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水文地质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4798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葫芦岛水文地质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葫芦岛水文地质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葫芦岛水文地质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葫芦岛水文地质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葫芦岛水文地质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葫芦岛水文地质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葫芦岛水文地质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葫芦岛水文地质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葫芦岛水文地质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年最大降水量为694.0mm

年最小降水量为242.8mm

日最大降水量为126.0mm,(出现于1991年7月29日)。

降水多集中在6~9月四个月中,其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8%。

(3)雾

统计笔架山海洋站1988-1991年资料,大雾(能见度小于1公里),平均每年出现10.7天。

(4)风

根葫芦岛海洋站近3年(2006~2008年)的风速资料进行分析计算。

(气象观测点坐标为北纬40度44分,东经120度58分,观测场海拔高度17.4m,风速器离地高5.8m,记录结果为10分钟平均风速)N向风出现频率最高,达16.40%;

SW、SSW和S向次之,所占频率分别为14.42%、10.81%和9.35%。

强风多出现在N向,超过10.8m/s风速的出现频率为0.89%。

葫芦岛站海域平均风速为3.5m/s,超过10.8m/s风速的出现频率为1.56%:

最大风速为20m/s,发生在N,次最大风速为19m/s,发生在NNW向。

分季节对风况进行统计:

春季葫芦岛站SW~S向风出现频率较高,达48.40%,N向次之,为11.27%。

常风向为SW~S和N向。

强风向为N向。

春季葫芦岛站平均风速为5.8m/s,风速超过10.8m/s所占频率为1.46%,最大风速为19m/s,发生在NNW向。

夏季葫芦岛站SW~S向出现频率较高,达42.12%,N向次之,所占频率为14.76%。

常风向为SW~S向和N向,强风向为N向。

夏季葫芦岛站平均风速为3.2m/s,风速超过10.8m/s所占频率仅为0.45%,最大风速为11m/s,发生在N向。

秋季葫芦岛站N向风出现频率较高,达20.83%,SW向次之,为14.95%。

工程海域常风向为N和SW向,强风向为N向。

秋季葫芦岛站平均风速为3.5m/s,风速超过10.8m/s所占频率为1.63%,最大风速为15m/s,发生在N向。

冬季葫芦岛站NW~NNE向风出现频率最高,达41.70%,其中N所占频率较高,为18.73%;

SSW~SW向次之,出现频率为17.62%。

常风向和强风向均为N向。

冬季葫芦岛站平均风速为3.5m/s,超过10.8m/s的风速所占频率为2.67%,最大风速为20m/s,发生在N向。

4.2水文

(1)潮汐

1)潮汐性质

锦州港附近海区属不规则半日潮海区。

2)潮汐特征值

本港水深、高程及潮位值均以葫芦岛理论最低潮面起算(下同)。

最高天文潮位4.49m;

最低天文潮位0.03m;

平均高潮位3.13m;

平均低潮位0.82m;

平均海平面1.98m;

最大潮差4.43m;

平均潮差2.32m。

3)设计水位

设计高水位:

3.93m;

设计低水位:

0.34m;

极端高水位:

4.92m(重现期为50年一遇);

极端低水位:

-1.37m(重现期为50年一遇)。

(2)波浪

根葫芦岛海洋站近3年(2006~2008年)的波浪资料进行分析计算:

(波浪观测点坐标为北纬40度42分,东经121度1分,测波仪海拔高度16.1m,测波探头处水深5.8m。

每日08、11、14、17时观测,采用1/10大波波高进行统计)葫芦岛S和SSW向波浪频率最高,分别为18.8%和18.5%,其次为N向,占17.5%。

0.5m以下的H1/10波高所占频率达68.7%,而1.5m以上的H1/10波高所占频率仅为2.9%,说明该海域波浪较小。

强浪向为SSW向,H1/10波高超过1.0m出现的频率为5.7%,超过1.2m出现的频率为2.2%,超过1.5m出现的频率为0.2%;

次强浪向为S向H1/10波高超过1.0m出现的频率为2.7%,超过1.2m出现的频率为1.1%,超过1.5m出现的频率为0.0%。

葫芦岛海域出现频率最大的周期为0.0~2.9s,所占频率为46.9%,其次为3.0~3.9s,所占频率为45.2%。

分季节对波况进行统计:

葫芦岛站春季波高S~SSW向出现频率最高,共为51.5%,其中S和SSW向,所占频率分别为27.3%和24.2%;

N向次之,为11.1%。

波浪的强度以SSW向最强,S向次之。

0.5m以下的H1/10波高所占频率为61.0%,而1.5m以上的H1/10波高所占频率为2.9%;

周期3.0~3.9s出现的频率最多为47.9%,其次为0.0~2.9s,所占频率为46.5%。

葫芦岛夏季波高S~SSW向出现频率最高,共为43.2%,其中S和SSW向,所占频率分别为23.2%和20.0%;

N向次之,为16.0%。

0.5m以下的H1/10波高所占频率为72.7%,而1.5m以上的H1/10波高所占频率仅为1.2%;

周期0.0~2.9s出现的频率最多为56.6%。

葫芦岛站秋季波高N向所占频率最高,为24.1%,其次为SSW和SW向,分别为11.8%和10.5%。

波浪的强度以SW向最强,SSW向次之。

0.5m以下的波高H1/10所占频率为71.8%,而1.5m以上的H1/10波高所占频率为4.7%;

周期3.1~4.0s出现的频率最多为44.5%,其次为0.0~2.9s,所占频率为35.9%。

葫芦岛站冬季波高N向所占频率最高,达到22.4%;

其次为SSW和S向,分别为20.8%和15.2%。

0.5m以下的H1/10波高所占频率为70.6%,而1.5m以上的H1/10波高所占频率为2.7%;

周期0.0~2.9s出现的频率最大为50.2%,其次为3.0~3.9s,所占频率为44.3%。

葫芦岛N向浪资料对本工程没有代表性,但E~SW对本工程的外海波浪是有代表性的。

依据本港区的平面布置方案特点,结合天津港湾研究院在工程区进行的相关数模结论,同时根据《海港水文规范》上风区成浪的相关条例,对本工程不同位置进行风区成浪推算。

本阶段采用设计波要素如表4-3、表4-4。

(3)海流

为分析清楚拟建港区的潮流运动情况,于2009年11月在拟建工程海域进行过水文测验。

本次水文测验,共设立了4个临时潮位观测站,分别为H1、H2、H3、H4;

6个潮流观测点为V1~V6,具体位置见下图。

水文泥沙测验水文测站、验潮站站位示意图

本海区海流以潮流为主,属不正规半日潮流。

流向分布情况:

施测海区潮流为明显的往复流,落潮实测平均流向和涨潮实测平均流向反向的差值一般不足15°

近岸水域:

涨、落潮流向分别为45°

和222°

,涨潮为NE向,往湾顶方向流动,落潮为SW向,往湾口方向流动;

离岸水域:

涨、落潮流向分别为52°

和227°

,涨潮为NE向,落潮为SW向;

涨、落潮水流方向和近岸水域基本相同。

流速分布情况:

实测涨、落潮平均流速分别为0.26m/s和0.23m/s,涨潮流速略大于落潮流速,其比值分别为1.1;

其中,大潮分别为0.27m/s和0.25m/s,小潮分别为0.25m/s和0.22m/s;

涨落潮平均流速大、小潮分别为0.26m/s和0.23m/s,大潮流速略大于小潮流速。

总体来讲,观测海域水流强度离岸水域强于近岸水域,涨落潮平均流速分别为0.26m/s和0.23m/s。

从V1~V3测站来看,涨落潮水流强度基本相当,涨潮平均流速分别为0.23m/s、0.23m/s和0.25m/s,落潮平均流速分别为0.21m/s、0.23m/s和0.22m/s。

由V4~V7四个测站可以看出,涨潮平均流速分别为0.30m/s、0.30m/s、0.29m/s和0.23m/s,东部测点V7地处浅水区流速相对较弱,其它三个测站水流强度基本相当;

落潮平均流速分别为0.23/s、0.26m/s、0.27m/s和0.23m/s,水流强度中部水域大于西部和东部。

实测垂线最大流速情况:

总体来看,实测垂线最大流速,涨潮为0.59m/s,出现在离岸水域西部V4测站,落潮为0.43m/s,也出现V4测站;

观测海域涨、落潮水流强度,离岸水域均大于近岸水域,平均最大流速涨潮分别为0.45m/s和0.37m/s,落潮分别为0.39m/s和0.34m/s。

潮流历时:

受月赤纬变化和海湾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水域的涨、落潮历时有所差异。

根据实测资料统计,施测海区平均涨、落潮历时分别为5小时59分和6小时23分,涨潮流历时小于落潮流历时,历时差近23分钟。

V1和V3测站涨潮流历时略大于V2测点,落潮历时V3测点最长,V2测点最短,历时差约为半小时。

涨潮流历时,西部V4测点大于中部V5、V6和东部V7,落潮流历时中部V5、V6大于西部V4和东部V7。

具体见表4-6。

余流:

从计算结果来看,垂线平均,各潮次观测海域余流速度均较小,变幅在0.9~6.1cm/s之间,大潮平均为2.7cm/s,小潮为4.0cm/s。

观测海区余流流速,以V2为最大,大、小潮平均约为5.2cm/s,其次是V1和V4为3.8cm/s,V5最小,为1.9cm/s。

具体见下表。

各测站余流统计表(垂线平均)

测站

潮况

流速(cm/s)

流向(º

潮况

V1

大潮

1.5

357

V5

1.8

119

小潮

6.1

287

1.9

197

V2

5.5

90

V6

0.9

116

4.8

64

4.6

250

V3

2.3

190

V7

4.5

128

V4

5.2

68

38

综述:

1)施测海域的潮流属不规则半日潮流性质,各站垂线平均的F值在0.14~0.29之间,浅水分潮流影响系数并不显著。

2)施测海区平均涨、落潮流历时分别为5小时59分和6小时23分,涨潮流历时小于落潮流历时;

,涨潮为NE向,往湾顶方向流动,落潮为SW向,往湾口方向流动。

3)观测海域实测涨、落潮平均流速分别0.26m/s和0.23m/s,涨潮流速略大于落潮流速,其比值分别为1.1;

涨落潮平均流速大、小潮分别为0.26m/s和0.23m/s,大潮流速略大于小潮流速;

实测垂线最大流速涨、落潮分别为0.59m/s和0.43m/s;

观测海域水流强度离岸水域强于近岸水域,涨、落潮平均流速分别为0.26m/s和0.23m/s;

垂线上流速呈表层到底层逐减的分布趋势,底层流速约为表层的71%。

潮流数模计算对锦州龙栖湾港区规划方案实施后的流场分析:

规划方案实施后,涨潮流在港口南侧分为两部分向两侧流动,一部分绕过港区向东北方向继续流动,另一部分流向港区西侧浅滩,仅有小部分潮流进入港内,落潮时潮流由两侧流出在外海汇合,潮流流向顺直,基本没有大的涡旋产生。

规划方案对流场的影响主要在围填形成的港域附近,流速变化超过0.1m/s的范围较小,主要出现在围填区域两侧,其中围填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