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学案例及反思.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6406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禹治水》教学案例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禹治水》教学案例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禹治水》教学案例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禹治水》教学案例及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禹治水》教学案例及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禹治水》教学案例及反思.doc

《《大禹治水》教学案例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禹治水》教学案例及反思.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禹治水》教学案例及反思.doc

《大禹治水》教学案例

城区凤凰山矿小学校

《大禹治水》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往这儿看,老师写的是什么字?

(师边说边板书:

水)那么,水可以给我们的生活提供哪些便利呢?

(学生交流)

说得真好!

同学们,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但是水也会泛滥成灾,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等带来一定的危害。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治水。

(板书:

治,齐读生字)

古时候就有这么一位一心为民的治水英雄,他是谁呢?

(学生回答,板书:

大禹)

齐读课题。

(通过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验,交流“水可以给我们的生活提供哪些便利?

”,从而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水的正反两方面用途)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认真看,看清每个生字的读音,用心读,读通每个句子。

2.(出示词语)同学们,老师把课本中的词语也带来了,你们能把它读准确吗?

(学生以各种形式读)

三、学习课文

1.录像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文中的水是指什么水呢?

(洪水)这洪水到底有多大,老百姓的生活有多苦呢?

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场景吧!

(播放洪水的课件)

(看完后)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同学们这就是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的感受,那就请大家用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

2)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倒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么样?

(很难过)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指名读)

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

让我们一起满怀同情,再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的教学以学生情感的梯度发展为主旋律。

首先让学生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想象: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

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孩子们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

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有的说,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地喊着:

“救命啊!

救命啊!

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还有的说,我还看到了一个怀抱小孩的妇女,在洪水中艰难地行走着,一阵大浪冲来,卷走了她怀里的孩子,她呆呆地站在那儿,泪如雨下。

不一会儿,她疯狂地冲向那肆虐的洪水,就这样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这滔滔的洪水中。

其次让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中是怎么描述这一情景的,并谈谈自己的心情。

接着让学生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并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

(不能)对,不能,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

(该)这时谁挺身而出了?

(大禹)为拯救天下苦难的老百姓,一位英雄禹出现了,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这个决心下得好!

让我们来一起读好这句话:

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

(学生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读后交流)

3)(打乱顺序出示“劈开、挖通、察看、引导、走遍”这几个主要词语)同学们,你们能不看书把这几个动词按照一定的顺序填在下面的句子中吗?

禹先,,然后

,,最后。

4)禹采用了科学、合理的方法治理洪水,终于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同学们,禹治水容易吗?

(不容易)课文中也有个词告诉我们禹治水不容易,是哪个词?

(板书:

千辛万苦)。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禹治水的不容易吗?

(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5)如果禹要仔细地察看每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要爬上高山,还要趟过大河,你从哪个词能看出禹爬的山多、过的河多呢?

(板书:

千山万水)

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

(爬过)你是怎么爬的?

爬山累吗?

谁能具体的说一说。

(学生交流)同学们爬一座山都这么累,禹爬了多少座山?

(九座)真的是九座吗?

(不是)老师说过“九”并非确指,古人以九为数之最大者,形容很多。

趟过多少条河呢?

(很多)所以说禹真是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

让我们一起来完整地读读这段话,读出禹的辛苦和他顽强的毅力。

6)文章短短的两句话就把禹治水的过程写得这么详细,同学们想把它背下来吗?

(想)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方法,如果你在背的时候出现问题了,大屏幕上的这几个词会帮助你的,(出示主要词语)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背一背,看谁背得又快又准!

(学生练习背诵)

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大家就把它背了下来,我们以后在学习时也可以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背诵。

(在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中,教材通过“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

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这是全文的关键句。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千辛万苦、千山万水、九条大河、九座大山”等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并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千”和“万”以及“九”在这里都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禹治水的不容易。

在知道禹为了治理洪水是“下定了决心”之后,我问道:

禹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呢?

然后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提炼出主要词语,并把这些词语打乱让学生进行排序,从而感受禹治水过程的科学、合理性。

不足之处我认为应让学生在课前了解禹的父亲鲧当年治理洪水的方法。

鲧用“堵”失败,禹用“引”成功,这一对比很容易体现禹的智慧。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小故事,同学们想听吗?

(想)

(教师讲故事,课件演示故事相关图片,配乐渲染气氛)

2)谁能不看书,把这些表示数字的词填一填呢?

3)同学们,你能读好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吗?

特别要读好这几个数字。

(指名读)

4)同学们,你们今年几岁了?

(学生回答)是啊,我们都是七、八岁的孩子,每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多幸福呀!

可是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交流)

5)难道禹不思念他的亲人,特别是他素未谋面的儿子吗?

(很思念)可他有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机会,为什么不回家看一看呢?

他想的是什么?

6)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儿子,但是禹为了能让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一心为民,舍小家为大家,这真是大公无私啊!

(板书:

大公无私)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三过家门而不入”,(板书:

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那样“不顾小家顾大家”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

7)还有哪个小朋友想再来读一读?

(指名配乐朗读)

(一组平淡无奇的数字,恰恰是了解课文主人公品质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听故事,填数字,重点朗读数字,从中悟出这些数字的深刻内涵。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老师被感动了,同学们也被感动了,千辛万苦13年,禹终于把洪水制服了,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

请同学们来读一下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出示书上洪水风平浪静图)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幸福美满的生活是谁带来的?

(禹)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老百姓看着平静的水面,想起了洪水曾经无情地摧残他们的家园,想起了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想起了禹千辛万苦治水13年,请同学们想一下,这时候,他们想对禹说些什么呢?

3)禹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有了这么大的成绩,所以老百姓都尊敬地称他为大禹!

请同学们尊敬地喊一喊这位英雄的名字吧!

(大禹加点,学生大声地读)完整地出示第自然段最后一句,齐读“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感激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永远记住大禹的名字吧!

(在让学生欣赏完书上洪水风平浪静图之后,说说这幸福美满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孩子们兴奋地高喊:

大禹!

所以(填读23句)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诲,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在一片喜庆的祥和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

老百姓看着平静的水面,想起了洪水曾经无情地摧残他们的家园,想起了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想起了禹千辛万苦治水13年,请同学们想一下,这时候,他们想对禹说些什么呢?

由于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孩子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有的说,大禹啊大禹,你真了不起,滔滔的洪水都让你给制服了,我们永远感谢你;是你又带给了我们安逸的生活,你的美名流芳百世;禹,你真伟大,我要学习你奉献的精神……最后构建完美板块,升华情感: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尊敬地喊一喊这位英雄的名字吧!

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四、总结课文

1.现在很多地方为了纪念大禹,留下了许多遗迹,这是浙江绍兴的大禹陵,如果让你在每根柱子上写4个字,你会写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

2.同学们,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从此,大禹治水的故事代代相传。

同学们,你们想牢牢地记住这个故事吗?

(想)那就让我们再来齐读一遍全文吧!

(全体起立)

课后作业:

在小组内开展小小故事会,把看到的古代传说故事讲给小组成员听。

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大公无私

三过家门而不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