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工业园区发展与整合研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7565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工业园区发展与整合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厦门工业园区发展与整合研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厦门工业园区发展与整合研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厦门工业园区发展与整合研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厦门工业园区发展与整合研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厦门工业园区发展与整合研究Word下载.docx

《厦门工业园区发展与整合研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工业园区发展与整合研究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厦门工业园区发展与整合研究Word下载.docx

开发区(出自《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开发区是指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规划区内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旅游渡假区等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的各类开发建设地区。

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一般指具有一定地域空间规模的工业区,具有明确的开发主体或管理机构等。

产业集聚(出自《土地经济学》)

产业集聚就是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

 

二、厦门市工业经济及园区发展现状

1、厦门市工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1.1、厦门市工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工业生产是厦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厦门的近代工业发展较早,18世纪清政府就在今晨光路建立了一个军工造船厂。

到19世纪,一些华侨和地方士绅筹办新式工业,到19世纪末,棉纺、肥皂、电力、皮革、电池、印刷等行业均已达达到相当规模,当时厦门所拥有的产业工人数在全国各工业城市中列第9位。

但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及战乱频繁,到建国前,厦门仅有几家设备简陋、工艺落后的轻工食品类作坊式私营企业。

建国初始,工业基础相当薄弱,195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只2179万元(当年不变价,下同),拥有固定资产不到200万元。

随着工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工业生产经营体制、工艺水平、生产规模、产业类型、经济规模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是厦门市工业产生质和量的飞跃还是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之后,尤其是1990年以后,工业生产出现大的飞跃。

建国后厦门市工业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1.1第一阶段是50年代初创时期

50年代中期顺利完成了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时抢救了一些传统产品和工艺,初步形成了经济规模,目前的厦门酿酒厂、食品厂、蜜饯厂、烟厂、包装厂、玻璃厂等骨干企业均是当年公私合营兴办起来的。

此外结合第一个五年计划,加快发展国营工业,改、扩建了后江埭工业区,新辟了杏林工业区,建成了厦门糖厂、电厂、纺织厂、工程机械厂、叉车厂、电化厂、橡胶厂等数十家企业,为全市的工业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这一时期全市工来总产值和拥有工业固定资产分别增长了12倍和13倍。

1.1.2第二阶段是50、60年代的波动型发展时期

剔除60年代初期的三年自然灾害,此阶段全市工来经济曾出现三次滑坡,即1967、1968和1974年,工业总产值分别比此年下降15.99%、48.65%、2.64%,资金利税分别较上年降底10.98、19.88和7.43个百分点。

1.1.3第三阶段是80年代的振兴时期

1980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在湖里划出2.5平方公里搞经济特区,近期先建设1平方公里。

1981年10月湖里工业区破土动工,这是厦门市工业启动、振兴的重要标志。

至1990年,湖里工业区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6.05亿元。

10年间的工业总产值相当于前31年总和的3.19倍。

大中型企业不断涌现,正在逐步打破厦门工业以小型企业为主体的格局。

1.1.4第四阶段是90年代初至今的快速发展时期

从1989年开始,随着海沧、杏林、集美三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台商投资区的成立以及90年代初成立的象屿保税区、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厦门市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间,同时发展空间上迅速向岛外拓展,形成中间突破、两翼推进的新型工业格局,出现了许多省级、市级、区级、镇级工业区、工业产值快速提高。

2002年,厦门市工业总产值为1111.5亿元,比1989年增长16.68倍,年均增长24.73%。

表1厦门市历年工业总产值一览表单位:

亿元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工业

总产值

103.0

133.0

205.8

286.2

361.0

432.5

525.8

590.6

698.5

776.4

884.3

1111.5

增长率

31%

29%

55%

39%

26%

20%

22%

12%

18%

11%

14%

注:

数据按当年价计算,1994年以后按新规定口径计算。

1.2、厦门市工业发展的现状特点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厦门市按照中央“把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成为以工业为主,兼营旅游、商贸、房地产业的综合性、外向型经济特区”的指示精神,充分运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深化企业改革和工业结构调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致力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厦门工业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1.2.1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日益加强

2002年,厦门全市完成工业产值1111.50亿元,比1989年增长16.68倍,年均增长24.73%;

实现工业增加值325.53亿元,比1989年增长15.14倍,年平均增长速度23.85%;

2002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50.2%,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9.1%,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绝对主力。

1.2.2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重点行业成为支柱产业

厦门市工业经济部门按照市政府“突出发展支柱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规划思路,产业结构从以轻工、纺织、轻型加工业为主,行业关联度低的松散型工业逐步发展形成以电子、机械、化工为主的具有一定行业配套能力和规模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的新型工业。

一个以新兴产业为主,传统工业为辅,高新技术产品与原有传统优势产品一齐上,门类较为齐全的,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和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已逐步形成。

1.2.3工业产权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

随着市场运行机制逐步优化,厦门市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良性互动。

至2002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收资本达251.84亿元,其中,国有和集体资本33.57亿元,比1998年减少19.87亿元,其在实收资本中的比重为13.33%,比1998年下降10.95个百分点;

而港澳台、外商资本达169.48亿元,比1998年增加27.13亿元,比重上升到67.29%;

法人资本38.51亿元,增加17.51亿元,比重比1998年上升5.75个百分点;

个人资本由1998年的3.29亿元增加到10.29亿元。

1.2.4利用外资向深层次发展

2002年厦门市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工业生产项目4014个,合同利用外资120.7亿美元。

“三资”工业总产值自80年代末期首次超过国有工业以来,其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迅速提升。

2002年全市规模以上“三资”工业总产值863.15亿元,占同口径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4.17%;

“三资”企业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的50.22%,厦门市外商投资工业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全市工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成为特区工业的主力军。

1.2.5技术进步步伐明显加快,工业技术水平和装备力量显著提高

1989年以后,大批的“外资”企业进驻厦门,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模式,在厦门建立了研发中心,使厦门市多个工业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和国际领先水平,有力地推动厦门市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领先水平,有力地推动厦门市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

1.3、厦门市工业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产品技术层次低、竞争力不强

目前厦门市产品技术层次较低,加工程度低,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也是高新技术产品加工的劳动密集型部分,自主研发能力弱,自主创新产品少,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产品少,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竞争不处于优势地位。

1.3.2对外资和骨干企业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厦门市外向型经济程度高,三资企业的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进一步加大,工业的发展严重依赖于三资企业,工业产值的增长相当部分依赖出口增长,工业投入基本上依靠利用外资,同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越来越大。

工业增长对少数工业企业依赖大,一旦这些企业的经营出问题,工业运行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1.3.3工业经济规模还是偏小、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难以发挥

2002年我市工业总产值超过1100亿元,但与16个副省级城市相比,规模还是较小,即使与周边的漳州和泉州相比,也不具有优势。

而区域中心城市作用的发挥是要以一定的经济规模作为支撑,才能成为经济活动中心,成为一定区域范围内经济活动经较集中地区,使得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得以发挥。

2、厦门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分析

2.1厦门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改革开发以来,厦门市工业规模迅速扩大,建设了多个开发区、工业区,包括国务院批准的保税区、高新区和三个台商投资区,省政府批准的同安两个工业区,厦门市政府批准的多个工业区。

除此之外,各区、各镇、甚至部分村都纷纷设立了自己的工业区、开发区或工业点,形成“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多头开发的局面。

2.1.1工业园区级别及分布

按照工业区的审批机关,可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工业区。

厦门市的镇级工业区没有报相关部门立项或审批,但客观存在。

厦门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区(一区多园)和湖里工业区为国家级工业区。

省级工业区主要有同安城东工业区和旧城南工业区,都是福建省政府于1991年批准设立的。

当时同安还是县的行政级别,其后随着特区政策的变化,厦门市升级为副省级计划单列市,自主拥有批准工业区的权力,同安也由县改区,故不再报省政府批准。

竹坝华侨经济开发区由省侨办批准,为省级。

海沧、集美、杏林三个台商投资区为国家级开发区,但其内部相对独立的工业区不宜称为国家级工业区,按其开发主体考虑应归为市级工业区。

包括集美北部工业区、杏林杏南、杏北、杏西南、中亚城工业区、海沧新阳工业区、南部工业区和出口加工业区等8个工业园区。

厦门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工业区还有航空工业园、东孚工业区、轻工食品、枋湖、灌口、洪塘、巷北、城北、城南、黄金、同吉、同集、银鹭工业区等13个。

市级工业区一共有21个,约占工业区总量的一半。

区级工业区一共有6个,主要包括莲花工业区、五显四村工业区、仑上工业区、湖里高科技园区、杏林民营企业园、开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