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常见的食物中毒与预防要点PPT文档格式.ppt
《餐饮业常见的食物中毒与预防要点PPT文档格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餐饮业常见的食物中毒与预防要点PPT文档格式.ppt(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2、体温升高(活菌作用)或正常(毒素作用);
3、有潜伏期和特异表现;
4、常出现群体暴发。
n一、沙门氏菌食物中毒n1、中毒食品:
主要是污染该菌的畜禽肉类、蛋、奶及其制品和淡水产品。
n2、污染途径:
生前感染宰后污染二次污染并繁殖工具容器交叉污染。
n3、流行病学特征:
人群普遍易感,全年皆可发生,夏秋季(6-9月份)多发。
n4、预防措施:
不食用病死牲畜肉(采购时索取检疫合格证明),加工冷荤熟肉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场所、人员、工具、冷藏和消毒)。
肉禽蛋类食品要热透、煮熟后食用,剩余食品再食用也应彻底加热。
储存食品要在5以下,若做到避光、断氧,效果更佳。
搞好环境卫生,刀、砧板等用具要经常清洗,并要保持干爽,以免细菌滋生。
n二、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n1、中毒季节:
辽宁7-9月份,广东4-9月份。
n2、污染途径:
海水带菌、海产品带菌,生食海鲜中毒工具容器交叉污染,尤其凉拌菜危险从业人员带菌者污染(苍蝇传播)加热不彻底或熟后污染繁殖。
n3、预防措施:
注意对海产品的加工处理一定要烧熟煮透减少水池和地面的污染加强对工具容器的生熟分开和消毒并杜绝落地存放淡水处理海产品,醋泡10分钟以上。
n三、葡萄球菌食物中毒n1、污染途径:
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空气、土壤、水),其污染途径有:
n带菌的人直接污染食品,如人体的化脓病灶、上呼吸道感染者污染等;
畜禽患化脓性炎症直接污染食品:
如被化脓性炎症污染的牛奶和肉;
蝇虫把化脓性炎症畜禽的金葡菌或其毒素带染于食品。
n2、中毒食品:
肉、蛋、奶及其制品,淀粉类食品和豆制品;
防止污染、低温贮存、防蝇防尘、空气消毒;
注意个人卫生(厨师有皮肤溃破、外伤、感染、腹泻症状等不要带病加工食品);
保持环境卫生、经常除四害。
n四、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n1、中毒食品:
国内外均以米饭为主,熟肉、奶汁、鸡汤次之。
米饭中毒多是煮热后存放时间过久,加盖盖上怕凉,给菌以良好的温度和充足的时间所致。
计数达100万个/克食品可引起中毒。
该菌污染的食品色味不变,但吃了就可能中毒。
n2、预防措施:
保持空气洁净(防止尘土、昆虫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容器干净,低温短时间存放米饭(蜡样芽胞杆菌在15以下不繁殖)、再食用时回锅彻底加热。
n五、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n预防措施:
定期清扫环境卫生,防止工具容器污染、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特别是熟后污染),熟食品要低温保存,防止厨师带菌污染(勤洗手等),防止水源污染。
n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n概念: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指有毒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农药和亚硝酸盐等化学物质污染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特点:
短时间内危及生命。
n一、食源性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n1、中毒食品污染途径:
n
(1)被有机磷农药毒死的畜禽肉;
(2)农药拌种谷物加工的食品;
(3)把农药当作食用油加入食品中;
(4)农药撒落于食品中;
(5)食品与农药同地存放而被污染;
(6)接触过农药的工具、容器盛装食品;
(7)运输农药的车辆再运食品;
(8)喷洒农药后未过其失效期的蔬菜水果。
严禁将有毒有害化学物与食品同一处放置;
不随便使用来源不明的食品或容器;
蔬菜要彻底清洗后再加工,一般要洗三遍以上,温水效果更好;
厨房、食品加工间和仓库要经常上锁,防止投毒。
n二、亚硝酸盐中毒1、亚硝酸盐毒性较大。
中毒剂量一般为0.2-0.5g,致死量为1-3g。
进入人体后,与血红蛋白作用,使二价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离子,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致使组织缺氧,出现皮肤、粘膜呈青紫色,故又称肠源性青紫症。
n2、亚硝酸盐的来源:
n腐烂变质的蔬菜或放置过久的熟蔬菜;
腌制不久的蔬菜(往往不足20天);
n腌肉制品加入过量亚硝酸盐;
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加入食品中。
n3、预防:
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
慎用嫩肉粉(采购索证);
自制熟肉制品时禁用;
禁止在火锅、老汤、面条汤中使用。
n三、鼠药中毒n预防:
注意灭鼠投药过程污染食品及操作环境;
防止投毒。
n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n一、毒蘑中毒n1、特点:
毒蘑菇死亡率较高,多发于夏秋阴雨季节,以家庭散发为主。
n2、预防:
不食用野蘑菇。
毒蘑菇中毒的原因主要是误采、误食。
采购蘑菇时要注意识别。
n3、识别:
看颜色:
毒蘑菇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
看形状:
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
有毒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杆有菌轮,苗托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n二、菜豆中毒n又名菜豆角、四季豆、芸豆、刀豆、架豆、扁豆等。
n1、毒性物质及作用:
豆素(又称血球凝集素),是一种毒蛋白,具有凝血作用,含于豆粒中,需较长时间煮沸方能破坏;
皂素:
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含溶血素,存在于豆荚中。
100以上才能破坏。
n2、中毒原因:
在加工烹调中没有煮熟闷透,加工温度和时间不足以破坏这两种毒素。
一定把菜豆彻底加热(10030分钟)后再食用,用大锅加工菜豆更要注意翻炒均匀、煮熟焖透,使菜豆失去原有的生绿色(看)和豆腥味(尝)。
n三、发芽土豆中毒n1、毒性物质及作用:
在未成熟土豆的幼芽及芽眼和皮肉变绿变紫的部位含大量毒素龙葵素,该毒素不易被破坏。
食用未成熟土豆及存放中发芽或变紫的土豆会引起中毒。
抢救不及时可因心力衰竭、呼吸麻痹致死。
不要购买和食用发芽的马铃薯;
妥善保存马铃薯,防止发芽;
加工轻微发芽的马铃薯,必须彻底挖去芽、芽眼及芽周1厘米部分。
n四、河豚鱼中毒n1、特点:
河豚鱼,尤其是其卵巢、肝脏、血液、腮等内脏未去除或误食,可抑制呼吸中枢而死亡,死亡率高。
多发于春季的沿海地区及江河入海口。
n2、加强宣传教育,向群众宣传河豚鱼的毒性及危害,不擅自吃沿海地区捕捞或捡拾的不认识或未吃过的鱼。
严禁饭店、酒店自行加工河豚鱼。
n食源性传染病食源性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n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以溃疡性结肠炎为主要病变,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浓血便为主要症状的肠道传染病(乙类)。
n1、病原特点:
在30水中可生存3个月,蔬菜、水果和病人接触物品上可生存12周,阴暗潮湿及冰冻条件下可生存3个月。
60以上10分钟死亡。
n2、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
带菌者从事饮食、供水、保育工作,可成为食物或水型暴发流行的根源。
带菌者有以下3种:
A、“病后带菌”,占病例的20%左右,可带菌23周;
B、“慢性带菌”,属无临床症状的隐匿型,可带菌三个月甚至数年;
C、“健康带菌”,主要是病人的接触者,带菌期2-3周。
n3、传播途径:
生活接触、水型、食物型暴发。
管理传染源(无健康证明不准上岗、临时患病必须就诊查明原因);
切断传播途径(消毒、洗手、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熟后污染);
保护易感人群(疫苗尚在试用)。
n食物中毒时对病人怎样处理?
食物中毒时对病人怎样处理?
n1、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
n2、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
n3、采取病人标本,以备送检;
n4、对病人进行急救治疗;
n5、配合调查处理工作。
n餐饮单位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餐饮单位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n
(一)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点n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根据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的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项基本原则采取措施,其关键点主要有:
n1、避免污染。
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
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n2、控制温度。
即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或防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如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
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使食品温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把温度控制在10以下。
n3、控制时间。
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
熟食品应尽快吃掉;
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n4、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
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
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进行清洗消毒。
n5、控制加工量。
食品的加工量应与加工条件相吻合。
食品加工量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卫生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n
(二)预防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措施n1、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
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
n2、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
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
应注意豆浆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
n3、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
烹调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n4、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
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使用。
在腌制肉制品时,所使用的亚硝酸盐不得超过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的限量规定。
由于能力和水平有限,上述观点难免有错误由于能力和水平有限,上述观点难免有错误和不当的地方,请大家理解和原谅。
和不当的地方,请大家理解和原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