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6475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doc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doc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1.“多情自古伤离别”,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在秦安路小学这个大家庭里已生活了六年,想起昨天历历在目,恍然如梦,假如明天就要毕业分别,面对同窗六载的同学,面对朝夕相处的师长,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2.指名让学生说。

3.过渡:

是啊,“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在分别的时候你们会说到这些,而古人也是如此。

他们会把这些话用诗词的形式留存下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朝的诗人王观所写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请注意这个字的读音“卜”字,它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

4.请同学们再自由地读一遍课题。

看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重要的信息?

你知道了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

(这是一首什么?

从哪儿发现的?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这首词是关于什么的?

“之”是什么意思?

鲍浩然是谁?

浙东是什么地方?

)5.过渡:

既然是送别词,那么送别诗词一般都弥漫着一种什么情感?

这首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二、理解词意,诵读悟情1.导入:

“请打开课本的第153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注意断句正确。

”学生读,教师巡视、提醒。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刚才他读的时候,有个字音读的特别准,正音:

处地方(ch),“那”同“哪”,是通假字,在这里读三声。

字词解决了,请你自由地、正确地再读一遍词。

(评价)3.断句:

我们都知道诗词有停顿和断句,掌握好断句才能把诗词读得更有韵味,谁愿意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

其他同学注意听他的断句。

你读得真不错!

哪个地方停顿的时间较长?

(在上下半阕之间)我们一起来看节奏。

(出示投影)请你根据节奏认真地读给同桌听。

4.既然是一首送别词,我们应该怎样读呢?

(指名回答)5.“好,谁愿意尝试着这样读?

”学生很努力,可似乎离词的意境总是差一点,看来要想读出依依不舍之情,读出深深祝福之意,那就要走进文本,品读悟情。

6.思考:

咱们学习古诗词都有哪些方法?

(指名汇报。

看注释,了解诗人,明白写作背景。

查字典,反复朗读等)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总结出来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开始自学,可以适当地在书上做批注。

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再解决不了的,等一会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7.学生利用充足的时间自学领悟,教师巡视,倾听、答疑。

8.全班重点交流不懂的地方,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通过自学,你还有哪里不懂?

谁愿意解答?

你是怎样理解的?

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含义提问: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

美人的眼波是怎样的?

这种修辞手法是什么?

这说明水是怎样的?

美人皱起眉头是什么样子?

作者为什么把美丽的浙东山水比作美人?

想象一下作者此时的心情如何?

(轻松愉快)(把清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碧绿的山峦比喻为美人的眉峰)B.“眉眼盈盈处”这句怎样理解?

这是什么地方?

(浙东)这句话说明鲍浩然的家乡美在何处?

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

山清水秀,秀丽如画,这样一幅美景怎能不令人心神愉悦,心生向往?

让我们用轻松愉快的语调读上半阕。

C.“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送”是什么含义?

两次重复吗?

(不。

)那么是强调什么?

这句是什么含义?

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依依不舍,难过的心情)引读:

是啊,“送春”,已让诗人十分惆怅;而今又要“送君”,更是愁上加愁。

旦夕之间,离别之苦,情何以堪?

所以,读诗句“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D.“千万和春住”(提问:

“千万”的含义?

为什么要和春天住在一起?

仅仅是和春天住吗?

表达了诗人对鲍浩然怎样的祝福?

)(想象春天的美好后同时指出友人是和家人团聚,表达作者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福:

希望他生活在“春”里。

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家人生活在一起。

带着对鲍浩然的祝福与祝愿一起读下半阕。

)9.学到这里,相信同学们已经理解了诗人的款款深情,理解了诗人的依依不舍,更读出了诗人对朋友的真切祝福,让我们带着这种理解,一起读这首词。

(配乐读)10.男生愿意尝试有感情地背诵吗?

请女生来评价。

女生也试试。

三、拓展延伸,归纳总结1.导入:

学习了全词,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他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板书:

借景抒情)2.我们还学过一些送别诗,请你们读一读。

(指名读,出投影)3.(四人小组讨论)比一比写作方法和表达的情怀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汇报)怎样写的?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

(注意:

借景抒情,不同的送别情)4.教师总结:

这就是“景事交融,情寓其中”啊!

同学们,送别诗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抒发别情。

但是,这种情必须借助某种景物或事件才能表现出来,也就是(板书)“情有所依”!

这对我们今后的写作是不是也有很大的启发呢?

四、励志感悟,品味人生1.导入:

一个送别的主题就有如此多样的情感。

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即使孤帆远影,仍不肯离去。

生命如流水,别情如流水,与水天共存。

王维送别好友到塞外临别时殷殷关切,为友人再无知己而伤神。

王观却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送人送得欢欢喜喜,那么诗人王观告诉我们怎样去面对人生的离愁别绪?

2.说得真好,那么如果毕业分别就在眼前,在离别的时候,你们会说些什么呢?

你能用学过的古诗词中的诗句赠给大家或你的好友来相互勉励吗?

3.学生互赠。

4.结语:

虽然团聚是短暂的,离别就在眼前。

你们虽然志存高远,各奔东西,但我相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你们无论走得多远,你们的心、师生的情,永远在一起。

让我们互赠美好的祝愿,那就是“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祝同学们永远生活在春天里!

编辑王梦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