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庄毓敏主编部分课后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3811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庄毓敏主编部分课后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庄毓敏主编部分课后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庄毓敏主编部分课后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庄毓敏主编部分课后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庄毓敏主编部分课后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庄毓敏主编部分课后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庄毓敏主编部分课后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庄毓敏主编部分课后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庄毓敏主编部分课后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1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有两部分组成(法定储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1、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7%)

2、可用资金头寸是指扣除了(法定准备金)后的所有现金资产。

3、商业银行的存款按照被提取的可能性,可以分成(脆弱性质币负债)(稳定性质币负债)(游动性质币负债)三类。

4、银行主要可以通过(转换资产)和(借入资金)两种方式满足流动性需求

1、银行贷款组合的目的是(最大程度提高银行贷款发放的收益降低整体贷款的负债风险)

2、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贷款可以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

3、呆帐准备金的提取要符合两项原则:

(及时性)、(充足性)

4、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高的情况,我国成立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商业银行的呆坏账。

1、银行对企业发放的短期贷款具有(自动清偿)性质。

2、对借款人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从三大比率着手,即(营运效率)、(杠杠比率)、(流动比率)

3、对借款企业偿还能力的评价,不能主要依靠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更重要的是评价企业的(担保分析)

4、现金净流量包括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

5、反映流动性的比率由(流动比率)和(速冻比率)两个指标构成。

1、按照资金的用途,消费信贷可以分为(住宅抵押贷款)、(非住宅贷款)、(信用卡贷款)三大类。

2、汽车贷款供给方式分为(间客模式)和(直客模式)两种。

3、我国的汽车贷款主要采用的是(间客模式)的供给方式。

4、我国规定,汽车贷款的期限不得超过(5)

1、票据从种类上讲,包括(支票)、(汇票)和(本票)

2、银行汇票的有效期为

(1)个月。

3、汇票经银行承兑后,第一付款人就由第三方转变成(银行)

4、当前国际汇款一般使用(电汇)方式。

5、信用卡按照是否向发卡银行交存备用金分为(贷记卡)和(准贷记卡)两种。

6、现代租赁业务是以(融资)为主要目的的信用方式。

简答题(2道题)

1、银行流动性的理解(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矛盾)

答:

(1)商业银行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满足存款人提取现金、支付到期债务和借款人正常贷款需求的能力。

(2)从现金资产保留量的变化方面来看:

保有量越多,则银行的流动性越大,安全度也就越大,盈利性资产就越少;

保有量越少,则银行的流动性越小,安全度降低,盈利资产就越多。

商业流动性又分为供给与需求大对比,反映了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程度,

2、存款定价与银行经营目标P71

首先,银行的经营目标是追求盈利的增长。

利用存款定价可以稳定客户,保证存款规模的增加。

其次,通过存款定价,确定存款利率,利率的增长,银行负债成本的提高,存款增长,为银行资产利用提供条件。

再次,存款定价挤占银行盈利空间。

因此,存款定价要保护银行的盈利能力,而不能单纯的追求扩大市场份额,依靠不合理的存款定价吸引存款导致银行利润下降是不可取的。

3、对银行资本充足的认识。

P66(p33--34)

(1)资本充足率=资本金/风险资产*100%,当资本充足率高时,银行安全性好,资本回报率低,对股东有损;

所以资本的总量应高于银行损失的总量。

如果银行损失大于资本总量意味着危害客户利益。

(2)资本充足与银行的稳健

银行资本规模大

银行资本规模小

债权人

资金安全度高

资金安全度低

股东

资本收益率低

资本收益率高

银行

信誉度高

信誉度低

结论:

银行的资本规模应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

银行的资本规模对银行倒闭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一个变量;

在其他情况相等时,资本规模越大,资本的充足率越高。

4、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理论P183

资产管理理论

产生时间

20世纪60年代

该理论主要观点

银行资金的规模和结构是银行自身无法控制的外生变量,它完全取决于客户存款的意愿与能力;

银行不能能动的扩大资金来源,而资金业务的规模与结构则是其自身能够控制的变量,银行应主要通过对资产规模、结构和层次的管理来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

经历了3个阶段,商业贷款理论,资产转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

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作用

对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地位的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负债管理理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银行可以积极主动的通过借入资金的方式来维护资产流动性,支持资产规模的扩张,获取更高的盈利水平。

主张以负债的方式保证银行流动性的需要,使银行的流动性与盈利性得到协调,缺点:

因为依赖从货币市场借入资金来维持主动性,必然受到货币市场资金供求情况影响,外部因素制约增加了银行的风险,增加了成本,不利于稳健经营

开辟了满足银行流动性需求的新途径,改变了长期以来资产管理仅从资产运用角度来维持流动性的传统做法。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

商业银行单纯依靠资金管理或单纯依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银行应对资产负债两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

使银行管理更为科学。

 

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

20世纪80年代末

银行应从正统的负债和资产业务以外去开阔新的业务领域,开辟新的盈利源泉。

开辟银行盈利新亮点、新渠道、新办法;

为银行资产风险的规避提供了好的条件。

第一章

1.商业银行从传统业务发展到“金融百货公司”说明了什么问题?

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金融创新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和动力源。

这不仅表现在银行传统业务市场已被瓜分完毕,需要通过创新来挖掘新的市场和发展机会,而且对传统业务市场的竞争和重新分配也必须借助新的手段和方式。

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进行技术、制度和经营管理方式创新,全面拓展银行发展空间。

商业银行进行业务扩展可以分散经营风险,减少风险总量;

多渠道获取利润;

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符合金融市场的运作要求内在统一性。

2.如何认识现代商业银行的作用?

P5

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

3.银行组织形式有哪些?

近年来,银行控股公司为什么发展迅速?

P7

银行的组织形式有:

单一银行制、分行制和银行控股公司制(银行控股公司、非银行控股公司)

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是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市场竞争和现代信息技术在金融业广泛应用而日益兴隆的,它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全球范围内的放松市场监管、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的全球化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对金融业各个方面的战略性影响,使金融结构和客户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各类金融机构开始向其他金融服务领域渗透,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业开始从分业经营体制向综合经营体制转型。

1联合经营获得规模效应

金融控股集团各子公司虽然是分业经营,但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单一经营,而是互相联合起来,共同从事多种金融经营,保证集团整体效益的实现。

2.在当前监管体制下规避风险

法人分业的作用是防止不同金融业务风险的相互传递,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同时可对关联交易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4.分析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状:

尽管我国目前金融业实行的仍是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我国法律也没有明确金融控股集团的法律地位,但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存在像中信控股等直接控股金融企业的公司,中国建设银行控股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等。

此外,也存在不被人们关注的以各种形式控股证券、保险、城市信用社等金融企业的工商企业,民营企业也已经“下河淌水”.

 目前,我国金融控股集团的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以金融机构为主组建的金融控股集团

2.以投资集团为主体组建的金融控股集团   

3.实业公司直接参股、控股两个或两个以上行业金融机构形成的金融控股集团。

4.地方政府通过对控股的地方城市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进行重组组建的金融控股集团

存在的问题:

1.对金融控股公司立法滞后,对其法律地位不明确,难以进行依法监管。

  

2.金融控股公司是多业组合、经营范围宽,其内部复杂的持股关系和资金往来,使管理复杂.

3.信息披露情况不真实,集团成员间的内部交易往往夸大了集团的利润和资本水平,而集团的净利润会低于各成员的利润总和。

4.存在较大的内控风险。

5.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理由是什么?

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P15

政府之所以要对银行业实施监管,其原因在于银行业自身的经营特点。

首先,为了保护储蓄者的利益。

其次,是因为银行是信用货币的创造者。

(信用规模会影响到一国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等,最后,当今世界各国的银行业正在向综合化方向发展,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综合经营导致商业银行的概念在延伸,同时,世界经济一体化又使得银行国际化进程在加快。

我国银行业监管趋势:

1、强化对银行业的资本监管,增加银行风险偿付能力

2、实施动态拨备,加强银行拨备覆盖能力

3、引入新的监管指标,完善全面风险监管指标体系

4、保持对银行信贷结构、信贷规模和节奏一定的监管力度

5、进一步加强重点风险领域的监管,强化系统性风险防范

6、出台新的监管法规,促进银行业务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7、审慎监管,坚持有序推进银行综合经营试点

6.如何评价我国对银行业的监管模式?

怎样看待现行的监管法规?

商业银行受到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和银监会的双重监管。

中央银行负责制定货币政策,其监管目标可以概括为“高增长,低通胀”。

而资本充足率要求是由银监会制定的,银监会唯一的目标,就是控制银行业的系统风险。

“保持经济增长”和“控制系统风险”这两个本应统一起来的监管目标,却由相互独立的政府机构分别执行。

监管机构并没有建立制度化的信息共享、支持功能共享和定期沟通协调的机制,更重要的是,没有明确当支付危机发生时监管合作模式的具体架构和程序,因此也回避不了监管重复和监管弱化问题。

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

(1)银行监管法制体系不合理

(2)立法上存在空白。

监管法律制度由于受立法滞后性的影响,加之当前金融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客观上就出现了立法的空白,即金融立法的真空带。

(3)市场退出法律制度存在缺陷。

从总体上看,我国金融机构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