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1年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文稿.docx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155983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2021年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文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于2021年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文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关于2021年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文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关于2021年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文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关于2021年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文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2021年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文稿.docx

《关于2021年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文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2021年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文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2021年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文稿.docx

关于2021年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文稿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设立五年过渡期的第一年。

主要工作任务是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集中资源开展脱贫攻坚,转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根据中央、省、州有关决策部署和各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健全防止返贫常态化动态监测帮扶机制。

完善稳定脱贫“331”工作体系,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动态监测帮扶。

结合农户主动申报情况,“尖刀班”每季度开展一次全覆盖入户走访排查,乡镇及时进行集中研判,行业部门同步开展信息比对,及时对监测发现的致贫返贫户建档立卡,由“尖刀班”对其按照脱贫攻坚期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政策制定“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措施,确定“尖刀班”结对帮扶责任人,实行精准帮扶脱贫。

(牵头单位:

县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

县直相关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

  2.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将集中安置点纳入基层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推动全县25个200人以上的安置点设置管理中心或服务站,做到“五有”,即有专班专人、有管理制度、有运行机制、有办公场所、有经费来源。

集中安置点道路、供电、自来水、垃圾污水处理、消防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根据需要建设卫生室、红白喜事专用场地、公墓等公共服务场所。

实现XX个XX户以上安置点扶贫车间(扶贫工厂)建设全覆盖。

利用扶贫车间、产业基地、旅游景区、公益性岗位、点对点服务等方式,加大小型安置点及分散安置户发展种养业和组织务工的力度。

对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开展有针对性的产业、就业、创业技术技能培训,提高稳定脱贫能力。

(牵头单位:

县发改局;责任单位:

县委政法委、县农业农村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3.完善兜底保障政策。

农村低保向以农业生产或务工收入为主的家庭中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或劳动能力的重病、重残和高龄老人等重点对象倾斜,向主要由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组成的家庭、一个劳动力养活多个家庭成员的家庭倾斜。

调整全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强对农村低保、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的动态管理,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的农村低保家庭应及时退出,处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下的家庭应及时纳入,加大对享受低保后生活仍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对象临时救助力度。

(牵头单位:

县民政局;责任单位:

县妇联、县残联,各乡镇党委政府)

  4.强化扶贫产业基地后续管护。

完善产业后续管护机制,引导市场主体、群众及时开展产业基地管护。

开展乡镇领导到田块、农业技术人员到田块、“尖刀班”到田块、市场主体到田块、产业后续管护大比武活动的后续管护。

对品种不适合的小水果、土壤偏碱不适宜种植茶叶的地块,及时改种、补种。

新发展产业要引进良种,外引的品种要先试验再推广,不得盲目大面积发展。

加强农业农村统计工作,配齐配强农业农村统计调查工作人员并保持人员相对稳定。

(牵头单位:

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

县统计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5.落实村级公益设施管护机制。

加强农村道路、饮水、小型水利、消防、公厕、环卫、文体等公益设施管护,全面建立“谁受益、谁管护”的村民自主管护机制。

设置一批基础设施管护公益岗位,细化管护责任,实行绩效考核和动态管理,优先安排本村返贫致贫或有返贫致贫风险的低收入家庭劳动力就业。

(牵头单位:

县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

县水利局、县住建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城管执法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6.强化驻村帮扶。

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原则,将精准扶贫“尖刀班”转化为乡村振兴“尖刀班”,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

乡村振兴重点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的脱贫村,不属于脱贫攻坚期内的贫困村,但基础设施薄弱、工作基础较差的村由省、州、县直单位驻村帮扶,派驻不少于3人的工作队;帮扶两个村以上的县直单位,对其中帮扶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轻的脱贫村,至少选派1名驻村第一书记;只负责帮扶一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轻的县直单位,派驻不少于2人的工作队;其余村由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在至少保证每个村有1名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的基础上派驻工作队。

县直单位驻村个数由县指挥部办公室合理确定。

县直单位派驻的工作队由乡科级干部或后备干部任工作队长兼任驻村第一书记、“尖刀班”班长,队员实行新老搭配、逐步轮换,每名队员驻村年限不低于2年。

各单位新招录人员必须驻村,幼儿园、小学、初中和乡镇卫生院不再安排驻村帮扶。

驻村工作队继续实行“岗位在村、工作在村、吃住在村”,按照脱贫攻坚期驻村工作队员保障政策落实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各项待遇。

“尖刀班”要继续通过入户走访、组织群众座谈、召开群众会等方式,宣传党的政策,听取群众意见,掌握社情民意,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

(牵头单位:

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

县直相关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

  二、推进乡村振兴重点村建设

  7.高标准建设乡村振兴重点村。

统筹于县域经济全局,依靠城镇化,按照“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的思路,走“片区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之路,持续抓好牛洞坪州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高标准建设江家村、朱砂土(茶庵寺)片区州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强力推进36个县级乡村振兴重点村建设。

合理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力争用五年时间,把州级示范村、县级重点村建设成为“一村一品+专业村、美丽乡村示范村、乡风文明引领村、基层治理样板村、富裕富足幸福村”。

要按照“XX标准、恩施特色、多规合一”要求,围绕“一年启动、两年见效、五年建成、辐射周边”目标,编制州级示范村和县级重点村乡村振兴规划。

规划要立足重点村,辐射带动周边村;要对宅基地、强弱电线路、公墓、交通干线等设施用地进行合理布局,明确村庄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建筑风貌管控、乡土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等任务。

规划要反复听取群众意见、踏勘现场、开展讨论,谋准建实项目库。

(牵头单位:

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县直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

  三、升级乡村产业

  8.全面提升主导产业产业化水平。

着力打造长江清江柑橘示范绿色岸线、巴野线和巫峡口茶叶示范绿色廊道、高山道地药材药业绿色山顶的“一岸线一廊道一山顶”产业格局。

大力推进郡贡茶、特色柑橘、中药材和畜牧产业现代化产业园建设。

建立茶叶、柑橘、药材、畜牧四条主导产业全产业链,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供销、内外贸、农工商一体化的格局。

加大茶叶、柑橘、药材、蔬菜等农产品基地标准化管理力度,提升产品品质。

持续提升“三品一标”建设水平,培育和引进特色产业优良品种,打造XX郡贡茶、XX椪柑、XX玄参等知名品牌。

提升“茶叶、柑橘、药材、畜牧、蔬菜、烟叶、粮食、中蜂”产业化水平。

继续执行产业以奖代补政策,扶持壮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

(牵头单位:

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县供销社,各乡镇党委政府)

  9.继续实施“一村一品+”行动。

立足茶叶、柑橘、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础,发挥政策、项目、科技、文化等优势,紧盯市场,优化布局,着力培育和扶持农业企业流转土地带动发展,推动形成村级高质量主导产业,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一村一品+”专业村。

大力发展生猪、家禽等家庭养殖业,实现“养满养足”,全力增加农民收入。

(牵头单位:

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各乡镇党委政府)

  10.加快配套完善产业基础设施。

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禁止破坏耕地行为。

加强耕地修复改良,建设高标准农田4.04万亩、节水灌溉0.5万亩,实现旱涝保收。

根据需求在主导产业基地配套建设温室、大棚等生产设施,清洗、分选、切片、烘干等产地初加工设施,气调库、冷藏库、储藏窖等仓储设施。

重点完善官渡口神农新区农产品交易中心、溪丘湾茶叶交易中心、野三关中药材交易中心基础设施。

以县城和乡集镇为中心,配套建设产品深加工、批发市场、冷链、物流等。

(牵头单位:

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

各乡镇党委政府)

  11.全面推进融合发展。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构建乡村旅游模块化、区域化体系,注重片区开发,优化全域乡村产业总体空间布局。

重点打造“野三关花海、绿葱坡滑雪场+中药材观光园”、“巴野路、茶店驿站+XX郡贡茶体验馆”等特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依托长江三峡(XX)纤夫文化旅游节、绿葱坡冰雪旅游节等特色活动,充分发挥乡村地域旅游资源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举办XX坪油菜花节等特色乡村游活动,不断推进XX康养民宿业、休闲旅游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加快农村电商发展,积极探索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融合发展模式,有效对接城乡生产与消费,引导城镇居民下乡消费。

利用互联网优势,发挥农村淘宝、京东等第三方平台作用,运用“三专一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方式,畅通销售渠道。

(牵头单位:

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

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供销社,各乡镇党委政府)

  四、保护乡村生态

  12.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

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摸排自20XX年以来改建的农村户厕问题,边排查边整改。

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农村垃圾分、清、收、运等长效机制。

出台《XX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开展12个农村聚居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试点,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实施村庄清洁行动。

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大力开展村庄“四旁”、庭院植树、种草、栽花活动,引导农户畜禽圈养,房前屋后、室内室外扫干净、摆整齐,打造“绿树成荫、四季有花、春秋有别、韵味十足”的美丽庭院。

(牵头单位:

州生态环境局XX分局;责任单位:

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林业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13.推行乡村工程建设生态化。

严格乡村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道路、桥梁、矿山开采等工程建设,严格落实环评审批和环保“三同时”制度。

及时实施复绿复垦等生态修复措施。

乡村建设尽量就地取材,弃土弃渣规范处置。

建设风格与周边生态景观相协调,防止照抄照搬城市元素、硬质铺装过度、景观建设多余,避免损害乡村气质,破坏乡村生态和风貌。

河道治理尽量维持河道原貌,减少混凝土成分,实施植被护坡护堤。

(牵头单位:

州生态环境局XX分局;责任单位: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林业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14.从严保护农村生态资源。

严格管控农业化学品使用,继续实施“一控两减三基本”,推行配方施肥、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绿肥还田、轮作休耕等措施,继续保持化肥农药零增长,加强农膜、秧盘、遮阳网、果蔬套袋、农药袋(瓶)、化肥袋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利用,实施无害化处置。

实施总量减排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达到100%,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96%以上。

大力推进“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全面实施林长制,加强古树名木和天然林保护,对80年以上的大树实行挂牌保护,严厉打击猎杀、捕捉、驯养、贩卖和烹食野生动物行为。

严格落实长江、清江流域“十年禁渔”措施,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

(牵头单位:

州生态环境局XX分局;责任单位:

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各乡镇党委政府)

  五、改善民生福祉

  15.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

快速推进普通公路“建养一体化”杨柳池至金果坪段改扩建工程建设,完成266公里“油返砂”,提档升级XX公里通畅公路,改造农村公路危桥XX座。

实施集中居住10户以上村民小组硬化路补短板工程,试点推进入户路建设;大力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围绕巴野公路、县城至溪丘湾乡等重点农村客运班线,创建农村客运文明示范线。

提升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入户率。

实施X个农村电网改造单项工程,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XX千米、低压线路XX千米、变压器XX台XX千伏安,全面消除农村“薄弱电”和“低电压”。

持续开展农村住房安全隐患排查,新出现的危房及时改造,做到“动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