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实验讲稿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95212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学实验讲稿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遗传学实验讲稿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遗传学实验讲稿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遗传学实验讲稿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遗传学实验讲稿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遗传学实验讲稿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遗传学实验讲稿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实验讲稿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遗传学实验讲稿t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间期:

在光学显微镜下,只看到均匀一致的细胞核及许多的丝状染色质。

实质上间期的核是处于高度活跃的生理生化的代谢阶段,为细胞分裂准备条件。

高等植物有丝分裂主要发生在根尖、茎生长点、幼叶等部位的分生组织。

根尖取材容易,操作和鉴定方便,故一般采用根尖作为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

(二)减数分裂:

是生物在性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它包括连续两次的细胞分裂阶段:

第一次分裂为染色体数目的减数分裂;

第二次分裂为染色体数目的等数分裂.两次分裂可根据染色体变化的特点分为:

前、中、后、末期,由于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较长,染色体变化比较复杂,故其前期又可分为五个时期。

在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联会、交换、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自由组合。

最终分裂为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的四个子细胞。

从而发育为雌性或雄性配子(n),雌雄配子通过受精又结合成为合子,发育为新的个体,这样又恢复了原有的染色体数目(2n)。

由于不同雌雄配子染色体的重新组合,产生了大量的遗传变异,有利于生物的适应和进化。

减数分裂各时期chr变化的特征简述如下:

第一次分裂:

前期Ⅰ:

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1)细线期:

核内染色体呈细长线状,互相缠绕,难以辨别成双的染色体。

2)偶线期:

同源染色体相互纵向靠拢配对,称为联会。

这样联会了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

偶线期所表现的这一特征的时间很短,一般难以观察到。

3)粗线期:

配对后的染色体逐渐缩短变粗,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这样一个二价体包含了四条染色单体,故又称为四合体。

在此期间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发生片段交换。

4)双线期:

各对同源染色体开始分开,由于在粗线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换,因而同源染色体在一定区段间出现交叉,此期可清楚地观察到交叉现象。

5)终变期:

染色体更为浓缩粗短,交叉结向二价体的两端移动,核仁和核膜开始消失。

此时各二价体分散在核内,适于计数染色体的数目。

中期Ⅰ:

核仁和核膜消失,所有二价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细胞质里出现纺锤体,每个二价体的两条染色单体的着丝点分别趋向纺锤体的两极,此时最适chr计数、观察形态特征。

后期Ⅰ:

二价体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开始分开。

在纺锤体的作用下分别向两极移动,完成染色体数目的减半过程。

此期,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必然分离,非同源染色体间的各个成员以同等机会随机结合,分别移向两极。

注意此时染色体的着丝点尚未分裂,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

末期Ⅰ:

染色体移到两极,松开变细,核仁核膜重新出现,形成两个子核。

细胞质分裂,在赤道板处形成细胞板,成为二价体。

第二次分裂:

前期Ⅱ:

染色体又开始明显缩短,而其包含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得很开,只是着丝点仍然没有分裂。

中期Ⅱ:

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分裂细胞的赤道板上,出现纺锤体。

后期Ⅱ: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为二,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纺锤体的牵引下分别移向两极。

末期Ⅱ:

染色体分别到两极后,又重新出现核仁和核膜,同时细胞质分裂为二,从而使一个母细胞分裂为四个子细胞,称为四分体(四分孢子),每个子细胞内只含有原来母细胞的半数的染色体(n)。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生物的遗传变异密切相关。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因此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对遗传物质的分配和重组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等植物的性母细胞(2n)在形成雌雄配子(n)过程中必须通过减数分裂。

由于植物花药取材容易,操作和鉴定比较方便,故一般都采用花粉母细胞作为制片材料,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三、实验材料

玉米(2n=20)、洋葱(2n=16)花粉母细胞永久制片

蚕豆(2n=12)、洋葱(2n=16)根尖细胞永久制片

四、作业

绘制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最具区别特征的分裂相,并简述两种分裂方式的本质区别。

实验二植物有丝分裂临时制片(压片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醋酸洋红染色的具体操作方法,观察植物根尖的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及特征。

二、实验原理(有丝分裂过程同实验一)

三、实验材料蚕豆根尖(2n=12)

四、实验步骤

1、取材:

蚕豆根尖

先将种子浸泡1天,待吸水膨胀后移到铺有几层吸水纸的培养皿内,上面盖两层湿纱布加不少许,置于18-20℃(黑暗)培养40-50小时。

待根长至1-2cm时,于上午10时左右剪取。

 

2、预处理:

目的,使获得中期分裂相较多的细胞,使染色体缩短,分散,便于压片观察。

预处理机理:

阻止或破坏纺纺锤体微管的形成,使有丝分裂过程被抑制在分裂中期阶段,以便累积较多的处于分裂中期的分裂相;

导致chr高度浓缩、变短,利于chr的分散。

方法1:

冷冻处理

根尖放入盛蒸馏水的指形管中,置于冰水共存的冰瓶中,然后把冰瓶放到0—3℃的冰箱中处理24小时。

染色体数较多的实验材料可适延长时间(20—40小时),但需注意勿使材料结冰。

方法2:

药剂处理

a.0.01-0.2%秋水仙素溶液处理2-4h

b.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处理3-4h

c.100ml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加1-2滴α-溴萘处理3-4h

d.0.002M8-羟基喹啉处理3-4h

药剂处理时温度不能过高,以10-15℃为宜。

3、固定

冲洗干净处理的材料卡诺氏液(冰乙酸:

无水乙醇=1:

3或冰乙酸:

氯仿:

无水乙醇=1;

3:

6)固定24h

可立即使用

不立即使用,置于95%酒精30min后置入80%酒精中30min70%酒精。

4℃下保存,若保存时间较长需要重新固定后再用。

以上三步实验员已做,我们从第4步开始做。

4、解离

1)从从培养皿里取出4-5条根置于表面皿中,用蒸馏水冲洗3-4次(废水入塑料杯)。

2)根洗净后,加入数滴1N盐酸于表面皿中,以浸泡住根为准。

3)用镊子夹住表面皿边缘在酒精灯上间歇式加热2-4分钟(发现盐酸溶液有气泡冒出时,立即远离火焰),用镊子尖夹根是否已经变软,若变软,则说明已解离好,否则继续解离。

(乳白色,经解离,变化为透明状)。

5、染色

1)将解离好的根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后,加几滴醋酸洋红于表面皿内,在灯上加热,注意来回快速往返或加热的同时,不要加热到沸腾状态,若沸腾马上停止加热。

(增加根染色程度)

2)取一根已染过色的根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夹取根尖1.5mm长度处,加一滴醋酸洋红染料,在火焰上来回烤几下。

3)再加一滴1%的醋酸洋红溶液,盖上盖玻片用解剖针的反头垂直轻敲盖玻片,使根尖压成一薄层。

(多余的染料用纸吸干)。

压片时注意不要再移盖片,否则会造成更多细胞生重叠。

反复加醋酸洋红染料->

加热-敲片,最后形成薄雾状。

6、镜检

先在10X,找到分裂相后再换40倍X观察,并绘图。

五、分析结果

1、制出几张好片子,当堂验收,观察到明显的中期等分裂相。

进行绘图,加以文字说明。

2、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三减数分裂临时制片

学习和掌握玉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临时制片的关键步骤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过程(同实验一)

三、实验材料:

玉米雄花序(2n=2X=20)

四、实验步骤:

采集玉米雄花序(雄穗抽出3cm时取材)->

固定->

制片->

镜检

操作步骤:

1.玉米雄花序上取一枚雄花,放在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及镊子挑去小花的颖壳,获得几枚花药。

2、取3枚花药放在另一张载玻片上,并加一滴醋酸洋红溶液(1%),进行染色。

在此过程中,可用解剖针将花药夹碎,染色时间为数分钟(2—5分钟)。

3、盖上盖玻片,用解剖针的反头轻敲盖玻片,使材料成为均匀薄层,之后可烤几下片子(增加染色程度;

使花粉母细胞膨大)。

4、镜检:

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明显的分裂相后,再用高倍镜观察。

(注意对各时期的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五、结果分析

1、提交几张好片子,观察到各种分裂相。

2、写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实验四玉米一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

通过对玉米一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杂交实验,分析杂种后代的性状表现,验证分离规律及独立分配规律,并了解基因互作现象。

1、分离规律:

指具有完全显隐性作用的一单位性状,在其遗传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基因型纯合的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其F1代全部表现为一个亲本的性状,而该一对基因的杂合体自交得到F2,会同时出现双亲表现型的个体,其比例显性:

隐性=3:

1。

PAA×

aa

F1Aa

F21AA2Aa1aa

表现型3A:

1a

分离规律的实质:

杂合的等位基因分离形成等比例配子,不同的配子自由组合,F2代形成3:

1的显性:

隐性表型比例。

2、独立分配规律:

具有完全显隐性作用的两个独立遗传的单位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在其遗传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基因型纯合的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其F1代全部表现为一种表现型,而该两对基因的杂合体自交得到F2代,同时表现2种双亲类型及2种重组类型比例为9:

1

PAAbb×

aaBB

F1AaBb

F29A_B_3A_b_3aaB_1aabb

独立分配规律的实质: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每对等位基因既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又随非同源染色体的重组而自由组合,形成四种等比例的配子。

因而两对基因的杂合体在完全显隐性的条件下,其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分离比例为9:

3;

1,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分离比例为1:

1:

3、基因互作用:

不同基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挂图复习6种互作)

抑制作用:

Cc控制有色(C)、c控制无色、I为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C、c表现为无色

i存在时,C表现有色,c表现无色

PCcii(有色)╳ccII(无色)

F1CcIi

F29C_I_3C_ii3ccI_1ccii(表型13无色:

3有色)

三、实验材料玉米不同杂交组合的F1自交果穗

1、非甜:

甜=3:

1胚乳的甜与非甜这对相对性状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非甜对甜为显性)。

从外形上表现胚乳甜性的籽粒是凹陷皱缩,而非甜性的则饱满。

(分离规律)

2、无色:

有色=13:

3(基因互作抑制作用)

3、有色非甜:

有色甜:

无色非甜:

无色甜=9:

1验证独立分配规律。

注意:

甜性玉米颜色本身就比非甜性颜色深,故对皱缩形籽粒(甜)来说黑红色为有色,浅灰红色为无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