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7549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1)“何不试之以足?

(2)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集市后,他忘记带量好的尺码。

拿到了鞋子,才说:

“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

”于是返回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他最终没买到鞋。

有人问:

“你为何不用脚试试呢?

” 他说:

“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通

(2)反归取之通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B.宁信度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遂不得履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

(2)何不试之以足()

(3)至之市而忘操之()()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列子学射

列子①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尹子曰: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对曰:

“弗知也。

”关尹子曰:

“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

尹子问:

“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列子曰:

“知之矣。

“可矣,守而勿失②也。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①列子:

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

子:

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

②守而勿失:

记住他,不要忘记。

列子学射箭,射中了,于是(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箭)。

关尹子问:

“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

”列子说:

“不知道。

”关尹子说:

“还不可以。

”(列子)回去后再练习了三年,又向关尹子请教。

“知道了!

“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

不只有射箭是这样的,治国修身也是这样。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请于关尹子()

(2)又以报关尹子()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犁耙,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野兔没有再获得,而他自己也成了宋国人的笑柄。

(1)兔走触株()

(2)因释其耒而守株()

(3)冀复得兔()(4)而身为宋国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宋人为什么不会再得到兔子?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自己就以为学完了,于是便告辞离开。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

那歌声使树木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停住了。

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回来(继续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敢再说回去的事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未穷青之技()

(2)秦青弗止。

()

(3)响遏行云。

()(4)薛谭乃射求反()

2.翻译:

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

如果有,是什么?

一毛不拔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

王曰:

“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

”即唤夜叉拔之。

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

王笑曰:

“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一猴子死了,被带到地府见到了冥王,求冥王让他转世为人。

冥王说:

“想要做人,就必须把你身上的毛拔干净。

”说完就叫夜叉动手拔猴子身上的毛,只拔了一根,猴子就忍受不了拔毛之痛,冥王笑着说:

“畜生,看你连把根毛都受不了了,要怎么做人!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方拔一根()

(2)既欲做人()

(3)拔之()(4)不胜痛叫()

2.翻译画线句子。

3.文中有一成语是,它的意思是:

(答案)

狐假虎威

1.

(1)不

(2)跑(3)你(4)因此

2.

(1)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

(2)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

3.狐假虎威

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的权威,招摇撞骗的人,也说明做事如果不加以分析,往往被假象迷惑。

郑人买履

1.

(1)坐-座

(2)反-返2.D

3.

(1)尺码

(2)履(3)到、往;

尺码

4.

(1)(你)怎么不用其所长脚试试它呢?

(2)(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呀。

5.因为他是因循守旧的教条主义者。

(言之成理即可)

列子学射

1.

(1)向

(2)告诉

2.你知道你射中的缘故吗?

3.说明了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守株待兔

1.

(1)跑

(2)放下(3)希望(4)自己

2.A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薛谭学讴

1.

(1)尽

(2)不,没有(3)阻止(4)道歉

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再也不敢说要回家。

3.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八)一毛不拔

1.

(1)才,刚;

(2)已经;

(3)代词,代“猴毛”;

(4)忍不住

2.看你一毛不拔,又怎么能做得人?

3.一毛不拔;

原意是一根毫毛都不肯拔出来,形容十分吝啬自私。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

(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

“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

“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

“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

孔子的弟子;

②女:

通“汝”;

③顾:

回来;

④彘:

猪;

⑤特:

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

(2)遂烹彘也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

为什么?

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

③而身为宋国笑身()

④冀复得兔冀()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

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这个故事讲的是 

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

“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

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佣作:

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偿:

报偿

D.邑人畏服之如是邑人:

同乡

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

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

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参考答案

(一)

1.去:

离开

(2)破:

击破

2.从此以后手不离书,以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

3.如:

曹冲称象;

瓦特留心观察水沸腾发明蒸汽机

(二)

(1)A.嬉:

游戏,玩耍B.贾:

商人

(2)孟母三迁

(三)

1.C

2.

(1)止:

阻止

(2)遂:

于是……就……

3.婴儿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

4.(略)言之成理即可

(四)

1.①走:

跑②释:

放下③身:

自己④冀:

希望

2.议论句:

翻译:

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3.守株待兔(略)

(五)

1.①斯:

这样②谢:

道歉

2.有志者不食嗟来之食

3.(略)

(六)

1.转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