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件pptPPT推荐.ppt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件pptPPT推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件pptPPT推荐.ppt(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意义。
33、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
)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
(2)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44、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1)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统计图。
(2)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三、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提出问题加以解决。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
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
四、编排形式、内容及知识点。
简单的数据分析。
例例1:
横向条形统计图:
横向条形统计图例例2:
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
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例例1:
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例例2:
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
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的总体情况求平均数。
求平均数。
变化:
义务教材:
在六年制八册安排了在六年制八册安排了“求平均数求平均数”的内容。
的内容。
没有单独安排没有单独安排“数据的分析数据的分析”内容,对数据的分内容,对数据的分析是融入在统计图表的学习之中的。
析是融入在统计图表的学习之中的。
课标教材:
根据课标的要求,安排在第一学段教学。
加根据课标的要求,安排在第一学段教学。
加强了对统计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及对平均数在统计强了对统计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及对平均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学意义上的理解。
由于横向条形统计图在统计报由于横向条形统计图在统计报表中经常出现,所以有必要让学生表中经常出现,所以有必要让学生认识。
它和纵向条形统计图在原理认识。
它和纵向条形统计图在原理上是完全一致的,只是有时为了版上是完全一致的,只是有时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才把横纵和纵轴的面安排的需要,才把横纵和纵轴的位置进行对换,条形的方向也相应位置进行对换,条形的方向也相应发生变化。
发生变化。
教学时可以直接呈现横向条形教学时可以直接呈现横向条形统计图,把重点放在数据的收集、统计图,把重点放在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处理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预测能力,以及横向条形统分析、预测能力,以及横向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上。
计图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上。
在这个统计图中,仍然采用学在这个统计图中,仍然采用学生已经学过的一格表示生已经学过的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个单位的方式,教材上提供了品牌方式,教材上提供了品牌A的条形的条形作为范例,让学生涂出其他品牌的作为范例,让学生涂出其他品牌的条形。
学生可以利用前面学过的知条形。
学生可以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加以掌握。
识,通过自主学习加以掌握。
五、教材简析与教学建议五、教材简析与教学建议本节课解决的数学问题:
这个统计图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统计图有哪些不同?
是怎样变这个统计图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统计图有哪些不同?
是怎样变化的?
化的?
学生对比观察得出学生对比观察得出:
1、条形图横着放了。
、条形图横着放了。
2、横纵轴交换了位置,横轴表示了数量,纵轴表示了品种名称。
、横纵轴交换了位置,横轴表示了数量,纵轴表示了品种名称。
3、A、B、C、D组的数量没有变化。
组的数量没有变化。
4、条形由竖着放变为横着放,样子变了,内容没变。
这就是横向、条形由竖着放变为横着放,样子变了,内容没变。
这就是横向条形条形统计图。
分析、预测信息:
仔细观察这个横向的统计图,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提仔细观察这个横向的统计图,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数学问题?
出什么数学问题?
通过观察矿泉水销售量的统计图来给他们决策一下,下次通过观察矿泉水销售量的统计图来给他们决策一下,下次进水应多进哪种矿泉水?
少进哪种矿泉水?
进水应多进哪种矿泉水?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统计图,绘制后展示,为单位绘制统计图,绘制后展示,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这时学生发现,如果每格表这时学生发现,如果每格表示较小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示较小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不美观;
如果每格表示长,不美观;
如果每格表示1010个个单位或单位或2020个单位,虽然画的格数个单位,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的看到每个同学身高的差别。
的看到每个同学身高的差别。
这时可以让学生继续探索或这时可以让学生继续探索或教师帮助,发现教师帮助,发现“锯齿形锯齿形”统计统计图的妙处。
图的妙处。
从而明确:
为了比较直观地从而明确:
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
述矛盾。
例例11例例22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
过去过去“平均数平均数”的教学是放在应用题教学范围内,教的教学是放在应用题教学范围内,教学的重点一般放在求平均数的方法上。
现在放在统计中教学的重点一般放在求平均数的方法上。
现在放在统计中教学,重点要转移到认识平均数的意义及其在统计中的作用。
学,重点要转移到认识平均数的意义及其在统计中的作用。
因此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因此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1是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是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例数的含义,例22是使学生认识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是使学生认识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因此是可以用于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种统计的总体情况,因此是可以用于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种统计量。
量。
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通过直观演示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通过直观演示或操作学具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可以通过移多补少或操作学具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可以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出,它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而是反映这一的方法得出,它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而是反映这一组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数。
并要注意培养学生能根据平组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数。
并要注意培养学生能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进行估计和判断的意识,例如例均数的意义进行估计和判断的意识,例如例22中开心队的身中开心队的身高按顺序排列是高按顺序排列是142142、143143、144144、145145、146146(厘米),根据(厘米),根据平均数的意义,不用计算就可以判断是平均数的意义,不用计算就可以判断是144144厘米;
厘米;
至于平均数的求法,根据平均分用除法计算进至于平均数的求法,根据平均分用除法计算进行知识的迁移,学生很容易掌握,可以不作为教学行知识的迁移,学生很容易掌握,可以不作为教学的重点。
的重点。
例例11侧重于侧重于“移多补少移多补少”的方法、算式的方法求的方法、算式的方法求出平均数,没有解决为什么要求平均数这个意图。
出平均数,没有解决为什么要求平均数这个意图。
例例22反映的是平均数的意义,解决为什么要求平反映的是平均数的意义,解决为什么要求平均数。
但例均数。
但例22中的数据太大、太抽象,不利于学生对中的数据太大、太抽象,不利于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基于以上考虑,对教材可以稍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基于以上考虑,对教材可以稍加修改:
加修改:
把例把例11中的小组改成中的小组改成22组,如一组有组,如一组有33人,另一组人,另一组有有44人,进行环保比赛,在评比过程中,比收集瓶子人,进行环保比赛,在评比过程中,比收集瓶子的总数,学生会说不公平,因为人数不同,创设这的总数,学生会说不公平,因为人数不同,创设这样的矛盾冲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样的矛盾冲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就产生了要用平均数作为标准评判的需要。
就产生了要用平均数作为标准评判的需要。
方法一:
(移多补少)方法一:
(移多补少)“移多补少移多补少”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很有帮助,有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很有帮助,有条件的可以做一个动态的课件,没有条件的把挂图上条件的可以做一个动态的课件,没有条件的把挂图上部分瓶子做成活动的,能让学生上来移动,或用小棒部分瓶子做成活动的,能让学生上来移动,或用小棒代替,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
代替,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
练习的设计重点放在平均数意义的运用上,比如:
有一条小河平均水深有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11.1米,小明身高米,小明身高1.21.2米会米会有危险吗?
有危险吗?
一家公司招聘员工,承诺每月平均工资一家公司招聘员工,承诺每月平均工资800800元元,李叔叔却只有李叔叔却只有600600元,他觉得受骗,你们认为了?
元,他觉得受骗,你们认为了?
单元教学建议:
1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
22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
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