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 专题十四 学科综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400033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科学 专题十四 学科综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科学 专题十四 学科综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科学 专题十四 学科综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科学 专题十四 学科综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科学 专题十四 学科综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科学 专题十四 学科综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考科学 专题十四 学科综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科学 专题十四 学科综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科学 专题十四 学科综合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B.电解水实验中,通过检验两极产物研究水的组成

C.通过改变溶剂、温度,再测定物质溶解的多少,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D.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时,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知摩擦力的大小

5.如图Z141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1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端平衡。

现将此装置移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左侧上升。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植物的

( A )

图Z141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D.分解作用

【解析】蒸腾作用主要在植物的叶片上进行,右边的树枝叶片少,蒸腾作用小,散失的水分少,重量减小的就少,而左边的刚好相反。

6.图Z142中甲、乙、丙三个椭圆分别代表某个概念、某种属性或某类物质。

下列能构成图示关系的是( C )

图Z142

A.甲是杠杆、乙是滑轮、丙是简单机械

B.甲是群落、乙是种群、丙是生态系统

C.甲是地月系、乙是太阳系、丙是银河系

D.甲是化合反应、乙是分解反应、丙是置换反应

7.下列对课本中相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C )

A.电解水实验能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能说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黄豆与芝麻混合的实验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D.二氧化碳灭火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

8.跳绳具有良好的健身作用,连续跳一段时间后,跳绳者呼吸、心跳明显加快。

跳绳时( D )

A.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增加

B.会出大量的汗,应及时喝水来补充能量

C.体内消耗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人和绳子的机械能

D.呼吸、心跳加快,可以为运动系统提供更多的氧气

9.[2014·

台州]下列利用气球进行的实验中,解释错误的是( B )

图Z143

A.轻推气球,快速滑行——说明利用气垫可以减小摩擦

B.向后喷气,气球前进——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对气球充气,小圆点距离增大——模拟宇宙膨胀现象

D.左球挤右球,两球都变形了——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0.对图Z144所示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B )

图Z144

A.甲图:

因为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所以在铜片上留下了较深的划痕

B.乙图:

因为分子不停地运动,所以墨水在温度不同的水中扩散的快慢不同

C.丙图:

由于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因此白磷能在水下燃烧

D.丁图:

由于流体压强的大小与流速有关,因此人应站在安全线外

【解析】墨水在温度不同的水中扩散的快慢不同是正确的,其原因是因为分子无规则运动受温度影响而非“因为分子不停地运动”。

11.下列四个探究实例:

①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③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

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C )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课本中的图表、模型等都能提供很多信息。

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C )

A.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图”,可分析自己日常饮食结构的合理性

B.根据“常见物质密度表”,可比较相同质量的水、酒精的体积大小

C.根据“酸、碱和盐溶解性表”,可判断两种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

D.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比较两地海拔的高低

13.下表中所采取的措施能有效解决相应实验问题的是( D )

选项

实验问题

采取的措施

A

使用显微镜时,用低倍镜观察到细胞物像较模糊

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

B

托盘天平不能准确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先测铁块质量为m1,再测一枚大头针和铁块的总质量为m2,则一枚大头针质量为m2-ml

C

将CO2通入NaOH溶液,不能确定是否发生反应

先往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通入足量CO2后溶液的颜色变化

D

验证植物呼吸消耗O2时,将萌发的种子装入广口瓶中密封,无法观察瓶内O2含量降低

将该装置放置24h后,打开瓶塞,立即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瓶内,观察火焰的变化

【解析】低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暗;

铁块和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一起称量,误差较大,一般用累积法进行测量;

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碳酸钠呈碱性。

14.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

以下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 C )

A.外界空气进入肺部:

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B.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肾脏→膀胱→尿道→输尿管→体外

C.食物通过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D.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受精→传粉→结果

15.如图Z145所示为人体某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图Z145

A.图中的血管是小动脉

B.图中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C.气体交换后,组织细胞内含氧量降低了

D.气体交换后,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了

图Z146

16.[2014·

宁波]“悬空的磁环”实验中,若所用的磁环都一样,中间的塑料管是光滑的。

当甲、乙两个磁环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们之间的距离为h1,如图Z146所示。

再往乙的正上方套入丙磁环,当丙悬空并静止时,甲、乙之间的距离变为h2,乙、丙之间的距离为h3。

已知磁环间的斥力随它们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则h1、h2、h3之间的大小关系满足( B )

A.h1>h2,h2>h3B.h1>h2,h2<h3

C.h1<h2,h2=h3D.h1<h2,h2<h3

17.如图Z147所示,一木块漂浮于X中,向X中缓缓加入(或通入)少量物质Y后最终木块上浮,则X与Y可能是(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B )

A.②④B.①③

C.①②③D.②③④

18.图中箭头表示能量、物质的转化或流向。

其中正确的是( C )

19.[2014·

河北]图Z148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

图Z148

A.甲: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B.乙:

铜片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说明铜比银活泼

C.丙:

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靠近后,一根远离,说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D.丁:

测力计示数与钩码重相等,说明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0.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Z149所示。

已知常温下B、C为气体,且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

D、F均为无色液体,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且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2∶1和1∶1;

E为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B )

图Z149

A.E转变为B一定是置换反应

B.A不一定是含CO或HCO的盐

C.D、F中相同元素的化合价一定相同

D.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C,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解析】据常温下B、C为气体,且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可推知B是CO2。

D、F均为无色液体,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且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2∶1和1∶1,可推知D是H2O,F是H2O2。

E为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可推知E是CuO。

由图示可知A与B的转化中A可以通过含有CO或HCO的盐加酸完成,A也可以是碳酸,因为碳酸分解可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可生成碳酸。

二、简答题(每空格1分,共21分)

21.[2015·

济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成为寻常百姓家里的代步工具,小丽的爸爸用汽车送她上学,走到学校附近的路口,向左来了一个急转弯,小丽顿时产生被向右甩出的感觉。

请用惯性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答:

__小丽和车本来是向前运动的,急转弯时,车向左运动,而小丽由于具有惯性,会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有“被向右甩出”的感觉__。

22.[2014·

嘉兴]第二十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巴西举行,吸引了全球亿万球迷的目光。

图Z1410

(1)为了避免小腿骨(胫骨)受伤甚至骨折,足球运动员都会在小腿的前面带上护腿板(如图Z1410),这样当受到来自前面的蹬踢时,可以减小胫骨受到的__压强__。

(2)当运动员腿部受伤而疼痛难忍时,需要到场边接受紧急治疗。

方法就是在受伤处喷洒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能迅速__汽化__而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麻痹位于皮肤的神经结构中接受刺激的__神经末梢(感受器)__。

23.学习细菌知识后,小敏知道与动植物相比,细菌的细胞没有__成形细胞核__。

他想:

“温度对细菌的繁殖速度有何影响?

他提出假设:

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他设计并进行实验,结果如表。

温度/℃

每小时细菌增加倍数

20.5

2.0

30.5

3.0

36.0

2.5

39.2

1.2

表中数据__不支持__(选填“支持”或“不支持”)他的假设。

他又猜想:

“酸碱性可能会影响细菌的繁殖速度。

他设计了除酸碱性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的甲、乙、丙三组实验,如图Z1411所示。

则丙应控制成__中__性环境。

图Z1411

请提出一个与上述猜想不同的,可能会影响细菌繁殖速度的因素:

__盐度(或含氧多少或空气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__。

24.现有A、B、C、D四种物质,均为初中科学中常见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图Z1412所示。

已知:

A、B、C、D四种物质中只含有两种元素,A是黑色固体,在常温下B、C、D为无色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

图Z1412

变浑浊。

(1)由此可以判断C物质是__二氧化碳(或CO2)__,D物质是__氧气(或O2)__。

(填名称或化学式)

(2)写出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2CO+O22CO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__。

【解析】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是二氧化碳。

由于四种物质中只含有两种元素,所以这四种物质中只含碳、氧元素,A是黑色固体碳,B是一氧化碳,D是氧气。

25.已知:

①向水中加入固体氯化钠,溶液的密度增大;

②向水中加入乙醇,溶液的密度减小;

③向盐酸中加入碳酸钙,溶液的密度增大。

(1)如图Z1413所示,将鸡蛋放在三种液体中进行实验,最终鸡蛋下沉的是__B__。

(填序号)

图Z1413

(2)导致C中鸡蛋没入溶液的体积发生变化的原因:

①__鸡蛋质量减少__;

②__溶液的密度增大__。

(3)推测:

一艘满载货物的轮船由内陆河进入海洋时,没入水中的体积将__减小__(选填“增大”或“减小”)。

【解析】鸡蛋的密度略大于水的密度,所以放在加入乙醇的水中会下沉。

由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所以放入加盐酸的水中会发生反应,一方面使溶液密度增大,一方面鸡蛋质量会减少,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