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512470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

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的必然选择,也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制定的战略及相关扶持政策。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高度重视,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手段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发展,并取得了成就。

国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通常在政府引领下联合大学、研究机构及企业共同展开,主要关注新能源开发技术、产业化、市场化等相关理论的研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成功也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的研究。

美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理论与政策,并主要针对电池汽车和氢能源汽车。

JohnR.Wilson和GriffinBurgh(2003)在氢能源研究报告中分析了氢能源在美国能源独立和安全方面的作用,但是他们指出大规模利用将会面临技术、热动力损失、规模和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氢能源配套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严重滞后于氢燃料汽车技术,所以美国想要进一步发展氢能源还需要克服很多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困难。

Amble(2011)较全面地研究了近年来美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及政府为保障新能源汽车发展所形成的政策法律体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新能源汽车须建立统一的生产、安全国际标准体系。

2013年美国能源部氢燃料电池技术负责人SunitaSatyapal所说,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仍有诸多挑战,基础设施是关键,但政府目前还不打算拨款修建加氢站。

日本主要致力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研发和产业化推广。

其中有日本学者MaxAhman(2004)重点研究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发展中日本政府所产生影响,以及在政府支持计划中技术灵活性的重要性,还介绍了日本政府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所出台的一些综合政策。

YoichiKaya(2006)实例验证了氢能及其燃料电池的能源利用率和无污染性,指出氢能源引用推广的关键是提高能源转化技术水平、提高燃料效率和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HasishiIshitani(2007)在概括了日本新能源已有产业政策深入探讨了未来纯电动和燃料汽车的技术研发格局和发展方向。

MasonoriMond(2007)证实了氢能源环保性能的高效性,阐述了日本氢能加气站的建设运营状况,并提出了日本下个阶段大力发展氢能和燃气电池等基础设施的建议。

井志忠(2007)对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总结了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动因、政策扶持体系和官产学一体化的研发与应用格局。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问题相关研究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后形成了“三纵三横”的开发布局。

20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基本上紧随世界发展潮流,新能源汽车产业被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针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程振彪(2010)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国际相比有着自己的优势部分,如新能源公交车。

杨萍、易克传(2011)指出总体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基础较好,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需要在各个方面加以努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整车企业和关键零部件企业相配合、产学研相结合,政策的制定和技术的发展相同步,基础设施建设相协调的研发体制,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而一些学者指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李廷洪(2013)认为新能源汽车其发展要依靠传统汽车产业的基础,我国虽然传统汽车销售量和保有量均居世界前列,但传统汽车产业的发展和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无疑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李大元(2011)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核心技术瓶颈突出,整体研发水平还不高,尤其是以电控系统为代表的核心技术缺失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林琳(2011)的研究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方面存在问题。

我国尚未建立系统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标准,仅仅出台了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测试、性能、安全稳定等反面的相关规定,技术标准不统一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制约因素。

王海峰、田雪萍(2013)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如充电桩、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

符贵兴(2013)认为政策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虽然政策支持的力度看起来很大,但政策的时滞性、地方保护主义等都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程振彪(2010)还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存在浮躁之风,科研人员投入相对较少,地方保护主义、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过热产能过剩的问题都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三、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相关研究

在十年多的发展中,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2005年,我国政府出台了优化汽车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清洁汽车和电动汽车的政策措施。

2009至2014年,国家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点城市的数量。

2010年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新能源汽车列为汽车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2012年明确指出以发展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同时在技术、配套设施、管理制度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要求。

高育红(2009)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政策的刺激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刘春娜(2010)和张晓宇等(2011)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是“政府+市场”,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使得的生产商有较明确的研发方向,从而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等方面的开发具有导向作用,但政策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马鸿雁等(2011)表示政府出台的相应政策中惠及消费者的优惠政策很少且力度不大,从而使得市场需求不足,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

蒋俐俐,杨亚平(2012)指出我国跳跃式的发展战略不符合我国多层次的需求,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连续、具体的制度支撑。

刘兰剑、陈双波(2013)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为新兴产业,政府的政策支持是非常必要的,但等到技术和市场较为成熟的时候,要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的研发活动,不然难以真正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活动。

四、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市场相期平究

我国目前汽车销售量已居世界前列,汽车需求量巨大,但我国新能新车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这成为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汽车厂商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最大顾虑。

针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问题,国内一些学者通过数据和实证分析对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马等(2009)对欧美日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与消费者效用的1ogit回归分析,构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乘用车市场份额的预测模型。

结果显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与政府规制有密切的关系。

但政府政策只是市场开拓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政策的有效性及后续自翻划安排将成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点。

吴憩棠(2010)指出开拓市场的关键在于降低汽车价格以及加大补贴力度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徐国虎、许芳(2010)通过调査问卷的方法关于消费者购买行为进行商指出,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还是有一定的购买意愿的。

影响购买的因素分为售后服务、购置成本、汽车品质、使用能耗和周围影响这五个主要方面。

唐葆君等(2012)认为政府激励政策、消费者收入和原油价格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决策。

降低汽车价格会很大程度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结束语

前政前需旋对縮量源汽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导向作用,政策的有效性、时滞性等也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构成了制约。

目前的政策多数是针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产家和消费者制定的,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更依赖于整个产业链的进步。

从文献上来看目前多数学者仅围绕着政策进行分析而忽视了产业链是否完整、产业链如何培育的问题。

另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要以传统汽车产业为基础,同时也存在着竟争关系。

多数学者只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市场等进行研究,鲜有学者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不足与建议。

针对这些问题,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多的学者进行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井志忠.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模式[J].日本学论坛2007,1:

74-79.

[2]程振彪.对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看法及建议[J].汽车科技,2010(6):

1_6.

[3]李大元.低碳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1

(2):

72-75.

[4]林琳.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現状瓶颈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

25-26.

[5]王海峰,田雪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21):

193-193

[6]符贵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一中美新能源汽车发展对比[J].中国经贸导

刊,2013(17):

11-13.

[7]马湾雁,李武,吴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础、路径与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1

(6):

30-35.

[8]蒋俐俐,杨亚平.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制度安排及有效性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2):

103-106.

[9]刘兰剑,陈双波.基于多回路竟争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政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31(5):

41-45.

[10].马钧,王宁,孔德洋·

基于AHP及Logit回归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测鹿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8):

1079-1084.

[11]徐国虎,许芳.新能源汽车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坏境2010(11):

91-5.

[12]张贵群张欣.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J].工业技术经济2014,244

(2):

75-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