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教案 2Word文件下载.docx
《年月日教案 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月日教案 2Word文件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评价任务
1.向同桌说出学生能说出年、月、日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闰年,并能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的日期吗?
教师板书日期。
2.教师提问:
谁能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都知道些什么?
(教师可以提示:
谁能告诉老师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你还能告诉大家哪些难忘的日子呢……)
3.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
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
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倾听、思考。
回答问题:
今天是2014年×
月×
日。
学生思考、作答。
学生倾听。
能够认真倾听。
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学习任务
——认识大月、小月
猜谜语: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
教师:
接下来我们就借助日历来完成我们接下来的学习。
请同学们先看一下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
一、独立学习
观察教科书后面的附页1,把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
二、小组学习
(1)先在组内互相核对订正所填数据,确保结果的正确。
(2)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的发现。
例如:
各个月份的天数有什么不同等。
(3)小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结论,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同学完成记录。
学生阅读学习指南,明确学习任务。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生能够整理和记录各月份的天数,观察并初步体会、发现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够和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参与讨论、提出质疑。
三、全班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
小结:
1.一年中12个月的天数有所不同,其中1,3,5,7,8,10,12月每月是31天;
4,6,9,11月每月是30天;
2月的天数很特殊,分别是28天和29天。
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30天的月份是小月。
2.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有29天的是闰年。
教师提问:
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
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各个月份的天数吗?
1.组织全班同学举起左拳头指一指、说一说,检查数的对不对。
2.组织同学们翻开书读一读、记一记。
学生汇报发现。
学生回答:
1.“拳头记忆法”
2.歌诀记忆法
四、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说说自己的学习体会。
学生回顾总结。
能够回顾总结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一、情境引入
组织同学们把附页2中2009-2016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
把教科书后面的附页2中2009-2016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独立学习。
小组交流。
学生能够明确学习任务,认真完成,并能够初步发现规律。
能够养成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集体学习
1.你发现了什么?
(1)2月份29天的年份是2012年、2016年,其他年份都是28天。
(2)4年里有一个闰年。
2.组织学生完成试一试第二个问题。
你知道你18岁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吗?
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推断方法。
3.平年一年有多少天?
闰年呢?
(1)说一说一年有多少天,你是怎么知道的?
(2)算一算。
组织学生根据我们刚学习的知识算一算,并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集体交流。
学生汇报。
学生独立推断。
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书中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对照交流。
熟练掌握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学生交流自己收获
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一天的时间
一天的时间
共1课时
“结合生活经验,知道一天有24时,能对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转换。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年、月、日的基础上进行的,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引领学生经历“看一看、认一认、填一填、说一说”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
1.结合现实情境,知道一天有24时,认识24时计时法,能够对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并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在借助直观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24时计时法在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评价要点:
1、认识24时计时法,能与12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
2、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察主题情境,从这两幅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几时的时候淘气正在做什么?
这两个“1时”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情境图,思考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探究新知
1.你知道下午1时还可以表示为几时吗?
2.认识一天的开始
师:
大家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么?
(学生发表意见,教师不作答复。
)
3.运用课件创设情境,感受一天的经过。
那么一天的时间有多长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一天的经过吧!
大家可以一边看,一边随着画面和音乐表演。
(课件演示)
4.认识24时记时法
小朋友们回想一下刚才一天里,钟面上的时针转了几圈?
(两圈)第一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
(课件出示)
提问:
时针走的第二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
师述:
从中午12时到夜里12时,是一天中的后12个小时,可以接着用12、13、14直到24时表示,(课件直条出示12时到24时)指着课件上的直条图提问:
从直条上可以看出,一天一共有多少个小时?
(24小时)
我们用0时、1时、2时……直到24时来表示一天时间,我们给这种记时的方法起个什么名字合适呢?
(板书:
24时计时法)。
为了和24时记时法区别,我们把这种我们熟悉的记时方法叫12时记时法。
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教师提问思考问题,并回答。
理解两种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关系,掌握互化方法。
出示邮政局取信时间。
说一说有哪些信息?
完成书中练一练。
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计算两次取信时间间隔几个小时几分钟。
掌握推算时间的基本方法。
四、课堂小结
1、说说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2、怎样计算经过时间?
时间表
“结合生活经验,了解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时刻的关系,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计算经过时间。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四课时,是学生理解和掌握24时计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运用24时计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
教材引领学生经历“看一看、说一说、练一练”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
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3.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运用24时计时法和计算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
一、情境导入
1.观察情境图,请同学们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了解为什么两地的时差会差两个小时。
(北京属于东八时区,而乌鲁木齐所在的是东六时区,也就是说,北京和新疆乌鲁木齐时间上相差两个小时,实际是相差两个多小时。
3.出示小兰和古丽所在学校的上课时间表,集体交流,请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说一说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知道原因的同学可以讲一讲。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感受北京和乌鲁木齐两地的作息时间有所不同。
二、自主探究
任务一
上午第二课时,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她们看到可能分别是右边的哪两个时刻?
1.独立学习
对照上面的上课时间表,独立思考,想一想第二课时所在哪个时间段?
再找出可能的时刻。
2.小组学习
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巡视,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同学。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方法。
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组织同学进行适时补充。
或教师进行补充提示。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任务。
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方法。
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扩展应用
任务二
根据小兰和古丽的对话,将时间表补充完整。
出示情境图,先读一读,说一说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
出示学习指南
根据对话内容,将时间表补充完整。
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