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设计注意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475651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砌体结构设计注意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砌体结构设计注意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砌体结构设计注意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砌体结构设计注意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砌体结构设计注意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砌体结构设计注意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砌体结构设计注意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砌体结构设计注意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砌体结构设计注意要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的二级钢。

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

(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

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

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

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

一般砖混结构的过街楼处板应现浇,并且钢筋双向双排布置。

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

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

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

宜全楼统一编号。

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

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

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

说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φ8@200。

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断开或倾斜通过。

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

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应加斜筋。

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

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

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

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

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

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并双向双排配筋,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

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

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

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

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

支承在外墙上的板的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砖墙产生过大的附加弯距。

一般:

板厚>

150时采用φ10@200;

否则用φ8@200。

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

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

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4.房间边数过多或凹形板应采用有限元程序验算其配筋。

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为PM?

.T。

板一般可按塑性计算,尤其是基础底板和人防结构。

但结构自防水、不允许出现裂缝和对防水要求严格的建筑,如坡、平屋顶、橱厕、配电间等应采用弹性计算。

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

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

坡屋顶板为偏拉构件,应双向双排配筋。

(3).圈梁、构造柱布置及其剖面详图。

圈梁要浇圈闭合拉通,穿过中间走廊,并隔一定距离将截面加强。

注意圈粱(包括地基圈梁)在外墙楼梯、入口等处可能被截断,应在相应位置附加一道并满足搭接长度。

坡屋顶为双层圈梁。

单层空旷房屋层高超过4米宜在窗顶处增加一道圈梁。

说明圈梁、构造柱纵筋的搭接及锚固长度。

构造柱箍筋在上下端应加密。

说明构造柱生根何处,当地面为刚性地面时,应将构造柱伸至基底。

较大洞口两侧宜加构造柱(2.4米以上)。

构造柱与下层相同的,可不标构造柱编号,但应在图中说明。

圈梁、构造柱纵筋宜采用一级钢筋。

为减少圈梁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和清水砖墙的立面效果,360外墙圈梁的外侧宜有120砖墙。

设置构造柱后必须设置圈梁或暗圈梁。

设置圈梁不一定设构造柱。

斜交砖墙的交接处应增设构造柱,且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

建筑四角包括阴角,考虑到应力复杂和应力集中,应增大截面和配筋。

请参照《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JGJ/T13-94》

(4).过梁布置。

核算圈梁下的高度是否足够放预制过梁,如果不够,则应圈梁兼过梁或圈梁局部加高。

尽量采用过梁与圈梁整浇方式。

此法方便施工并对抗震有利。

当过梁与柱或构造柱相接时,柱应甩筋,过梁现浇。

过梁配筋不得过小,以考虑地震时过梁上墙体出现裂缝不能形成拱的作用。

当有大梁压在过梁上时,过梁一般用较大截面,兼梁垫用。

过梁支承长度改360,并应验算过梁下砌体的局部承压。

360墙可用一120矩形过粱加一120带挑沿过粱。

现浇过梁荷载取值参见《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

(5).雨蓬、阳台、挑檐布置和其剖面详图。

注意:

雨棚和阳台的竖板现浇时,最小厚度应为80,否则难以施工。

竖筋应放在板中部。

当做双排筋时,高度<

900,最小板厚100;

高度>

900时,最小板厚120。

阳台的竖板应尽量预制,与挑板的预埋件焊接。

雨棚和阳台上有斜的装饰板时,板的钢筋放斜板的上面,并通过水平挑板的下部锚入墙体圈梁(即挑板双层布筋)。

两侧的封板可采用泰柏板封堵,钢筋与泰柏板的钢丝焊接,不必采用混凝土结构。

阳台的门联窗处窗台应使用轻体材料砌筑,方便以后装修时凿掉。

挑板挑出长度大于2米时宜配置板下构造筋。

挑板内跨板上筋长度应大于等于挑板出挑长度,尤其是挑板端部有集中荷载时。

内挑板端部宜加小竖沿,防止清扫时灰尘落下。

当顶层阳台的雨搭为无组织排水时,雨搭出挑长度应大于其下阳台出挑长度100。

挑板配筋应有余地,并应采用大直径钢筋,防止踩弯。

挑板内跨板跨度较小,跨中可能出现负弯距,应将挑板支座的负筋伸过全跨。

(6).楼梯布置。

采用X型斜线表示楼梯间,并注明楼梯间另详。

尽量用板式楼梯,方便设计及施工,也较美观。

(7).板顶标高。

可在图名下说明大多数的板厚及板顶标高,厨厕及其它特殊处在其房间上另外标明。

(8).梁布置及其下的梁垫布置。

也可在梁支座处将梁加宽至500来代替梁垫。

(9).板上开洞(厨、厕、电气及设备)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一定锚入板支座,从洞边锚入La即可。

板上开洞的附加筋,如果洞口处板仅有正弯距,可只在板下加筋;

否则应在板上下均加附加筋。

留筋后浇的板宜用虚线表示其范围,并注明用提高一级的膨胀混凝土浇筑。

未浇筑前应采取有效支承措施。

住宅跃层楼梯在楼板上所开大洞,周边不宜加梁,应采用有限元程序计算板的内力和配筋。

板适当加厚,洞边加暗梁。

(10).屋面上人孔、通气孔位置及详图。

(11).在平面图上不能表达清楚的细节要加剖面,可在建筑墙体剖面做法的基础上,对应画结构详图。

3.基础平面图及详图:

(1).在墙下条基宽度较宽(大于2米,部分地区可能更窄)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柔性基础。

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2).当基础上留洞、首层开大洞的洞口宽度大于洞底至基底高度时,如要考虑洞口范围内地基的承载力,洞口下基础应做暗梁。

或将基础局部降低。

(3).素混凝土基础下不必做垫层,但其内有暗梁时应注明底部钢筋保护层厚为70,或做垫层。

地下水位较高时或冬季施工时,不得做灰土基础。

刚性基础一般300厚。

(4).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米时,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

地下室底板,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不再外伸。

地下室内墙可采用砖墙,外墙宜用混凝土墙。

每隔30~40米设一后浇带,并注明两个月后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

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

地下室顶板应考虑施工时材料堆积荷载。

(5).地面以下墙体如被管沟消弱较多,应考虑抗震的不利影响,地下墙体宜加厚。

(6).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

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7).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

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之间的高差的1.5至2倍。

(8).条形基础偏心不能过大,柔性基础必要时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

一般情况下,基础底部不应因荷载的偏心而与地基脱开。

(9).当有独立柱基时,独立基础受弯配筋不必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础非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过小。

独立基础是介于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之间的结构。

(10).基础圈梁在建筑入口处或底层房间地面下降处应调低标高。

当基础圈梁顶标高为-0.060时可取消防潮层。

当地基不均匀时基底应增设一道基础圈梁。

(11).基础平面图上应加指北针。

(12).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0。

(13).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应控制建筑的总沉降量,在地基较不均匀地区应控制建筑的沉降差,砖混结构对差异沉降很敏感。

因建筑的实际沉降和计算值是有差异的,很难算准,所以应从构造上入手,采用整体性强的基础形式。

(14).可用JCCAD软件自动生成基础布置和基础详图。

应注意,在使用砖混抗震验算菜单产生的砖混荷载生成基础图时,其墙下荷载为整片墙的平均压力,墙体各段的荷载差异较大时,荷载较大处的墙下基础是不安全的,应人工调整。

生成的基础平面图名为JCPM.T,生成的基础详图名为请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和各地方的地基基础规程。

4.暖沟图及基础留洞图:

(1).沟盖板在遇到楼梯间和电线管时下降(500),室外暖沟上一般有400厚的覆土。

(2).注明暖沟两侧墙体的厚度及材料作法。

暖沟较深时应验算强度。

(3).基础留洞大于400的应加过梁,暖沟应加通气孔

(4).基础埋深较浅时暖沟入口底及基础留洞有可能比基础还低,此时基础应局部降低。

(5).首层有门洞处不能用挑砖支承沟盖板

(6).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暖沟做法不同于一般地区。

应按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的特殊要求设计。

(7).暖沟一般做成1200宽,1000的在维修时偏小。

5.楼梯详图:

(1).应注意:

梯梁至下面的梯板高度是否够,以免碰头,尤其是建筑入口处。

(2).梯段高度高差不宜大于20,以免易摔跤

(3).两倍的梯段高度加梯段长度约等于600。

幼儿园楼梯踏步宜120高。

(4).楼梯折板、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折梁还应加附加箍筋

(5).楼梯的建筑做法一般与楼面做法不同,注意楼梯板标高与楼面板的衔接。

(6).楼梯梯段板计算方法:

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00~130,梯段板跨度小于4米时,应采用1/10的计算系数,并上下配筋;

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60~200,梯段板跨度约6米左右时,应采用1/8的计算系数,板上配筋可取跨中的1/3~1/4,并不得过大。

此两种计算方法是偏于保守的。

任何时候休息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