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4129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docx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docx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

先秦诸子语录十二则

 

 

————————————————————————————————作者:

————————————————————————————————日期: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大学语文

专业班级

15高职财会1、2班,15高职护理3、4班

授课教师

吴亚亚

授课序次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学时

4

授课题目      (章节)

第四单元 16.先请诸子语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让学生认识先秦思想文化的丰富内涵、精深品质和不朽的社会意义。

2.使学生既获得诸子的睿智来启迪智慧,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圆融,又受到思想情感、审美体验、思想境界、人生价值多方面的感悟和熏陶;

3.滋养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精神成人”。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

1.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影响;

2.学习诸子思想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以提升人格,提高素养。

难点:

古为今用的契合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分组讨论法、启发法、讲授法

使用教材

及参考书 

教材:

《大学语文》主编:

王荣生、吕志敏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参考书:

《历代文学作品选》(第一册)主编:

朱东润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 主编:

袁行霈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 案续 页

教学 内   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一、导入。

有人说,两汉以前的文学像白酒,甘美醇厚,越久越有滋味;唐宋文学像红酒,浓烈奔放,时时怀有极盛时期的大度;元明清的文学如啤酒,贴近市井,温润可亲。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先秦诸子的思想涉及面很广,其中的很多思想极具启发性,有着永久的价值。

就“为人处世”而言,他们并不是一些死板、严肃的“老古董”,也不是一群死守门户之见的“老顽固”,而是一批“活透”“悟透”人生、社会的“大明白”。

让我们好好读一读这些“大明白”的话,看看自己能不能变得更明白。

本课精选先秦诸子语录12则,内容涉及为人、立世、交友、治学多个层面。

让我们用诸子的睿智来启迪智慧,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圆融。

二、讲授新课。

(一)知识链接。

1.儒家 

(1)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荀子。

(2)作品:

《论语》、《孟子》、《荀子》 

(3)思想主张。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在教育上强调其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2.道家

(1)代表人物:

老子、庄子、列子。

(2)作品:

《道德经》、《庄子》、《列子》

(3)思想主张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

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3.墨家

(1)代表人物:

墨子。

(2)作品:

《墨子》

(3)思想主张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

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

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

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

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

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4.法家 

(1)代表人物:

韩非、李斯、商鞅。

(2)作品:

《韩非子》 

(3)思想主张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

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

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

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二)布置本节课的解读文本的任务。

任务一:

布置学生扫除文字障碍。

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直,伐,彰,要,狷,醴,谄谀

(教师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任务二:

师生共同疏通文句

第一则:

1.学生结合注释,试翻译本则。

2.教师明确:

有人问:

“用恩惠来报答怨恨,怎么样?

”孔子说:

“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

应该是用坦诚来报答怨恨,用感激、恩德来报答恩德。

3.教师讲解:

《论语注疏》:

“此章论酬恩报怨之法也。

‘或曰:

以德报怨,何如’者,或人之意,欲人犯而不校,故问。

孔子曰:

‘以恩德报仇怨,何如?

’‘子曰:

何以报德’者,孔子答言,若报怨既用德,若受人恩惠之德,不知何以报之也,‘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者,既不许或人以德报怨,故陈其正法,言当以直道报仇怨,以恩德报德也。

“以德报怨”看起来宽容至极,代表了谦和、隐忍的中华美德,但实际上,这却不是孔子的本意。

缺乏原则性和底线的宽容是对恶行的姑息和纵容。

孔子不仅反对“以德报怨”,而且还明确提出“以直报怨”的观点。

所谓“直”,《说文》:

“直,正见也。

从∟,从十,从目。

”“正见”,就是正视、直视。

孔子还曾说: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这样看来“以直报怨”作为一种处世态度,其基础在于儒家的“直道”。

这种“直”,作为一种人格标准,应该是以“坦诚”为特征的。

不隐瞒、不修饰,让施怨之人知其不足、反躬自省,也让自己活的坦然、潇洒。

为人率直、方正,是给人生创造的最重要的底色。

第二则

1.提问了解学生对古文言句的掌握情况。

2.教师明确:

做困难的事,先从容易之处着手;办大事,先从细小事上开始。

天下难事,先必须从容易的事上开头;天下大事,必须先从细小事上起步。

因此,圣人自始至终不自以为大,而能成就其伟大的事业。

轻易许诺必然少有信用,把很多事看得很容易必然产生很多困难。

因此圣人依然看重困难,所以始终没有难事。

3.教师讲解。

老子这段话有三方面意思。

第一个方面: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处理难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当遇到难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无从下手,在那里犹豫,这样的状态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这个时候我们要找到问题的切入点。

但很多难题的切入点往往看起来是简单的,这就是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第二个方面:

夫轻诺必寡信。

我们在与人接触的理想状态是相互信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要得到别人的信任就必须承诺必达,但我们往往会因为不好驳别人的面子而轻易的答应别人,到时候又做不到,给了别人面子但却失去了别人的信任,这是得不偿失的。

 第三个方面:

多易必多难。

把事情看的简单势必会带来更多的困难,往往我们做事的时候为了图快,而不深思熟虑,在执行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突发事件,反而会拖慢我们做事的速度。

第三则

1.学生讨论、翻译。

2.教师明确: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

自逞己见的人,本意虽是要显示自己的意见,却往往不能使人明了自己的意见;自以为是的人,本意虽是要彰显自己,却往往不能彰显自己;自我夸耀的人,本意虽是显示自己的功劳,却往往不被认为有功或者不能成就大功;自以为贤能的人,本意虽是要显示自己的贤能,却往往不被人们认为有贤能、不被人们敬重。

3.教师讲解。

有一个成语叫“欲速则不达”,这个意思与“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是相同的。

老子反对急功近利、浮躁冒进,这是老子自然、虚静、无为之“道”的反映,是符合人类本性的基本原理。

踮起脚后跟是想站得高,看得远,结果呢?

反而站不稳,甚至摔跤。

大跨步前进是想走得快,走得远,结果呢?

反而走不远、走不快。

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超过了自己原有的能力,违背了自己本具的天性。

对我们一般人来说要心平气和,稳步前进,不要躁动冒进;对统治者、管理者来说,则要无为而治,不要为追求雷厉风行而超越自我本能,给人民、给下属带来灾祸。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告诫我们应去除易犯的毛病,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劝解人们为人之道要内敛、谦和、虚心。

第四则

1.学生结合注释讨论翻译

2.教师明确:

不去预测寿命,又怎么会羡慕别人的长寿?

不以地位高为荣,又怎么会羡慕别人的名望?

不求取势力,怎么会羡慕别人的高位?

不贪图财富,怎么会羡慕别人的富贵?

3.教师讲解。

人生所羡慕、所追求的大致不外长寿、名望、地位、财物四种,但是也为这些名利所累;倘若不再昼思夜想自己命长命短,也就不去羡慕长寿;不以高贵为荣,也就不羡幕名望;不追求权势,也就不羡慕地位;不贪图富有,也就不羡慕财物。

不羡慕,不追求.也就不为其所累.一切顺其自然,就会成为一个自由自在的人。

这几句可用于表现一种旷达、自然的人生观;也可分别用以表示不羡长寿,下慕名望,不争高位,不贪财货,不为利诱的自主自尊的超拔脱俗的人格。

第五则

1.学生翻译。

2.教师明确:

孟子说:

“众人厌恶他,一定要仔细审查;众人都喜欢他,(也)一定要仔细审查。

3.教师讲解。

此章在《论语》中也可找到依据:

“子贡问曰:

‘乡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

‘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

‘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 两位圣贤都告诉我们:

大家厌恶的人不一定就是坏人,也可能是特立不群、孤傲自赏、有极高明见解而不为众人理解的人,或者是其他被大家误解的人;反之亦然。

其深一层的含义是,君子应当明辨是非,独立不阿,不盲从于众人意见,好恶不以舆论为转移。

 

第六则

1.学生翻译。

2.教师明确:

一个人应当对某些事放弃不做,才能够集中力量有所作为。

3.教师讲解。

人生苦短,世事茫茫。

能成大事者,贵在目标与行为的选择。

如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必然陷入忙忙碌碌之中,成为碌碌无为的人。

所以,一定要舍弃一些事不做,然后才能成就大事,有所作为。

子夏说:

“虽小道,必有可现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论语·子张》)正是孟子这里的意思。

总起来说,儒家所说的“不为”是为了“有为”,只不过是要有所选择而为,与老庄清静“无为”的思想不是一家人

第七则

1.学生翻译

2.教师明确:

孔子说:

“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

狂者敢作敢为,狷者对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