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5326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Word下载.docx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Word下载.docx

  ②学生初读认准字音;

再读体会感情。

  ③用一句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④检查朗读,看学生对课文字、词、句的初步理解。

  4.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再读首先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给文章分段并归纳大意。

  小组讨论明确。

  (有条件的可利用实物投影,让学生直接展示成果。

或者学生讨论明确,教师随之板书。

5.总结文言知识

  6.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重点体会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和破骈为散和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1.具体研习课文。

  2.鉴赏韩愈散文边诉边泣,于叙事中抒情的艺术手法。

  3.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至真至切的亲情。

  4.理解虚词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一、具体研习课文

  1.提问:

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韩愈的家境身世?

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指定一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多媒体显示:

(1)少年孤苦:

“吾少孤”“惟兄嫂是依”“零丁孤苦”“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2)为谋生聚少离多: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汝来省吾,止一岁”“吾云汴州,汝不果来”“吾佐戎徐州……汝又不果来”。

  (3)未老先衰: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我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

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4)子女年幼: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2.学生思考:

作者是怎样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家境叙述中抒发悲愤的?

  同桌共同讨论后明确:

作者写这篇祭文的目的不在称颂死者,而在于倾吐自己的至痛之情。

他紧紧围绕着叔侄间生离死别这个中心,选取那些值得怀念、忧戚,或感到遗憾的生活琐事,写来如叙家常,但却充满着生活气息,让人深感真实、可信。

作者又不是纯客观的叙事,而是在典型事件的叙述中,侧重抒写自己的无比哀痛之情,他以痛惜、遗憾、内疚之情来叙事,叙事中处处含情,使得叙事、抒情水乳交融。

作者又充分运用第一人称的方便,尽情地把自己的一切感受都倾注到叙事之中,写得如泣如诉。

  3.提问:

本文写得至悲至痛,试思考作者在悲侄儿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

  明确:

  (1)悲叹家族人丁不兴。

封建社会门第家族观念极强。

韩愈出身于小官吏家庭,家庭浓厚的儒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他,而人丁不兴,使他尤其看重家族成员。

然而父母早亡,兄殁南方,两世一身等久已令他体会到家境凄凉之悲了,而如今侄儿又撒手西去,儿子、侄孙尚年幼,韩氏能支撑门面的只有韩愈自己,家庭之事连个商量之人也找不到。

这无限的孤独怎不使他悲从中来,进而想到“无意于人世”呢?

  (2)悲叹自己仕途失意。

韩愈19岁便离家到京城求发展,但却多次应考落第,25岁中进士后还要到处请求权贵援引举荐(如《与于襄阳书》),29岁才开始入仕途。

到35岁写作本文之时的几年间,却辗转迁徙,京城、汴州、徐州、宣城四处漂泊。

他饱读诗书,才华出众,却不得施展,内心自然郁郁寡欢,而此时又得侄儿突然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中情不自禁地蕴含了自身无限的酸楚。

于是他便喊出了“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的肺腑之言。

  4.揣摩文章第5自然段中“邪”“也”“乎”“矣”的用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学生集体背诵第5段,然后找出这些虚词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悲伤之情无法抑止,又希望“传之非真”,因此在本段连用三个“邪”字,三个“也”字,表  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

三个“乎”字,表示虽不愿相信而事实俱在的矛盾心情。

后连用五个“矣”字,表明作者在理念上感到丧报书信决非误传之后的不情愿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二、艺术手法的体现

  提问:

本文作为一篇优秀的古代散文,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归纳艺术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后明确:

  1.破骈为散,自由多变的形式。

祭文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形式上多采用四言韵文或骈文,篇幅短小,十分呆板。

韩愈此文,完全突破了四言韵文和骈文的框框,用纯净的散文体自由抒写。

为人们用祭文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强烈的抒情性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以生活琐事为依托,抒发了作者对侄儿之死的至悲至痛的情感,并且采用了反复直抒的方法,让人读其文能想见其为文时边哭边写,痛不欲生的情状,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

3.语言朴素自然,不事雕饰。

《古文观止》评此文:

“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韩愈写这篇祭文,不是有意做文章,而是为了倾吐自己的真情,边诉边泣,所以他能作到情至笔随,字字句句皆从肺腑中自然流出,毫无雕饰之痕迹。

教案示例二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日常琐事的记叙表达对亡人的痛惜和怀念之情的写法。

  2.通过本文的学习,掌握祭文的写法。

  3.学习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以及常见的文言现象。

  教学重点:

在叙事中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

祭文的写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分析理解导读法。

  一、教学导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动情的抒情散文,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绝,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

大家在读课文时要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深挚感情。

  二、韩愈和他的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常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因晚年曾为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

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渊的影响。

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骈俪文章;

语言要新颖流畅,“唯陈言之务去”,对古文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

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代表作是《马说》《师说》等。

  三、写作背景:

  韩愈三岁丧父母,由兄嫂抚养成人,他和十二郎虽为叔侄,实际如同兄弟,从小生活在一起,“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特别深厚。

十二郎的死,使他悲痛欲绝,也勾起他的辛酸回忆。

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凉,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从前同十二郎一起生活的种种情景都一齐涌上心头;

自己的衰病,子孙辈的幼小,这是眼前必须正视的现实。

所有这一切,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悲感万端,百思萦集,情不能已,因而写成此文。

  四、朗读课文:

正音正句读

  1.给下列词语注音:

  不省( ) 所怙( ) 殁( )

  汴( )州 孥( ) 薨( )

  嗣( )位 殒( )生 奴婢( )

  窆( ) 尚飨( ) 颍( )水

  2.给下列句子断句:

  ①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②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③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五、分析理解第一~三段:

  

(一)导析

  1.一词多义辨析

  ①致

  A 

乃能衔哀致诚  B 

致敬亭于幕府

  C 

将成家而致汝  D 

何意致不厚

  E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F 

老妇前致词

  G 

[蒋]干还,称瑜雅量高致

  ②就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B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C指物作诗立就  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③之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B 

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C佯狂不知所之者  D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告汝十二郎之灵

  ④始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B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C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D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

  ⑤舍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  B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至舍,四支僵不能动  D 

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避之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F 

屋舍俨然

  2.理解文化现象

  ①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  ②告汝十二郎之灵

  ③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  ④请归取其孥

  ⑤明年,丞相薨  ⑥万乘之公相

  

(二)分析段落意义 

  1.概括这三段的意义:

  答:

第一段叙述我听闻侄儿去世准备祭奠的经过;

第二段书写身世与家世之不幸的孤苦无依;

第三段叙述两人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表现自己的悔恨和遗憾。

  2.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纪念十二郎,为什么要写自己的身世?

是为了表现自己和十二郎的之间的深厚亲情,从而表达自己的深深思念。

  3.这几段总体是为了突出什么意义?

突出与十二郎的深厚情谊,即虽为叔侄,实为兄弟。

  六、作业:

朗读课文,翻译前三段。

  一、分析四~六段

  1.一词多义辨析:

  ①其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B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 

齐国其庶几乎

汝其善抚之

  ②信

其信然邪?

其梦邪?

  B 

愿陛下亲之信之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D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烟涛微茫信难求

  ③然

呜呼!

其信然矣!

虽然,我自今年来

吴广以为然  D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④穷

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固将愁苦而终穷  D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

  2.词类活用

  ①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②遇汝从嫂丧来葬

  ③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④其传之非其真邪

  ⑤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⑥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⑦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  ⑧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3.区别古今意义:

  ①明年,丞相薨  ②去年,孟东野往

  ③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④未可以为信也

  ⑤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

  

(二)分析段落意义

  1.概括这三段的段意。

第四段感叹命运不公,痛惜诸兄之死;

第五段痛惜十二郎之死;

表现对十二郎的深沉的思念。

  2.第四段写的痛惜诸兄之死,与本文主旨有何关系?

烘托自己内心悲痛之甚。

诸兄死悲,十二郎死更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