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中国发展心理学的历史轨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532062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中国发展心理学的历史轨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世纪中国发展心理学的历史轨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世纪中国发展心理学的历史轨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世纪中国发展心理学的历史轨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世纪中国发展心理学的历史轨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纪中国发展心理学的历史轨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世纪中国发展心理学的历史轨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中国发展心理学的历史轨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纪中国发展心理学的历史轨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用西方识记法学系汉字,并强调脑的作用。

但这种心理学思想缺乏科学性的,比较粗略的。

1.2.西方哲学心理学和科学心理学传入中国

清代末期和中华民国初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心理学传入中国有两条渠道,一是直接传入,一是通过日本间接传入。

当时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在沿海地区的“教会学校”将中国牧师派往美国等地学习心理学,颜永京翻译了第一部美国海文著的心理学(JosephHaven《MentalPhilosophy》),汉译书名为《心灵学》,于1889出版上本。

而海文的著作中主要沿用康德关于心理现象的划分认识、情感和意志。

这一时期西方心理学还处于哲学思辨当中。

而在中开设最终的心理学课程的是1876年山东登州文会馆(教会学校)。

而“心理学”这一词是从日本引入,由日本人西周在翻译海文著作时采用的译法。

康有为的《日本书目志》时,在中国首次出现汉译“心理学”

西方的科学心理学(或新心理学)传入中国是从20世纪初,清政府的教育制度开始,要求学堂开设心理课程。

这一时期,因“明治维新”而崛起的日本在教育制度方面较为发达,清政府效仿,并采用日本心理学教师和教科书。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服部宇之吉,他是到中国来的第一位日本心理学教师。

王国维(1877—1927)直接翻丹麦海甫定著的《心理学概论》于1907年首次出版,论述了心理学的对象及方法等问题后,分述了知识的心理学、感情的心理学和意志的心理学,明确提出“心理学必须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可成为哲学的一部分”。

蔡元培(1868—1904)对西方科学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也起到推动作用,师从冯特,提出推动了心理系和心理研究所的设立,重视物理、生理方法研究心理问题。

1912年民国时期,陈大齐(1886—1983,北京大学心理学、哲学教授)于1918年出版《心理学大纲》,这是中国自编的最早的大学丛书,在1917年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主要介绍冯特等国外心理学家的研究内容。

3.中国科学心理学的早期发展

中国“五四”运动前后,在“科学与民主”的口号下,科学文化有了发展,一些学者到国外留学,回国后从事心理学教学与研究,虽然也译注国外心理学的著作以介绍西方科学心理学内容,但开始在大学开始建立心理系和心理学研究机构以及心理学学术组织进行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创办心理学刊物

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系,并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同在这一年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随后一些大学相继建立心理学系。

1921年成立了最早的中华心理学会。

1922年1月,中华心理学会会刊《心理》杂志出版,这是中国第一种心理学杂志。

其内容涉及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但政局动荡,经费困难停刊。

伴随着科学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作为中国发展心理学学科发展萌芽期的儿童心理学也开始科学化的进程。

1925年陈鹤琴著《儿童心理之研究》,这是中国心理学者最早以观察实验研究儿童心理的著作。

西方发展心理学经历了从儿童心理学到毕生发展心理学的发展演变,而发展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也经历相同的历史过程。

在时间上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建国前(1925—1949)与建国后(1949—2000年)。

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年龄阶段是(0-18、19岁)人从出生(新生儿)到成熟

(青年初期)的整个阶段,毕生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指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即研究由出生到老死这一阶段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和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2.发展心理学在中国

2.1中国发展心理学萌芽期

(一)中国古代的发展观点

关于个体心理发展观的出现却在中国古代就已有论述。

第一个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心理现象的学者是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

其主要发展和教育观点,一直影响着人们对于个体成长发展的看法。

中国古代发展观点主要集中在“先天与后天关系”、“发展的年龄特征”、“个体差异”、“早期教育对发展的重要性”阐述上。

(1)先天和后天的关系是思考发展的必要前提,孔子提出: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

认为,人的发展更多受到后天的影响,人的先天禀赋差不多,但因为后天学习的结果,其习性就不同。

荀子(313一238B.C.)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认为人的人的发展是后天自然形成。

他明确区分了“性”和“伪”。

性是人先天具有的认识能力,并具有情感色彩。

伪是后天影响人的各种因素。

(2)孔子最早提出人类心理随着年龄而发展的观点,认为它表现为少、壮、老三个阶段。

并将其一生发展分为不同时期: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这种划分比较简单,但也体现了个体发展的规律。

因为持有这种发展阶段的观点,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提出“循序渐进”的教育观点。

(3)同时孔子“个别差异”教育观也体现了发展的思想: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

只有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的人是不可改变性情的,在发展中存在了“超常”与“落后”的不同个体,在一般发展中有差异。

因此强调教育要“因材施教”。

4.强调教育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有通过教育,让学生学习知识,而不去思辨、消化形成自己的思想,就是茫茫然的;

只是通过思考,而不学习知识,无法形成自己的观点,心智也不能发展。

所以,教育对于发展很关键。

孔子以后各个年代都有学者提出关于发展的思想,但更多局限于思想体系的建立,而非以观察和实验等近代科学方法为基础进行系统的心理发展规律的研究,因此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

(二)中国近代发展心理学(以儿童心理学为主)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与近代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而近代中国的科学发展是在鸦片战争后,由西方输入;

而近代的中国心理学在是本世纪初开始形成,也是由西方引进而来。

因此这一时期发展心理学学科的发展也主要介绍西方的观点,这种介绍主要体现在关于儿童心理学著作的翻译,但从1900-1920期间译著也较少,其中主要有艾华编写的《儿童心理学纲要》,陈大齐翻译了德国人高五柏的《儿童心理学》。

很少有自己的独立研究。

缺乏研究心理发展的土壤,从事心理学的科研人员少,因此更多是重复验证国外的研究,(研究机构)。

中国第一个做发展心理学研究是陈鹤琴,利用日记追踪法记录其孩子的身体,动作、语言的发展情况。

黄翼对儿童神话故事和绘画进行了研究。

此外,一些量表的翻译与修订,用于发展心理学研究(陆志伟和吴天敏修订西蒙—比奈量表)。

而在20年代初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相继成立心理学系,1921年成立中华心理学会。

中国儿童心理学的开拓者陈鹤琴,中国现代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对中国儿童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上下两册的《儿童心理之研究》,吸纳国外研究成果,并以中国儿童为研究对象,利用照片展示了其孩子的发展过程。

此外他注重心理与教育的结合,1925年,《家庭教育》。

提出了101条教育原则,帮助家长和教师正确地施教。

黄翼,中国现代儿童心理学家。

撰写了著作和论文,如1942年,《儿童心理学》。

1936年,《神仙故事与儿童心理》;

1935年,论文《幼儿心理健康个案》。

黄翼是个有判断力的学者,虽然师从格赛尔,但不接受成熟论的思想。

并不因为协助考夫卡,而完全接受“格式塔”思想,此外对于皮亚杰的思想也不盲目推崇,儿童经过实地验证。

总的说来,在新中国建立以前的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发展心理学者主要是借鉴、学习西方的心理学,也做了一些自己的研究,但数量不多,这与当时的中国时局有关。

2.中国发展心理学奠基期(1949—1978)

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是中国发展心理学的奠基期。

在这期间,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学研究和教育机构组织,创设心理学专业期刊,从事心理学科研工作和教学的科研队伍壮大、科研成果显著增加;

与国外心理学研究者广泛进行国际合作;

探索中国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特色。

2.1新中国发展心理学经历的历史阶段

2.1.1恢复期(1949-1965)

这一时期推动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先,中国心理学工作

利用正确的思想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其次,新中国的建立为心理学的本土化创建条件,使得心理学为社会需要和教育服务。

2.1.1.1教育科研机构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心理学的科研教学机构开始建立。

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建立了一个以刘静和为首的儿童心理研究组;

这个组是现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展心理研究室的前身。

此后不久,许多高等院校建立了心理学专业和心理学教研组。

在这些机构中包括了发展心理学。

如1952年,原辅仁大学心理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教研室陆续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合并。

1952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建立心理学教研室成立,并开设了儿童心理学作为公共课。

随后1960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正式设立心理学专业,招收五年制本科生,此外还有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学院。

2.1.1.2开展学术会议、建立学术专业团体

为了加强心理学的科研水平,分别召开全国性的心理学会议以进行学术交流研讨。

1960年,第二次心理学代表大会;

1962年第一届教育心理专业学术会议;

1963年心理学会第一届年会。

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是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委员会前身。

1962年的大会主题“儿童年龄特征”,因为当时处于教育改革高潮期,需要在教育中了解儿童心理发展作为改革依据。

2.1.1.3成果的增加

研究课题的增多,心理学专业教材的大量出版,并在这一时期基本确立中国本土化儿童心理学的健全体系。

(1)具体科研发展

建国初到1965年,发展心理学在整个心理学工作中比例不高,论文比例不到10%.,中国的发展心理学工作在整个心理学工作中所占的比例不高,其中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工作是1968一1965年这个期间完成的。

但是关于发展心理学的个体年龄阶段得以扩展,从个体早期到儿童青少年,但更多集中在幼儿和学龄初期。

此外研究内容更加丰富:

1.在生理机制方面,从儿童高级神经活动到脑电活动。

2.心理过程:

通过时间、空间、因果关系、概念角度研究感知觉、语言、记忆,尤其是教学活动中思维发展。

(刘范文章中相对研究)

(2)专业教材的出版

科研内容的中国化的推进,使得适合中国国情的心理学教材得以大量出版,为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学科体系的完善与教学提供的便利条件。

1961年,文科教材会议上,编写了高校适应的心理学(普通、儿童和教育)专业教材。

1962-1963年,三本教材的出版,为中国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培养专业心理学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