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工程安装技术安全(楼宇自控系统)交底记录Word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458189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建筑工程安装技术安全(楼宇自控系统)交底记录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智能建筑工程安装技术安全(楼宇自控系统)交底记录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智能建筑工程安装技术安全(楼宇自控系统)交底记录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智能建筑工程安装技术安全(楼宇自控系统)交底记录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智能建筑工程安装技术安全(楼宇自控系统)交底记录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能建筑工程安装技术安全(楼宇自控系统)交底记录Word格式.doc

《智能建筑工程安装技术安全(楼宇自控系统)交底记录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建筑工程安装技术安全(楼宇自控系统)交底记录Word格式.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能建筑工程安装技术安全(楼宇自控系统)交底记录Word格式.doc

1.4《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1.5施工图纸、图号、出图时间等

2、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2.1.1.使用的是国家现行的各种标准、规范、规程。

2.1.2.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主管领导审批,并报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

2.1.3.施工图纸齐全,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图纸、方案及专业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对作业工人进行有针对性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个方面。

2.1.4.安装前确定安装位置是否满足安装要求。

2.2材料设备要求

2.1.1.前端部分:

主要包括网络控制器、计算机、不间断电源、打印机、控制台。

2.2.2.终端部分:

主要包括各类传感器、电动阀、电磁阀等执行器。

2.2.3.传输部分:

电线电缆、DDC控制箱等。

2.2.4.上述设备、材料应根据合同技术文件和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选型,对设备、材料和软件进行进场验收并填写设备材料进场检验表。

设备必须附有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CCC'

’认证标识、安装及使用说明书等。

如果是进口产品,则需提供原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配套提供的质量合格证明,检测报告及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等的中文文本(或附中文译文)。

设备安装前,应根据使用说明书,进行全部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

2.2.5.镀锌材料:

镀锌钢管、镀锌线槽、金属膨胀螺栓、金属软管、接地螺栓。

2.2.6.其他材料:

塑料胀管、机螺钉、平垫、弹簧垫圈、接线端子、绝缘胶布、接头等。

2.3主要机具

2.3.1.安装器具:

手电钻、冲击钻、对讲机、梯子、电工组合工具。

2.3.2.测试器具:

兆欧表(250V、500V)、水平尺、小线。

2.3.3.调试仪器:

楼字自控系统专用调试仪器。

2.4、作业条件:

2.4.1.线缆沟、槽、管、箱、盒施工完毕。

2.4.2.中央控制室内土建装修完毕,温、湿度达到使用要求。

2.4.3.空调机组、冷却塔及各类阀门等安装完毕。

2.4.4.暖通、水系统管道、变配电设备等安装完毕。

2.4.5.电梯安装完毕。

2.4.6.接地端子箱安装完毕。

3材料和质量关键点要求:

3.1材料的关键要求

3.1.1各类材料在搬运存放过程中应注意防震、防潮,不得随意抛扔、超高码放。

应存放在干燥通风,不受撞击的场所。

3.1.2相关材料应符合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规定且有产品合格证明和“CCC”认证标志。

3.2技术关键要求

详见操作工艺

3.3质量关键要求

3.3.1.现场控制器与各种配电箱、柜和控制柜之间的接线应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严防强电串入现场控制器。

3.3.2.严格检查系统接地电阻值及接线,消除或屏蔽设备及连线附近的干扰源,防止通讯不正常。

3.4职业健康安全关键要求

3.4.1高处作业应正确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3.5环境关键要求

多余的线头剪下后应及时清理干净。

4、操作工艺:

4.1工艺流程

4.2操作工艺

4.2.1.管路敷设

(1)钢管敷设

敷设前先检查管内侧有无毛刺,镀锌层或防锈漆是否完整无损,管子不顺直应调直。

1)暗敷设

①砌墙立管:

钢管宜置于墙中心,然后按标高将接线盒稳好。

②混凝土墙、板配管:

可将盒、箱焊在钢筋上,敷管时每隔1m用铅丝绑扎固定。

2)明敷设

①敷管时,先将管卡一端的螺钉拧进一半,然后将管敷设在管卡内,逐个将螺钉拧牢。

使用铁支架时,可将钢管固定在支架上,不得将钢管焊接在其他管道上。

②水平或垂直敷设明配管的允许偏差值:

管路在2m以内时,偏差为3mm,全长不应超过管子内径的1/2。

3)室外管路敷设

①室外埋地敷设的电缆导管,壁厚应大于2mm,埋深不应小于O.8m。

②室外导管的管口应设置在盒、箱内。

所有管口穿人线缆后应做密封处理。

4)管路连接

①管与管的连接

a.管箍丝扣连接:

套丝不得有乱扣现象,管箍必须使用铜丝管箍。

上好管箍后,管口应对严,外露丝扣不应多于2扣。

b.套管连接:

只用于暗配管且管壁厚大于2mm非镀锌导管。

套管长度为连接管径的2.2倍;

连接管口的对口处应在套管的中心,焊口应焊接牢固严密。

c.金属导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镀锌和壁厚小于等于2mm的钢导管不得采用套管熔焊连接。

d.镀锌钢导管、可挠性导管不得熔焊跨接接地线,接地线采用截面积不小于4m㎡的软铜导线,并用专用接地卡做跨接连接。

②管与盒、箱的连接

a.盒、箱开孔应整齐并与管径相吻合,要求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

铁制盒、箱严禁用电、气焊开孔。

b.管口入箱位置应排列在箱体二层板后,跨接地线应焊在暗装配电箱预留的接地扁钢上,管与盒跨接地线可焊在暗装盒的棱边上,管入盒、箱里外均应采用螺母锁紧,露出锁紧螺母的丝扣为2—3扣。

两根以上管入盒、箱应长短一致,间距均匀,排列整齐。

③金属软管引入设备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金属软管与钢管或设备连接时,应采用金属软管接头连接。

b.金属软管用管卡固定,其固定间距应不大于1m。

c.不得利用金属软管作为接地导体。

(2)线槽敷设

1)线槽安装要求

①线槽直线段连接应采用连接板,用垫圈、弹簧垫圈、螺母紧固,连接处应严密平整无缝隙。

②线槽进行交叉、转弯、丁字连接时,应采用单通、二通、三通、四通等进行变通连接,线槽终端应加装封堵。

导线接头处应设置接线盒或将导线接头放在电气器具内。

③线槽采用钢管引入或引出导线时,可采用分管器或用螺母将管口固定在线槽上。

④建筑物的表面如有坡度时,线槽应随其坡度变化。

⑤线槽盖板安装后应平整,无翘角,出线口的位置应准确。

⑥在吊顶内敷设时,如果吊顶无法上人应留检修孔。

⑦穿过墙壁的线槽四周应留出50mm空隙,并用防火材料封堵。

⑧金属线槽及其金属支架和引入引出的金属导管必须接地可靠。

⑨槽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时,线槽本身应断开,槽内用内连接板搭接,不需固定。

保护地线和槽内导线均应留有补偿裕量。

⑩敷设在竖井、吊顶、通道、夹层及设备层等处的线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有关防火要求。

2)吊装金属线槽安装

钢结构中一般采用万能型吊具,安装前先将吊具及附件组装成整体,用卡具在钢结构上卡牢。

①线槽直线段组装时,应先做干线,再做分支线,将吊装器与线槽用蝶形夹卡固定,并逐段组装成形。

②线槽与线槽可采用内连接头或外连接头,配上平垫和弹簧垫用螺母紧固。

③转弯部位应采用立上弯头和立下弯头,安装角度应适宜。

④出线口处应利用出线口盒进行连接,末端部位要装上封堵,在盒、箱、柜进出线处应采用抱脚连接。

3)地面金属线槽安装

①根据弹线位置,固定线槽支架,将地面金属线槽放在支架上,然后进行线槽连接,并接好出线口。

②线槽与分线盒连接应正确选用分线盒、管件,连接应固定牢靠。

③地面线槽及附件全部安装后,进行系统调整,根据地面厚度调整线槽干线、分支线、分线盒接头、转弯、转角和出口等处,水平高度与地面平齐,并将盒盖盖好,封堵严实,以防污染堵塞,直至配合土建地面施工结束为止。

4)线槽保护地线安装

①金属线槽及其支架全长不应少于2处与接地干线相连接。

②非镀锌线槽间连接板的两端跨接铜芯接地线,接地线最小允许截面积不小于6m㎡。

③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不跨接接地线,但连接板两端不少于2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

4.2.2.中央控制室设备安装

(1)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检验,并符合下列要求:

1)设备外形完好无损,内外表面漆层完好。

2)设备外形尺寸、设备内主板及接线端口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备品、备件齐全。

(2)按照图纸连接主机、不间断电源、打印机、网络控制器等设备。

(3)设备安装应紧密、牢固,安装用的紧固件应做防锈处理。

(4)设备底座应与设备相符,其上表面应保持水平。

(5)中央控制室及网络控制器等设备的安装要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台、网络控制器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排列,根据柜的固定孔距在基础槽钢上钻孔,安装时从一端开始逐台就位,用螺栓固定,用小线找平找直后再将各螺栓紧固。

2)对引人的电缆或导线进行校线,按图纸要求编号。

3)标志编号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褪色;

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固定牢固。

4)交流供电设备的外壳及基础应可靠接地。

5)中央控制室一般应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接地装置。

当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4.2.3.现场控制器安装

(1)现场控制器箱安装方法见图21—7。

(2)现场控制器接线应按照图纸和设备说明书进行。

并对线缆进行编号。

4.2.4.传感器、执行器安装

(1)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

1)室内外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温、湿度传感器应尽可能远离窗、门和出风口的位置。

②并列安装的传感器,距地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1㎜,同一区域内高度差不应大于5㎜。

③温、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地方。

2)温度传感器至现场控制器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尽量减少因接线引起的误差,对于镍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电阻值应小于3Ω,1kΩ铂温度传感器的接线总电阻值应小于1Ω。

3)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传感器应安装在风速平稳,能反映温、湿度变化的位置。

②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应在做风管保温层时完成安装。

4)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水管温度传感器宜在暖通水管路完毕后进行安装。

②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③水管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在水流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宜选择在阀门等阻力件附近和水流流束死角和振动较大的位置。

④水管型温度传感器宜安装在管道的侧面或底部。

⑤水管型温度传感器不宜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和焊接。

(2)压力、压差传感器、压差开关安装见图21—8。

1)传感器宜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位置。

2)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侧。

3)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在做风管保温层时完成安装。

4)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和蒸汽排放口的位置。

5)水管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应在暖通水管路安装完毕后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