答案】D

【解析】综合课程是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的课程。

活动课程又称儿童中心课程、

经验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根据心理逻辑而编排的课程。

显性课程又称公开课程,是指在学

校情境中以直接、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隐性课程又称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

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

故选D。

17、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美国后再学习国家的概念,这种学习叫做()。

A、归属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表征学习

【答案】B

【解析】中国,美国都是国家的例子,因此是从例子到规则的学习,属于上位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

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命

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

表征学习,指学习

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

故选B。

18、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是态度形成过程中的

()阶段。

A、顺从

B、认同

C、内化

D、改变

【答案】B

【解析】态度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其中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

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接近。

题干中描述的是认同阶段。

故选B。

19、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是态度形成过程中的

()阶段。

A、顺从

B、认同

C、内化

D、改变

【答案】B

【解析】态度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其中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

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接近。

题干中描述的是认同阶段。

故选B。

20、观察学习的首要阶段是()。

A、动机过程

B、动作再现过程

C、保持过程

D、注意过程

【答案】D

【解析】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故选D。

21、教育是要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这种教育方式出现在()。

A、古代斯巴达

B、古代雅典

C、古代希腊

D、古代罗马

【答案】B

【解析】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

内容比较丰富;而古代斯巴达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且教育内容比较单一,

以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为主。

故选B。

22、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时应慎用的评定等级是()。

A、优

B、良

C、中

D、差

【答案】D

【解析】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中小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或一学

年)内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小结与评价,评定的等级一般分优、良、中、差四个级

别,但“差”等应慎用。

故选D。

23、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

A、终身学习

B、和谐教学

C、生态教育

D、以人为本

【答案】D

【解析】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放到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主。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

一个学生发展”,即使学生发展为一个“整体的人”。

故选D。

24、“望梅生津”是()的表现形式。

A、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统

C、第二信号系统

D、非条件反射

【答案】B

【解析】望梅生津属于条件反射(属于学习),但A.不是最佳选项。

条件反射系统有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之

分。

第一信号是通过具体的可感官的事物带来的,人和动物都有,而第二信号系统是通过文字语言获得的,

人独有的。

望梅生津是直接可感官,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如果是“谈”梅止渴便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故选

B。

25、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②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③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④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展现教学过程魅力;

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故选C。

26、苏霍姆林斯基说:

“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的优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这句话提示教师()。

A、尊重和欣赏学生

B、对学生严慈相济

C、对学生因材施教

D、团结和关心学生

【答案】A

【解析】“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的优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指的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注重培养学生的上进心,尊重学生,欣赏学生。

故选A。

27、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

年期,在每个过程中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这种做法符合了人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B

【解析】阶段性具体表现为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