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7912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大致以峨嵋河为界,北面主要由峨嵋河及其支流双福河、粗石河冲积而成近代冲积平原。

以南则为不同时代的洪冲积扇堆积,以及冰水堆积而成。

  洪冲积扇分布在峨眉山、二峨山山前地带,它们的大小和形成时期各不相同。

其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是由张沟、柳溪河等冲积而成的高桥洪冲积扇。

扇顶位于高桥,相对高度30米,以3%~~%的坡度向东北方向倾斜,至鞠槽、青龙场一线相对高度为17米,坡度减为~~1%高桥洪冲积扇,除西北侧被临江河左河床(王曹)切割外,其余扇面保存较完好,多以垦为农田。

高桥洪冲积扇从张沟出口自高桥附近,为黄色粘土及砾石层组成,厚度约20米,砾石大小混杂,分选性差,大者可达2~~3米,以花岗石、玄武岩居多,有人疑为冰川堆积,扇面上还点缀着侏罗系砂叶岩构成的残丘,相对高度10~~15米。

  在山丘地带,如报国寺、师范校等处,还分布有范围不大,坡度大,物质来源近、堆积厚度不大的洪积扇(冲出锥)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常以不对称垒迭式洪积扇出现。

新扇位于老扇北侧,以涧曹沟洪积扇最为典型。

  2、侵蚀堆积地貌

  河漫滩:

分布在近代河流两岸,由砂、砾石组成,一般高出枯水位2米;

  工级阶地:

分布在峨嵋河、临江等现代河流两岸,平原区以上迭阶地为主,山地则为基座阶地,相对高度2~~10米;

于线路100到400米处有大面积的一级和二级河流阶地。

  Ⅱ级阶地:

见于峨嵋河张坝、王田坝等地。

为基座阶地,因受现代流水切割,多呈垄岗状分布;

  3、侵蚀构造地貌

  丘陵:

主要分布在峨眉山东麓地带,由白垩系粘土组成,其形态受岩性影响多呈浑圆状。

丘坡平缓丘间沟谷发育。

海拔高度500~~600米,相对高度50~~100米;

  低山:

分布在二峨山前缘及峨眉山北段,海拔500~~1000米,相对高度100~~300米,二峨山前缘低山由三叠系须家河组砂质岩构成。

山岭呈串珠状;

而峨眉北部低山,由白垩系夹关组砂岩构成,多为单斜山岭。

  4、侵蚀溶蚀地貌

  其实溶蚀中山分布在二峨山断层以南,为二峨山主体,海拔800~~1200米,主峰2037米,山脊圆滑,呈峰丛状,基岩裸露,水土流失严重。

  溶洞:

区内溶洞发育良好,计有八仙洞、鱼子洞、老虎洞、紫蓝洞等十余个,其中八仙洞在柳溪河右岸,海拔570米,相对高度30米,人可通行,洞内石钟乳发育。

  2、岩层:

  峨眉山地区的地层除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完全缺失外,从震旦系顶部到第四系均有出露。

  第四系(Q):

最常见的第四系沉积层包括冲积层、洪积层、残积层、坡积层;

  侏罗系(J):

上部砖红、紫色泥岩为主,夹杂少量砂岩及粉砂岩,中部和底部为紫灰、灰绿、灰黄、紫红等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的回旋层组成;

  三叠系上统(T3):

上中部为灰、深灰色砂岩、粉砂岩、泥岩、炭质页岩及煤层或煤线的旋回层,底部为深灰、灰黑色灰岩、泥灰岩、泥岩或页岩的韵律层;

  三叠系中统(T2):

上部为白云岩、含膏白云岩、夹膏溶角砾岩,中部以灰岩为主,底部为云泥岩及中层状白云岩;

  三叠系下统(T1):

上部以白云岩为主、最顶部为水云母粘土岩、中部为灰岩、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的旋回层,底部为紫红色砂岩、粉砂岩、及泥岩旋回层;

  二叠系上统(P2):

上部为紫红、灰绿、黄绿等色的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回旋层,下部为微晶、隐晶、斑状及杏仁状玄武岩组成;

  二叠系下统(P1):

上中部为灰、深灰色中巨厚层状的石灰岩,夹少量薄层泥岩,底部为灰、灰黑色页岩、泥沙岩夹少量砂岩及粉砂岩。

  前震旦系(Y2):

灰白、肉红色花岗沉积岩构造:

  泥岩:

在铁路沿线100至200米处的河流两岸存在大量的泥岩,属侏罗系泥岩,由泥巴及黏土固化而成的沉积岩,颜色为褐色,质地松软,固结程度较页岩弱,遇水软化,不利于桥墩的修建。

  后田坝的泥岩内部带有石膏状纤维,因此富含SO42-,容易对桥墩造成腐蚀,因此工程性质差。

石膏具有遇水易膨胀。

  侏罗系泥岩:

失水易干缩的性质,因此也不利于桥墩的修建。

  页岩:

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小颗粒易裂碎,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具有薄页状层理构造的粘土岩,属于三叠系上统。

页岩致密,硬度低,表面光泽暗淡。

含有机质的呈灰黑、黑色。

页岩抗风化力弱,易出现葱花状风化构造,在地形上常形成低山低谷。

页岩不透水,往往成为不透水层或隔水层。

  层积岩:

沉积岩的形成:

水底淤泥等沉积物由于水的退却二出露地表,形成未固结的土,一段时间后,经物理化学作用,土里的水逐渐蒸发,土质逐渐固结,形成固结土,最终形成沉积岩。

铁路沿线1800米左右处可以明显的看到层积岩层面构造。

  层积岩的层面构造:

层面构造是指层积岩层面上保留有层积时水流、风、雨、生物活动等作用留下的痕迹,如波浪拍打过的痕迹、虫迹、泥裂、雨痕等

  在线路沿线1800米处有大面积的层积岩出露。

  岩层产状:

走向N165°

倾向252°

倾角83°

  白云岩:

主要矿物为白云石,含少量方解石和其他矿物,主要成分为碳酸镁钙,颜色多为灰白色,遇稀盐酸不易起泡,滴镁试剂由紫变蓝,岩石露头表面常具刀砍状溶蚀沟纹。

属于三叠系中统。

在铁路沿线550米处有大量白云岩存在。

  砂岩:

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

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

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

属三叠系下统。

  峨眉山玄武岩:

主要为陆相裂隙式或裂隙中心式溢出的基性岩流,以玄武岩为主,局部地区有粗面岩、安山岩、流纹岩及松脂岩等。

常具拉斑玄武岩结构、气孔及杏仁状结构。

颜色为灰绿、绿灰或暗紫色。

多为隐晶和斑状结构,属二叠系上统。

  石灰岩:

方解石矿物占绝大部分,有时含少量白云石、粉砂砾、粘土等。

纯石灰岩为浅灰白色。

性脆,遇稀盐酸时起泡剧烈。

有竹叶状、团块状等结构。

还有由生物碎屑组成的生物碎屑灰岩等。

属二叠系下统。

  3、地质构造:

  

(1)、断层

  A、报国寺断层

  报国寺断层发育在报国寺和伏虎寺之间,向北延伸至龙门洞口,再继续向北向西方向延伸,长约8公里,倾向西至西南,为高角度逆断层,上盘为T3,下盘为J。

在报国寺附近错失了全部厚度近1000米的伤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使雷口坡组直接掩复于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之上,断层两盘地层全部直立倒转,破碎带较宽,但因其发育于山麓地带,大多为松散堆积物及植被所掩盖。

报国寺断层为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

沿断面上盘为三叠系上统,下盘为侏罗系。

  B、伏虎寺断层

  伏虎寺断层是逆断层,上盘为T2,下盘为T3,产状方面,走向是131°

,倾向是41°

,倾角是89°

  C、牛背山断层

  牛背山断层发育于牛背山背斜核部,走向北西,断层南起麻柳湾,北至石店,全长约9公里,断层倾向南西,倾角较陡,在挖断山垭口,下二叠统灰岩覆盖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之上,在峨高公路两河口一带,下二叠统灰岩被错断,岩石破碎,节理、劈理、构造透镜体等现象明显,为逆断层,为PI、P2的分界线。

有擦痕和阶步。

产状方面,走向是133°

,倾向是224°

,倾角是57°

  

(2)节理

  剪节理:

  剪节理又称剪切裂隙或者破劈理,处处可见,尤其是侏罗纪以前的钢性岩石。

剪节理形成于主构造破碎带的边缘,如果是密集带又可称为劈理化带或构造破碎带,是一种比较平直、紧闭、陡倾角(80-90度)的裂隙。

单组剪节理(又称剪切裂隙)延伸可以较长,地质构造力学把它叫做扭性裂隙。

剪节理经常成对出现,在龙门洞水电站对面岩层有许多剪节理,为表生节理,没有一定规律性和方向性。

  剪节理密度为条/米,节理加速了岩层的风化速度,增加了岩石的透水性。

  柱状节理:

  属于原生节理,是岩石在冷却时体积收缩形成的。

如玄武岩的六边形柱状节理。

由于形成岩浆岩过程中,由于冷凝温度差的存在,杂质的影响,岩浆厚度不同,造成柱状节理不是标准的六边形。

  (3)、褶皱

  A、牛背山背斜

  牛背山背斜,为本区次级褶皱构造,南起慧灯寺,北到尖尖石,中南段轴向北西,北段逐渐转为北东,长约27公里。

核部地层为下二叠统,两翼分别依次为上二叠统、三叠系、侏罗系。

南西产状正常,倾角是45°

左右,北东翼南端倒转,为斜歪倾伏背斜,背斜轴部虽然有断层通过,但因断距较小,褶皱形态仍然保持完整。

  4、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

  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在黄湾龙门洞这段路,在线路沿线大概1100米处河流对岸有一处滑坡,此处滑坡原因是此处地层岩石为三叠系上统的泥岩与页岩互存,泥岩遇水极易软化,在洪水期雨水侵入,岩体自重增加,岩体遇水软化,导致滑坡产生,此处滑坡发上在XX年夏天。

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

一是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

二是改变滑坡体的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

三是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

其主要工程措施简要分述如下:

  

(1)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

  A.排除地表水,其主要工程措施有:

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

滑坡体上地表水排水沟;

引泉工程;

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作等。

  B.排除地下水:

对于地下水,可疏而不可堵。

其主要工程措施有:

  截水盲沟;

支撑盲沟;

仰斜孔群;

此外、还有盲洞、渗管、垂直钻孔等排除滑坡体内地下水的工程措施。

  C.防止河水、库水对滑坡体坡脚的冲刷,主要工程措施有:

在滑坡体上游严重冲刷地段修筑促使主流偏向对岸的“丁坝”;

在滑坡体前缘抛石、铺设石笼、修筑钢筋混凝土块排管,以使坡脚的土体免受河水冲刷。

  

(2)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

  1)崩塌: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在黄湾龙门洞这段路,有两处崩塌,崩塌无固定滑动面,是局部性的,速度快,位移小。

有一处是在龙门洞水电站对面,大约线路沿线1850米处,位于交通要道旁边,崩塌一旦发生,就会阻断交通,使公路和铁路被掩埋,给运输带来重大损失。

另一处崩塌位于背斜核部,内因是由于距背斜核部近,裂隙发育,将岩体分割,岩性下降,外因是由于水的作用,进入裂隙降低了铰接强度,降低岩体强度。

此处发生崩塌,会使引水渠挡住,影响发电站发电。

若崩塌一旦发生,有时会使建筑物,甚至使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使公路和铁路被掩埋。

由崩塌带来的损失,不单是建筑物毁坏的直接损失,并且常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