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地理试题解析分类汇编第三部分 第一讲人口的变化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94401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解析分类汇编第三部分 第一讲人口的变化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解析分类汇编第三部分 第一讲人口的变化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解析分类汇编第三部分 第一讲人口的变化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解析分类汇编第三部分 第一讲人口的变化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解析分类汇编第三部分 第一讲人口的变化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解析分类汇编第三部分 第一讲人口的变化Word下载.docx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解析分类汇编第三部分 第一讲人口的变化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高考地理试题解析分类汇编第三部分 第一讲人口的变化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解析分类汇编第三部分 第一讲人口的变化Word下载.docx

匈牙利

107

                  

A.波兰B.西班牙

C.白俄罗斯D.匈牙利

解析:

B 国际上通常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分析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统计数据,0~14岁人口比重相同,西班牙的老少比最高,由题目中老少比公式可以计算出西班牙的老龄人口数最多,因此答案选B。

  (2012年山东文综,7~8,8分)如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3.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2.B 3.B 第2题,2009年和1982年相比,少儿比重明显下降,因此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下降;

1982年老龄化人口比重低于2009年的比重,因此人口平均年龄也较低;

从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上可以看出4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1982年低于2009年;

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所占比重相当,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增多,所以2009年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1982年多。

第3题,由于我国出生率降低,因此人口增长速度趋缓;

由于老龄人口增多,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因此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由于少儿比重降低、老龄人口比重增加以及高龄人口增多,将会影响到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由于人口生产惯性,2009年的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明显增多。

本题考查考生读图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读取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同时要注意左右两侧分别表示的是1982年和2009年的数据。

(2010年课标全国卷,4~5,8分)如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00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

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

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

据此回答4~5题:

4.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

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

5.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

A.数量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D.年龄构成

4.A 5.B 本题组考查由人口年龄变化所引起的人口问题。

第4题,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就是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大的年份。

人口比值增大,说明该年龄段的人口数越多。

从图上看,0~18岁年龄段的人口比值最大,说明这一年龄段的人口数最多,当他们进入劳动力人口年龄以后,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

当他们进入老年后(65岁以上),劳动力人口负担最重。

第5题,题目的问题方向是“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可以这样来想:

出生人口的减少,最先变化的是小于18岁的人口数量,这一年龄组人口数量将最先减少,故原来为这一年龄组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将出现劳动力过剩,他们将向其他职业转移。

故B正确。

人口迁移和人口容量

重点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城市人口的变化、人口容量等知识。

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以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人口与地理环境统计图表等为载体,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011年广东文综,7~8,8分)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上海B.安徽

C.湖南D.河南

1.D 2.A 本题组考查了对图的判读、应用和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

第1题,图中曲线显示,该省级行政区的迁入率、迁出率都呈现波动变化,故A、B、C项说法错误,但迁入率一直高于迁出率,故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第2题,该省级行政区以迁入为主,应为经济发达地区,故选A。

迁入率高于迁出率,证明该地经济较发达,人口增长一般以机械增长为主。

(2011年福建文综,3~4,8分)如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

读表,回答3~4题:

年龄段(岁)

迁出人数(人)

迁入人数(人)

≥60

700

800

45~59

1600

5000

25~44

2000

30000

15~24

2400

27500

0~14

640

3.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4.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

A.环卫人员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D.建筑设计师

3.C 4.B 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对城市的影响及学生对表格的分析能力。

第3题,从表中资料可知,该市人口迁入量大于迁出量,迁入的人口主要是15~44岁的青壮年劳动力,且以初中学历为主,说明这些迁入的人口不可能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也不可能加速人口老龄化进程,故可排除A、D两项;

环境人口容量的扩大,不是人口大量迁入的结果,故B项错误;

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促进了该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加大了对居住用地的需求,扩大了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面积,从而加速了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故C项正确。

第4题,大量外来人口主要租住在房价低廉的郊区,由于这些外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他们的子女多随之迁入,入学难问题突出。

因此,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中小幼教师。

  (2011年江苏,15~16,4分)如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如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

据此回答5~6题:

  年份

项目  

2000年

2010年

全省总人口(人)

74382809

78659903

人口比例(%)

苏南

33.71

41.38

苏中

23.12

20.80

苏北

43.17

37.82

5.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6.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5.B 6.B 本题组以表格和三角坐标统计图为载体,考查人口迁移、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

第5题,由计算可得苏南、苏中、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变化幅度分别为7.67%、2.32%、5.35%,最大的为苏南,而非苏北,故A错;

江苏三大区域人口的变化不只是三区域之间人口的迁移造成的,还与三区域人口的自然增长及其他地区人口的迁移有关,因此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并不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故C错。

江苏省人口增加,不仅与外省人口的迁入有关,还与本省人口的自然增长有关,故D错。

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在表中可以看出,人口数量的减少可以通过计算得出74382809×

23.12%>

78659903×

20.80%,故选B。

第6题,通过阅读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可得,2010年与2000年相比0~14岁人口比例下降,15~64岁人口比例有所上升,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明显且超过10%,出现明显的老龄化。

由以上分析可得①④错、②③对,故选B。

此题组以2000年和2010年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为切入点,重点考查了人口变化及人口的老龄化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口的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题中的计算要细心,同时要学会阅读三角坐标统计图(注意三角坐标统计图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

(2010年江苏,15~16,4分)如图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  )

A.乙城市圈70年代B.乙城市圈80年代

C.甲城市圈90年代D.丙城市圈90年代

8.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

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

7.A 8.D 本题组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特点和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的关系。

第7题,读图可知,乙城市圈70年代自然增长率超过1%、80年代低于1%,甲城市圈90年代自然增长率低于1%,丙城市圈90年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故A项符合题意。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城市圈60年代人口迁移增长率高、自然增长率高,城市化速度快、水平低,故A错;

乙城市圈90年代人口迁移增长率低、自然增长率较低,城市化速度慢、水平较高,故B错。

丙城市圈90年代自然增长率低、迁移增长率为负数,可能出现逆城市化,城市化速度慢,水平高,故C错。

(2010年福建文综,9,4分)如图甲、乙分别示意京津冀都市圈2000年人口密度分布和人口增长率。

读图,回答第9题:

9.导致该都市圈人口增长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部、南部地区经济收入较低

B.西部、北部地区市场潜力较大

C.东部、南部地区非农产业发达

D.西部、北部地区制造业集中

C 该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人口分布的因素。

综合甲、乙两图,京津冀都市圈东部、南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增长快,结合东部和南部经济发达、制造业发达、市场广阔的实际情况,可知这里非农产业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2010年上海,9~10,4分)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

据此回答10~11题:

10.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复杂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D.地处内陆

11.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候适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