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传媒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浅谈我国传媒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我国传媒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周兴
学号:
0121216590103
指导老师:
夏颖
二零一三年十月
论文题目:
浅谈我国传媒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姓名:
周兴学号:
摘要:
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发展,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所发生的一种新的传媒行为。
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在传媒领域的一项积极成果,同时也是对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传媒发展趋向的一种趋附、体认,更是中国传媒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传统传媒产业的发展遇到了诸多瓶颈,调整产业方向,优化产业结构,成为了现阶段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传媒产业现有的问题,根据其提出解决策略,为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传媒,问题,策略,建议
目录
1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现状………………………………………4
1.1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化程度低…………………………4
1.2政策法规不配套、管理机制僵硬…………………………4
1.3产品数量多、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4
1.4区域性明显………………………………………………4
2我国传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5
2.1产业结构…………………………………………………5
2.2人才………………………………………………………5
2.3发展水平………………………………………………5
2.4客观因素…………………………………………………5
3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发展进程…………………………………6
3.1标志性历史事件…………………………………………6
3.2进程总结………………………………………………….6
4中国传媒产业竞争力分析……………………………………7
4.1传媒产品同质化严重……………………………………7
4.2传媒运作效率不高………………………………………7
4.3传媒创新能力不足………………………………………7
5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策略……………………………………8
5.1改变数量多,质量小的缺陷………………………………8
5.2努力发展优秀的专业人才………………………………8
5.3增强自身实力,加快产业优化调整……………………8
5.4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8
5.5建立、健全传媒领域的制度和行业规范……………8
6总结…………………………………………………………9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1.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现状
1.1整体发展水平和国际化程度较低:
虽然我国传媒数量多,就电视台来说,比德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总和还多,但这些传媒规模小,竞争力弱,国内传媒业亟待产业整合与集中。
就拿影视企业来说,一个影视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应包括国际扩张能力、利用国际文化资源能力和影视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等。
国际化是企业竞争活力的保证,长期封闭式运作,企业是很难有竞争力的。
1.2政策法规不配套、管理机制僵硬:
我国现行的传媒业政策和法规是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相配套的[1]。
在实际执行中,比较有效地保证了执政党和政府对传媒特别是新闻传媒的控制。
但这套政策和法规严重滞后于选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阻碍了我国传媒业的成长。
现行的传媒政策应与时俱进,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1.3产品数量多、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有一个详细统计,1998年中国国内生产电视剧为499部,共5625集,但从质量上看,很多国内拍摄的电视剧粗制滥造,题材雷同,大约只有四分之一获准在电视媒体播放,剩下的都成了“废品”,资金的浪费极其惊人。
如果能变“废”为宝,将是传媒业兴起的一大力量,甚至拯救中国的传媒。
1.4目前中国国内的媒体市场基本是分割的,国内统一的传媒市场还没有形成,跨区域也只是少数。
在传媒行业区域性的经营和消费群体上,有着明显的地方区域性集中性。
区域性的经营主要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集团的业务运作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不同,传媒企业在宣传大众文化中适应当地人民的口味容易使受众增多而发展起来。
如何把这些传媒市场有效地统一起来也是我国传媒发展的一大难题[2]。
2.我国传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产业结构:
首先,我国的传媒产业主要以传统媒体为主,对于新媒体的开发和挖掘还不够。
由于这种历史性和技术性的限制,我国的传媒产业难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较大的影响。
同时,我国对于技术人才的重视不足也是问题形成的关键,若能依靠现有的财力与人力资源,对原有的比较单一的产业类型进行合理的整合,挖掘易受到人们青睐的新媒体类型的话,便能达到1+1大于2的效果[9]。
同时,对于我们正在着手的媒体类型,也同样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2.2人才:
我国传媒产业缺少人才,集中体现在缺乏训练有素的传媒经营管理人才以及技术创新人才。
目前,多少传媒从业者,缺乏专业的培训,对于传媒产业经营和管理的规律缺乏认识,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较弱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经验较少。
因此,我国传媒产业的缺乏专业并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是一大问题。
前面提到过,中国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中,有很多地方的改进不到位,国家法律框架的调整,对于行业规范制定,都还很不完善。
虽然实际执行中,比较有效地保证了执政党和政府对传媒特别是新闻传媒的控制,但这套政策和法规严重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阻碍了我国传媒业的成长。
中国现有企业,缺少跟外国一些比较成熟企业的交流,在人员、技术、资金方面,交流都不足,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国际化企业。
2.3水平:
前面也提到过,我国传媒产业发展水平低且内部混乱,我国现有电视台3000余家,作为传统媒体中的龙头老大,相比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多国的电视台总和还多。
但是,数量不代表一切,规模小,竞争力弱得问题尤为突出。
这一问题若得到改善,必将振兴我国传媒产业。
2.4客观因素:
由于中国传媒产业化起点太低,发展时间太短,以及经验的缺乏,加之缺少切实的理论指导,以至发育仍不充分,很不成熟,在产业结构、产业取向、产业的市场化运作等诸多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偏差和缺憾。
譬如,我国媒介市场巨大,而媒介资源却高度分散,媒介个体数量众多,而大多却甚为弱小,因而很难产生规模化的市场效益,难以实现市场的最大化和利润的最大化;
也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更无力参与日趋全球化的国际媒介市场的竞争。
媒介产业对广告经营过份依赖,又由于逐利欲望的膨胀和驱使,盲目发展多种经营,尤其是匆匆进入跨行业经营,大多却因市场经验与产业运作经验的缺乏,而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3.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发展进程
3.1标志性历史事件(以报纸、报刊为例):
①1984年7月,中国记者协会组织召开了“文革”后第一次全国性报纸经营管理工作会议;
②1985年,河南《洛阳日报》率先自办发行,到1999年,全国自办发行的报纸总数已占全国报纸总数的1/3[3];
③到1985年,全国已有188家报社办有经济实体;
④1987年,国家科改委首次编制的我国产业投入产出表,将新闻事业和广播电视事业纳入“信息商品化产业”序列;
⑤1987年,《广州日报》率先扩版,由对开四版扩为对开八版,1991年又扩为十二版;
⑥1988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工商管理局联合颁布《关于报社、期刊社、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
⑦1992年9月,中国报纸协会在江西举行了全国报社经营管理经验交流会,首次提出“报业经济”概念,并认为“我国报业已经进入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开发报业经济的新时期”[4];
⑧1992年10月,中国报纸协会提出对有关报纸行业产业政策和体制改革的五项意见,建议允许报社从事跨行业经营活动;
⑨199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把“报刊经营管理”正式列入第三产业;
⑩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等单位,在江西主办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闻事业”学术研讨会,由此拉开了中国学界关于传媒属性问题讨论的序幕[5]。
3.2进程总结:
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发展进程,是传媒实践突破在先,政策性认可在后,政策性认可又反过来促进实践的发展的结果;
官方的政策性认可,有时是明确而直接的,如中共中央宣传部对报业广告经营行为的肯定,国家新闻出版署对报社、期刊社、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允许,但大多是间接性的,如财政部对《人民日报》等首都八大家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报告的批复,国家科改委编制我国产业投入产出表,将新闻业与广播电视纳入“信息商品化产业”序列的举动[6]。
毫无疑问,它们的这些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中国官方的某种意志与态度。
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发展,就在这样一种特殊的政策环境下前行着。
这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摸着石头过河”、“发展是硬道理”的总体状况正相对应。
4.中国传媒产业竞争力分析
4.1传媒产品同质化严重:
目前,中国传媒市场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长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产品同质化特征。
前面的问题已经提到,由于我国传媒缺乏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动力,他们为了将风险降低到最小,传媒产品往往高度同质化,主题和创意都十分类似,甚至策略与渠道也基本一致。
然而随着媒体种类的日益增多,业内竞争力度也会越来越大。
4.2传媒运作效率不高:
中国传媒产业,长期以来管理层都是由行政指派,导致中国传媒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不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传媒的科学运作效率,影响了资源的合理有效地配置,导致效率低下。
4.3传媒创新能力不足:
随着我国传媒市场竞争的加剧,传媒创新的难度也在不断提高。
创新虽然可以为传媒带来先驱者利益,但同时也是使传媒面临市场培育、传媒产品推广的巨大压力。
然而正是这一压力所带来的风险,导致了大多传媒选择规避这个压力,即规避创新,这一结果就是习惯于模仿,因此,我国传媒产业的创新能力是严重不足的[10]。
5.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策略
5.1改变数量多,质量小的缺陷:
要做就做到最好,与其要多个差的,不如拿出一个好的,从每一个细节开始,认真对待,把以前没做好的“废物”变为现在的宝物。
5.2努力发展优秀的专业人才:
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传媒的发展,通过发展优秀的人才,管理传媒产业,来带动我国传媒业的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就是要通过人才来利用科技技术发展生产。
5.3增强自身实力,加快产业优化调整:
各企业必须摆脱先前留下的垄断和守旧思想,认清形势,将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强化竞争能力作为第一要务,面对新兴网络传媒异军突起和世界传媒巨头的挑战,传统的传媒企业应该理性的制定其自身的发展计划,通过合作和交流,吸取经验,扬长避短,借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实现双赢甚至共赢[7];
其次,媒体产业集团将是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而实现媒体集团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则需要资本市场对传媒产业发展的强力支撑。
5.4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健全与完善尊重人性的制度与体制,应该重视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并要求创造一种平等的、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