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400773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

(五)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六类:

第1类: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等);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

(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

包括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

非电离辐射:

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飞流卷动、冲击地区、其他运动物危害等。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

(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等);

(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第2类: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等);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等);

(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第3类:

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等);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危险和有害因素。

第4类:

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第5类:

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2)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错误);

(3)监护错误;

(4)其他错误;

(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第6类: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2、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

第二节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

l经验法

l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l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l固有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1、经验法

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借鉴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包括对照法和类比法

1)对照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优点:

简便、易行;

缺点是容易受到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等方面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

2)类比法——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常用于复杂系统和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

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事件树分析法(ETA)

–事故树分析法(FTA)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法(FMEA)

3.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厂址----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

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

–厂区平面布局

l总图----功能分区布置;

高温、辐射等设施布置;

工艺流程布置;

建、构筑物布置;

安全防护

l运输路线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

码头

–建(构)筑物——结构、防火、防爆、采光、生产卫生设施

–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温度、压力、速度、作业机控制条

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生产设备、装置——化工设备、装置;

机械、电气、特种设备,粉尘、毒物,管理设施等

4.固有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1)物料危险的辨识

(2)生产过程的危险辨识

(3)工艺、设备或装置的危险性辨识

l相关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危险总是与其他因素有关系的,辨识时应注意相关因素的影响,避免孤立行事。

l储运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1、爆炸品储运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2、易燃液体储运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3、易燃物品储运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4、毒害品储运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l燃爆危害辨识

–燃烧——燃烧是一种同时有光和热发生的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特征

l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l放出大量的热

l发光

–燃烧条件

l可燃物质

l助燃物质

l点火源

–爆炸——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为另一种状态,且在瞬间以对外作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

是一种非常迅速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

l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

l爆炸点附近瞬间压力急剧上升

l对周围建筑物或人员产生伤害

–爆炸分类

l按性质分——物理爆炸、化学爆炸

l按反应相分——气相爆炸、凝固相爆炸

l按爆炸速度分——轻爆、爆炸、爆轰

–可燃气体、可燃蒸汽、可燃粉尘的燃爆危险性

以其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浓度表示。

在其爆炸下限至爆炸上限之间发生

爆炸极限的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爆炸危险性越大

乙醇:

4.3%~19%

氨:

15.5%~27%

甲烷:

12.5%~74%

苯:

3.1%~32%

环氧乙烷:

3.0%~80%

–有些气体即使没有空气或氧气存在时,也可以发生爆炸。

乙炔——压缩到2个大气压以上,没有氧气

时也会爆炸

–一些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气体,没有氧气也会发生爆炸

如:

乙烯、环氧乙烷、丙烯、联氨、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氯等

–液体的燃烧危险性

易(可)燃液体在火源或热源的作用下,先蒸发为蒸汽,在氧化分解进行燃烧

–闪燃——在一定的温度下,易(可)燃液体表面上的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时,能闪出火花,但随即熄灭,这种瞬间燃烧的过程

–闪点——液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评价液体化学品燃烧危险性的重要参数

–着火点——能维持液体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l火灾与爆炸的破坏作用

–火灾

起火后随时间的延续,破坏迅速扩大。

损失程度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爆炸

爆炸瞬间发生,时间极短,其破坏有四个方面

l直接的破坏_——爆炸产生的碎片可飞至数百米,造成根大范围的危害

l冲击波的破坏——可产生几个甚至几十个大气压超压的冲击波。

20~30kPa时,砖木结构建筑物破坏,超压1000kPa时,破坏除钢筋结构外的建筑

l造成火灾——瞬间高温

l造成中毒和环境污染

l对人体健康危险辨识

–毒物的毒性

毒性——指毒物引起机体损伤的能力,由进入人体内的剂量决定。

剂量(浓度)越小,毒性愈强

l绝对致死量(浓度)(LD100或LC100)——全组染毒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浓度)

l半数致死量(浓度)(LD50或LC50)——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浓度)

l最小致死量(浓度)(MLD或MLC)——全组染毒动物中个别死亡的剂量(浓度)

l最大耐受致死量(浓度)(LD0或LC0)——全组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浓度)

第三节危险、有害因素控制的基本知识

l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

l事故预防对策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l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对策措施

一、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

1、事故预防的技术措施

l设计过程中,当事故预防对策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宜优先考虑事故预防对策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事故预防对策等级顺序选择技术措施:

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

生产设备本身具有本质安全性能,不出现事故和危害。

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若不能或不完全能实现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为生产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发生。

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间接安全技术措施也无法实现时须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

4)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

2、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顺序

l按事故预防对策优先顺序的要求,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具体原则:

1)消除——通过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