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全国Ⅰ大联考五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8042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全国Ⅰ大联考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物全国Ⅰ大联考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物全国Ⅰ大联考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生物全国Ⅰ大联考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生物全国Ⅰ大联考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全国Ⅰ大联考五Word文档格式.docx

《生物全国Ⅰ大联考五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全国Ⅰ大联考五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全国Ⅰ大联考五Word文档格式.docx

A.节约淡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B.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充分利用闲置的盐碱地,减少对耕地的需求压力

D.减少化肥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生物捕食另一种生物,最终会导致被捕食者灭绝

B.两种生物竞争必然导致一个种群灭绝

C.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必然达到最大值

D.一个个体把另一个个体吃掉,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是捕食

3.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缸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

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右图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

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B.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

C.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

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降低

B.草原群落中的动物没有垂直结构分层现象

C.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D.农田弃耕后形成了一片杂草地,说明弃耕的农田发生次生演替

5.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

年)的变化关系。

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由于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因素影响,导致第5年至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减少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兔子吃了1kg草,则这1kg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

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B.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D.为增加物种多样性,从外地引进多种经济作物和观赏植物

8.右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第3年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中,未标记的有60只,标记的有20只。

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个环境中的K值是

A.15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9.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群8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不会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10.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C.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是动物分层分布的原因

D.火灾后森林中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11.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

A.图中的生产者包括硝化细菌等这类自养型生物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至少约为X1过程能量值的1%

D.X1、X2、X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

12.右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B.甲生态系统一定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 

C.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D.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初生演替过程

1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

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相同的种群其K值也可能不同

14.右图是鹰对不同种群数量的鸽群发起攻击的成功率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图说明捕食者数量会随着被捕食者的增加而增加

B.此图说明鹰的攻击成功率与鸽的种群数量呈负相关

C.此结果可反映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D.此图反映出生物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15.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④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

C.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

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

16.下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表示该生态系统消费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乙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丙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丁表示生

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CO2消耗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

C.人工生态系统中CO2的消耗量与释放量关系往往不符合右图

D.根据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正在上升

17.我国许多地区有计划地接种“流感疫苗”,接种该疫苗后在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受到刺激后都不断进行分裂

B.T细胞受刺激后可释放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

C.吞噬细胞受“流感疫苗”刺激后能特异性识别流感病毒

D.“流感疫苗”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

18.为研究豌豆的高茎与矮茎、花的顶生与腋生两对性状的遗传,进行了两组纯种豌豆杂交实验,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对性状分别进行了正交和反交实验

B.该豌豆高茎对矮茎为显性,花的顶生对腋生为显性

C.若让F1自交,F2中有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

D.腋生花亲本都需做去雄处理,F1所有个体的基因型相同

19.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期的细胞不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B.免疫系统中的记忆细胞既有分化潜能又有自我更新能力

C.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都下降,酶活性减弱

D.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

20.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

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

C.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

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

21.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

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A→B→C

B.③⑥⑦都属于细胞呼吸

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氮循环不具有全球性

D.提高③过程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22.下图1是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图,图2是在蚯蚓养殖池中加入一定量食用菌杂屑后蚯蚓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观点的是

               图1                   图2

A.该生态系统能量经过了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

B.合理使用农家肥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C.蚯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

D.食用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它们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

23.神经细胞A释放多巴胺会导致神经细胞B产生兴奋,A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A。

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干扰A、B细胞间兴奋传递(如右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中多巴胺的释放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①释放的多巴胺与②结合会导致细胞B的膜电位改变

C.多巴胺只能由细胞A释放作用于细胞B使兴奋单向传递

D.药物会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的作用时间缩短

24.下列生理活动中与生物膜没有直接关联的是 

A.单克隆抗体的分泌过程B.有氧呼吸中O2参与形成H2O

C.人体红细胞吸收血浆中的K+D.遗传信息转录形成mRNA

25.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设水稻和番茄幼苗吸收量相等),图2表示植物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速率与O2浓度之间的关系。

图中不能体现的信息是

               图1               图2

A.由图2可知,O2浓度为0时,离子的吸收速率为0

B.由图1可知,水稻对Si需求量最大,番茄对Si需求量最小

C.图1水稻吸收水的速率大于吸收Mg2+的速率

D.图2中a点离子吸收速率很低,主要是受能量供应的限制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50分。

26.(8分)为改善生态环境,某地实施了草原恢复和建设项目,并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现存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单位:

kg/hm2)。

请回答下列问题:

放牧强度

总现存生存量

播种牧草

杂草

白三叶

鸭茅

可食性杂草

有害植物

轻度

11200

150

1650

9300

100

中度

10600

220

800

280

重度

3810

210

400

2800

(1)人工播种牧草改变了草原群落的物种组成,使其营养结构趋向于  ▲  ,该过程被称为  ▲  演替。

采用样方法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为减小调查的误差,应做到  ▲  (回答一点即可)。

 

(2)白三叶和鸭茅的植株高度有明显差别,表明草原群落具有  ▲  。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放牧强度增大,对  ▲  的生长有利。

(3)在轻度放牧时,假设该草原植物固定的总生物量是18000kg/hm2,自身呼吸消耗以及流入分解者的量是4800kg/hm2,则能量在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  ▲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某牧区规定放牧1只羊需2.8亩草原对应,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原因是  ▲  。

不同草原类型适宜的放牧强度不同,右图表示某草原放牧强度对山羊个体增重以及单位面积内山羊群体增重的影响,则最佳放牧强度应控制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