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93299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开创“气学”一派,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

(4)程颢、程颐: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

二、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朱熹的理学体系

(1)理气论:

理先于气,理比气更根本。

(2)修养论:

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强调“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强调要有社会责任感。

(3)政治理论:

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2.朱熹地位及影响

(1)注解《四书》,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2)作为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三、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概况

代表

主张

影响

陆九渊(南宋)

(1)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

(2)主张“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

(3)剥落和扫除“物欲”和“意见”

是心学的开创者,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王守仁(明)

(1)致良知;

(2)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3)强调知行合一

心学的集大成者

2.地位: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易错易混] “三教合一”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但是,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流派;

“理学”和“心学”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与“心学”相对的是程朱理学。

[漫画解史] “三纲五常”即天理

[误区警示] 理学、程朱理学、心学

程朱理学、心学都是理学的流派。

心学是对理学的继承发展,只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心学”也是“理学”。

[漫画历史] “心即理也”

[图解历史] “理学”的概念

[轻巧识记] 数字法记忆“理学”

主题一 “理”与“心”的激辩——宋明理学的特点

史料一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

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

只为从那里来。

“生生之谓易”,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

——《河南程氏遗书》

史料二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史料三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就此而言,它体现着程朱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程朱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1.史料一说明“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万事万物来源于“天理”,在社会中,“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

2.史料二主要系统阐释了心学理论,说明王守仁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3.史料三为评论性史料,主要反映了理学的特点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

完成了哲学化、思辨化的过程。

1.根据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理学和心学在寻求“理”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二者在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

试答:

(1)方式:

“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

(2)区别:

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2.根据史料三,分析宋代儒学走向哲学化、思辨化的原因。

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

借鉴佛道的思想;

复兴儒学的需要(宋代理学家的学术创新)。

程朱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程朱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程朱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文化的特点。

程朱理学是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主题二 中国古代儒学的转型与成熟——程朱理学的影响

史料一 下图是根据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史料二 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

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

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

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

——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

1.史料一为图表性史料,主要反映了宋明理学对社会生活特别是女性社会生活地位的影响。

2.史料二为后人评论性史料,主要反映了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

1.据史料一,指出节妇烈女人数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宋代以来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的流传,导致节妇烈女人数增加。

2.根据史料二,学者黄仁宇认为理学的一系列缺陷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怎样的特点?

并根据史料归纳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性格保守。

影响:

为皇权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以封建道德代替法律,影响了中国近代法制化的进程。

宋明理学的影响

1.积极:

宋明理学重视个人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个人与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消极:

宋明理学进一步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更加适应了统治者统治的需要,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

考点二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思想

(1)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2)反对盲从孔子,认为儒家经典不是“万世之至论”。

(3)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4)写作风格上,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

2.著作:

《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

3.影响:

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对社会现实大胆批评。

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

(1)思想

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

②限制君权:

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以学校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③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2)著作:

《明夷待访录》。

(3)影响: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顾炎武

①提倡经世致用。

②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

③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梁启超归纳)。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3)地位:

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

3.王夫之

①政治观:

主张“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

②哲学观:

在“气一元论”基础上,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2)地位:

其哲学思辨代表着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4.唐甄

(1)思想:

对专制君主进行大胆批判,认为大多数官吏“为盗臣”“为民贼”,仍把国泰民安的希望寄托在贤君明主身上。

(2)评价:

对专制主义君权和官吏腐败行为的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漫画解史] 李贽与黄宗羲的主张

◆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黄宗羲的思想只停留在批判君主专制上,并未对将来社会的发展提出进一步主张,具有阶级的局限性。

[名师指津] 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思想与儒学的关系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使他们并未建立起完整的思想体系;

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

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图解概念]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

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名师助学] 明清思想家及其观点

主题 资本主义萌芽“尖”上的儒学“批判”——明清儒学思想

史料一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

“仁者”以天下之失所也而忧之,而汲汲焉欲贻之以得所之域。

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

——李贽《焚书》

史料二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

地方发展,犹如诸侯。

有相当的自主权。

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史料三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史料四 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回归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更新。

1.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

史料表明李贽反对盲从孔子,不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对孔子和儒学的神圣权威提出了挑战。

2.史料二为后人史学评论。

史料表明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

3.史料三为思想家的原著,解读注意史料的出处。

史料反映了顾炎武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的先河,说明顾炎武注重实学,讲究经世致用。

4.史料四主要说明明清思想家仍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范畴,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创新。

1.根据史料一,概括李贽的主要观点。

据此分析其思想的主要特点。

(1)观点:

反对迷信孔子(认为不应以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追求个人自由(抨击儒家仁义道德束缚个人自由)。

(2)特点:

反传统、反权威(反封建)。

2.根据史料二,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的时代特色。

反对君主专制,重申民本思想,提出君民平等和地方自治,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

3.史料三中,顾炎武的治学目的是什么?

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1)目的:

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2)意义:

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