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概要PPT文档格式.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430085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概要PPT文档格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概要PPT文档格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概要PPT文档格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概要PPT文档格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概要PPT文档格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概要PPT文档格式.ppt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概要PPT文档格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概要PPT文档格式.ppt(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概要PPT文档格式.ppt

而五级分类是根据信贷资产实际风险状况确定,其中10万元以下(含自然人和微型企业)也是根据本息逾期天数由矩阵法自动生成。

据统计,截至2008年末,全省10万元以下贷款余额约4566789笔、570.59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49.84%,也就是说,虽然四级与五级分类在期限上相差90天,但占比近一半的矩阵分类的贷款不可能导致不良额下降额度悬殊这么大,原因何在,请大家帮助分析。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额度分布情况调查表2008年12月31日贷款余额(亿元)贷款户数(户)1、各项贷款1144.914716259其中:

农户贷款589.5943467992、3万元(含)以下274.323859844其中:

农户贷款251.3236037613、3万元5万元(含)124.61423723其中:

农户贷款99.993424404、5万元10万元(含)171.66283216其中:

农户贷款130.2181275这种现象,2008年三季度末更为明显,据统计,三季度末全系统四级不良额较年初上升0.86亿元,而五级不良额却比年初净下降27.66亿元。

悬殊较大的行社有37家,其中11家联社反向差额超过0.5亿元,有2家联社超过1个亿。

对此,我们开展了重点调查,分析四级和五级不良额反向变化趋势形成的主要原因。

通过分析,其中原因之一是,两种分类的方法和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四级分类逾期未超过90天,在五级分类中仍反映在正常类,而四级分类已生成了不良,这样可能出现四级上升而五级上升或下降。

但是,更深层次的分析,让我们不能用正常的分类知识和思维得出结论,悬殊差额较大的行社都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因此,我们质疑分类结果和下降额度的真实性,同时在对部分贷款机构的检查中,也验证了我们质疑,所以答案只能留在分类的贷款机构了。

调查与分析目前分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下现状来自省联社对部分行社的检查中发现:

1、部分单位五级分类工作放松管理,少数基层贷款机构的信贷档案中已查找不到五级分类工作的痕迹,分类认定表、分类工作底稿甚至是2006年9月底首次分类时留下的,之后再也没更新过。

2、基层贷款机构初分、审核等讨论过程没有记录,超权限分类结果缺少法人机构讨论记录和审批回复。

3、矩阵分类法中,客户信用评级未开展、未年审或未及时调整,部分已在可疑或损失类的客户信用等级甚至还是“优秀”。

4、部分企业类客户分类分析中,因素分析与分类结果的因果关系不一致,分类理由不充分,与核心定义相悖。

5、贷款分户账记录不完整、不及时,换据贷款、展期贷款等不及时调整分类结果。

6、分类人员对分类核心定义不掌握、分类方法和程序不熟悉,尤其近年来调整充实到信贷岗位的人员。

7、客户资料的收集不及时、不完整,且不能有效运用到分类工作中,因此,分类准确性较差。

8、部分基层贷款机构甚至法人机构为了业绩考核或其他原因,非正常因素人为调整和报送不良贷款数据。

以上现象的存在,导致四级和五级分类数据变化异常,且不能作出合理解释,部分基层贷款机构偏离度奇高。

因此,开展贷款五级分类再培训、再分类、再提高,是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准确反映资产质量、因地制宜处置不良资产、加强信贷基础规范的基础工作,也是当务之急!

培训目的与计划一、培训目的省联社二届二次社员大会明确要求,必须把规范信贷管理作为事关生存发展的“生命工程”,同时,把2009年作为信贷管理攻坚年。

为落实“理事会工作报告”精神,这次省联社组织全系统分类视频培训,目的在于在面上全面推动,帮助重新梳理分类的方法、程序、分类工具使用和分类后期管理等内容。

各行社要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组织再培训、再分类、再提高工作,重视分类的过程,增强风险管理能力。

二、培训计划这次培训计划2天时间,讲课人员都是一线的信贷管理人员,讲课内容以省联社出台的分类文件为依据,重视实务和操作。

培训中大家如有问题或异议,请通过OA发给我,培训结束前安排时间统一解答。

第一讲五级分类概要一、分类资产概述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经实现全资产分类工作,包括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

信贷资产分类工作于2006年上半年全省统一开展,以9月底存量贷款首次对外报送分类数据;

非信贷资产分类工作于2007年4月份全省统一开展,以2006年底存量数据分类,7月底对外报送分类数据。

同时,根据银监会不良资产监测与考核办法规定,全系统按季开展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监测分析工作,从而推动了分类工作持续开展。

信贷资产分类,包括表内各类信贷资产(各项贷款、贴现、信用垫款和银行卡透支等)和表外信贷资产(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和信用证等)。

这次培训主要以贷款资产分类为主。

二、分类原则1、风险原则。

以信贷资产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只作参考。

2、真实原则。

以债务人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根据收集的客户资料,严格分类标准、方法和程序,充分评估现实的和潜在的风险。

3、审慎原则。

运用四个分析工作,结合内部信贷管理,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风险进行整体评价,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在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

4、灵活原则。

同一债务人有多笔贷款且条件基本相同,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的前提下,可将多笔贷款合并分类。

5、动态管理原则。

应及时收集更新客户信息资料,对影响资产回收的变化因素进行动态调整,适时反映资产真实状况。

三、分类核心定义和基本特征概述分类核心定义基本特征损失率备注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一切正常0借款人能够用正常经营收入偿还贷款本息,无论从借款人本身还是从外部环境看,都不会影响贷款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此。

潜在缺陷3%-5%从动态角度考虑,如果这些不利因素消失,则可以重新划为正常;

如果情况恶化,影响本息偿还则要划为次次类。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缺陷明显,可能损失15%-25%次级类贷款是不良贷款的分界线,划分时要格外审慎。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肯定损失50%-75%可疑类贷款具有次级类所有表现,只是程度更加严重,往往是因诉讼等原因损失程度难以确定而划为可疑。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损失严重100%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全部损失或收回极少,已没有意义将其作为信贷资产反映在帐面。

四、分类标准概述

(一)正常类贷款分类标准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各方面情况正常,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状况正常,能按时还本付息,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二)关注类贷款分类标准1、借款人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经营性现金流虽为正值但呈递减趋势、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下降等;

2、借款人债务、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与其业务发展不成比例,且不能作出合理解释;

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整过大等;

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提供的财务资料存在一定问题,可能影响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评价;

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分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

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决策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或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

8、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及法律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债务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因素,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

9、借款人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出现挤占挪用等问题;

10、抵(质)押物价值下降,或对抵(质)押物失去控制;

保证人财务状况出现疑问,或超过担保能力等,可能影响贷款归还;

11、本金或利息逾期9090天(含)以内天(含)以内的贷款(不含展期)或表外业务垫付款项30天(含)以内;

1212、借款人有恶意拖欠贷款的现象,以及在其它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

13、信贷人员未能对贷款实施有效的监督或档案丢失。

(三)次级类贷款分类标准1、借款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出现支付困难并且难以获得补充资金来源,已不能偿还其他债权人的债务;

2、借款人已不得不通过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和经营性固定资产来维持生产经营,或者通过拍卖抵押品、履行保证责任等途径筹集还款资金。

3、项目长期被延误或项目原有计划的重大理性对项目产生了负面影响以致削弱了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4、借款人处于半停产状态。

5、借款人采用隐瞒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贷款;

6、借款人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对正常经营构成实质损害;

7、信贷档案不齐全,重要法律性文件缺失,并对还款构成实质性影响;

8、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分为可疑类;

9、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至180天(含)的贷款(不含展期)或表外业务垫款31天至90天(含)。

(四)可疑类贷款分类标准1、借款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

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因非正常因素处于停、缓建状态;

2、借款人实际已严重资不抵债,无力还款,进入清算程序;

3、借款人改制后,难以落实债务或虽落实债务,但不能正常还本付息;

4、借款人或其法定代表人涉及重大案件,对借款人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重大影响;

5、已诉诸法律追收贷款,但预计发生较大损失;

6、借款人拖欠贷款,经反复协商无还款意愿;

7、贷款发生较大损失,但重组、兼并、担保物处置和仲裁等,损失金额尚不能确定;

8、借款人在其它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损失类;

9、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的贷款(不含展期)或表外业务垫款91天以上。

(五)损失类贷款分类标准借款人出现以下状况,在依法对其财产、遗产、保险、抵(质)押物、担保等进行债务清偿、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可以分类为损失类贷款。

1、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并终止法人资格;

或未宣告,但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

2、借款人死亡,或者依法宣告失踪;

3、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贷款;

或者保险赔偿清偿后,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贷款,依法对其财产进行清偿或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4、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判处刑罚,其财产不足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它债务承担者的;

5、已诉诸法律,经法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