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央银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3568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中央银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六章 中央银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六章 中央银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六章 中央银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六章 中央银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 中央银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六章 中央银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中央银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 中央银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可以归纳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三大类。

3.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应如何合理地协调同政府的关系?

目前,各国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遵循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基本原则,但根据其政治经济实际情况的不同,立法与惯例的不同,呈现出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不同模式。

4.不同于一般的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在其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清算业务的经营活动中,不以盈利为目的,保持最大流动性的资产,保证制定和执行国家货币政策时的相对独立性以及业务的公开化。

5.近年来,无论是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还是行政导向型市场经济的日本,中央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都得到了加强。

同时,中央银行在控制和化解金融风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背景

中央银行制度是商品信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一)统一银行券发行的需要

随着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金属货币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和交换的需要。

于是在金属货币流通的同时,银行券出现了,它是由银行发行的一种债权凭证。

在中央银行制度确立之前,各银行都有权发行自己的银行券,因此市场上就有众多家银行的银行券在流通。

作为媒介商品流通的工具,各种银行券的价值与发行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经营规模以及银行信誉等联系在一起,因而会出现部分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不能被社会接受,或者流通领域受到限制,甚至出现不能兑现等问题,并有可能造成连锁反应。

因此,客观上要求由信誉卓著、资金雄厚并且有权威的银行发行能够在全社会流通的银行券。

(二)统一票据交换及清算的需要

商业银行在其发展初期,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清算机构,银行间的票据结算往往是由各家银行单独分散进行的。

然而,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大,债权债务的关系日趋复杂,简单的结算方式不能满足大量清算业务,票据交换和清算若不能得到及时、合理处置,也会阻碍经济的顺畅运行。

虽然当时部分城市已经出现了票据交换,但多数由大银行控制,不能为所有银行特别是小银行享用。

因此,客观上需要有一个全国统一,而且权威的、公正的清算机构为之服务。

(三)充当最后贷款人的需要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对银行贷款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借款的期限越来越长,因此,银行在其经营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某些临时性的资金不足,这时,它固然可以通过发行银行券、同业拆借等方式予以弥补,但有时使用这些方式仍然无能为力。

况且一个银行的经营状况越是不妙,它利用这些方式来筹集资金也就越是困难。

因而,客观上需要有一个最后贷款人,作为其他众多银行的后盾,适当集中各家商业银行的一部分现金准备,在银行出现支付困难时帮助它们渡过暂时的难关。

这对于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定是十分重要的。

(四)金融监管的需要

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使银行业日益兴旺,另一方面也使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而银行的破产和倒闭极易引起连锁反应,给整个经济带来危害。

因此,需要有专门的机构代表政府对金融行业实行严格的管理,以维护其公平、效率和稳定,并进而对整个宏观经济进行调节。

中央银行便是这些管理机构中最重要的一员,它的主要职责在于执行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给。

二、中央银行的产生

中央银行的产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政府通过赋予某家私人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权力,使这家私人银行逐步改组演变为现代的中央银行,如英格兰银行;

另一种是由政府直接设立,担负中央银行职能的,如美国的联邦储备系统,中国的人民银行,以及二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建立的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而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则在20世纪初期。

最早设立的中央银行是1656年的瑞典银行,直到1913年美国建立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中央银行制度才基本建立,历时257年。

现对最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瑞典银行、英格兰银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产生过程作简要阐述。

1.瑞典银行

世界上最早设立的中央银行是瑞典银行,它原是1656年由私人创办的欧洲第一家享有银行券发行权和办理证券抵押贷款业务的银行。

1668年,由政府出面改组为国家银行,并对国会负责。

1897年瑞典政府通过法案将货币发行权集中于瑞典银行,完成了向中央银行转变的关键一步。

2.英格兰银行

英格兰银行始建于1694年,该行是最早的私人股份制银行,自其成立初始就在接受政府存款、向政府提供贷款以及发行银行券方面享有一定特权。

1833年,英国国会议员又通过一项法案,规定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是全国唯一的无限法偿货币,使其走出了成为中央银行的决定性的一步。

1844年英国首相皮尔主持通过《英格兰银行条例》(又称《皮尔条例》),一方面,限制其他商业银行发行银行券的数量,规定不再产生新的货币发行银行;

另一方面,又扩大英格兰银行货币发行权的范围,使英格兰银行具有了国家发行银行的性质,真正确立了其中央银行的地位。

1854年英格兰银行成为英国银行业的票据交换和清算中心。

英国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起步早,也就不可避免地最先受到经济危机的袭击。

在1825年和1837年的两次危机中,英格兰银行曾对陷入困境的商业银行提供了贷款支持,开始担负起“最后贷款人”的角色。

此外,在1844年以后,英格兰银行机构分为发行部和业务部,将发行钞票与银行业务分开,这也就奠定了现代中央银行组织的模式。

这样,在1872年,英格兰银行便成为了银行的银行。

由此可见,英格兰银行虽然比瑞典国家银行晚成立38年,但其不仅发展较快,而且较早具备了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对世界其他国家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被誉为现代中央银行的“鼻祖”,为现代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储备法》,1914年建立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摸索过程。

1791年,经国会批准,设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家国家银行——美国第一国民银行,其主要任务是:

独立货币发行,调节货币流通,代理国库,调节各州银行贷款的职能等。

核定其经营年限为20年。

然而由于给银行的部分股权属于联邦政府,其规模大大超过了各州特许银行,它持有联邦政府的存款,并且为联邦政府向全国各地调拨资金,因此构成了州特许银行的有力竞争对手,所以各州的特许银行都试图扼杀它。

在1811年美国第一银行特许期满时,它未能获得国会的重新批准。

1816年,为了治理当时流通中出现的黄金白银奇缺,纸币严重贬值,物价上涨,大量的州银行破产倒闭的混乱局面,美国联邦政府又成立了第二国民银行,执行中央银行职能。

但由于其无法真正集中货币的发行权和代理国库券,只是充当了政府财政机构的大出纳和信用供给者,失去了中央银行的作用,因此于1836年注册期满时被撤销。

如此,这两家银行都未能演变成美国的中央银行。

由于银行制度的不健全,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每隔数年就要爆发一次金融恐慌。

鉴于此,美国国会认识到成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于1908年成立了全国货币委员会,1913年12月通过了《联邦储备条例》,正式建立了中央银行制度,即联邦储备系统,其主要措施之一就是联邦储备系统统一发行联邦储备券,并把会员银行的存款准备金集中于12家联邦储备银行,使联邦储备系统执行中央银行的职能。

三、中央银行的发展

中央银行作为一种金融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

一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止,为中央银行制度的普遍推广时期;

二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今,为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时期。

(一)中央银行制度的普遍推广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实行金本位制度的国家大多停止了货币兑换,战后许多国家的经济与金融发生了剧烈波动,面对世界性金融危机和当时严重的通货膨胀,各国政府和金融界人士都意识到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性。

于是,1920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了国际金融会议,会上明确重申了现代金融经济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建议:

尚未成立中央银行的国家要尽快建立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应摆脱各国政府政治上的控制;

实行稳定的金融政策。

1922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上,又再次强调了布鲁塞尔会议形成的决议。

由此推动了中央银行产生和发展的又一次高潮,从一战以后的1921年到二战期间的1942年止,世界各国改组或新建立的中央银行有43家,其中欧洲16家,美洲有15家,亚洲有8家,非洲与大洋洲各2家。

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的职能,在中央银行制度积极发展和普遍推广的这一时期逐渐趋于完善。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

二战后各国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中央银行的权力与责任也大大加强了。

1.中央银行的国有化加强。

二战后,一些已经建立中央银行的国家逐渐实行了国有化政策,全部资本收归国有,如法国、英国、印度和芬兰等多数国家都是如此。

那么,在欧洲和亚洲,许多新建的中央银行一开始就由政府出资,并宣布了它的国有化。

中央银行的国有化,强化了政府对中央银行的控制,为集中货币发行提供了保证。

2.中央银行独立性趋势不断增强。

中央银行独立性不断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中央银行的一般货币发行向国家垄断发行转化。

初创时期的中央银行,与普通银行没有严格的区别,随着中央银行的国有化,银行券的发行逐渐由分散到集中,由商业银行的一般业务转化为中央银行的业务,中央银行实现了对货币的独占发行权。

二是中央银行的职能向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转化。

二战后,中央银行逐渐放弃了商业银行业务,改变为主要和商业银行及政府发生信用关系,这不仅突出了中央银行业务的独立性、垄断性、超然性,也有利于中央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

3.中央银行对社会经济活动调控的能力加强。

二战后,自由资本时期向垄断资本时期过渡,各国政府开始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

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

60年代末以后,货币学派的兴起,货币政策工具的完善与配套,以稳定货币、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体系的多元化货币政策目标的形成,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不断体现出来。

随着中央银行干预和调节宏观经济的范围和力度的不断加大,各国中央银行除了将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法令化、制度化,还创造了一些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信用分配、特别存款制和窗口指导等,不仅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针对性更强,弹性更大,而且也延伸了中央银行调控的领域。

4.各国中央银行间的金融合作不断增强。

随着国际间的经济及金融交往日益扩大,各国中央银行间的合作也不断加强。

为重建统一国际金融体系,1944年7月1日由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旅馆召开了国际金融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于1945年12月27日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并于1947年3月1日正式启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时成立的还有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WB),1946年6月开始营业。

这样,一系列国际性和区域性的国际金融组织机构的出现,开创了各国中央银行间密切合作的新局面。

四、中国中央银行的历史沿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中央银行

20世纪初期,清政府为了解决因战争赔款所带来的财政困难,统一币值,推行纸币,于1905年8月设立了户部银行。

户部银行是清政府的官办银行,除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