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模诗词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3048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模诗词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一模诗词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一模诗词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一模诗词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一模诗词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一模诗词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三一模诗词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模诗词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一模诗词赏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参考答案:

14.杜牧(温庭筠)小李杜(温李)(2分)

15.A(引出所咏之物,表现客去后诗人面对落花的迷茫、纷乱之情)(3分)

16.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参差”句描写落花漫天纷飞,飘到园外曲径,突出落花飘色之密(多、广),“迢递”句(以拟人、移情)描写落花随风飘向夕阳,表现落花飘飞之远。

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同情与感伤。

(崇明)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14-16题。

秋晚登城北门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①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②。

【注释】 ①杜陵:

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

②梁州:

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

     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4、陆游,字,号放翁。

(1分)

15、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出游的地点、时令,满眼的肃杀勾起了内心无尽的愁绪。

B.颔联写诗人在北城头远望从大散关传来的烽烟,南飞的鸿雁引发了诗人对杜陵的怀念。

C.颈联通过“搔首”、“倚楼”这两个动作,表现出诗人年老体弱而怅然无奈的情绪。

D.全诗既有登临的悲秋之情,也怀有对山河兴废的叹惋,还有因身世安危而生的感慨。

16、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尾联中“非”和“犹”两字的表达效果。

(4分)(100字左右)

14、务观(1分)

15、C(3分)

16、“非”表现了当然的戎马生涯早已成往事的无限感慨与无奈,“犹”表明仍然,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诗人虽壮志未酬,但雄心犹在,仍然念念不忘收复失地、北定中原,忧虑边关战局的情怀。

(4分)

(奉贤)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

大江东去·

用东坡先生韵赵秉文

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

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

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

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

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

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

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此麒麟发。

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

14.“一叶扁舟波万顷”一句化用了课文《》的内容。

15.对本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似苏轼词《水调歌头》,以问月起句,以“桂影”代月,以“秋光”衬“桂影”。

B.词的结尾两句通过今昔对比表现了作者消极出世的思想。

C.词人始以秋光桂影,结以玉箫明月,情景交融,足见笔力深厚。

D.全词虚实相生,吊古伤今,表达了对贬谪词人苏轼的怀念同情及自己的悲慨。

16.结合全词,分析“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一句的结构作用。

14.《赤壁赋》(1分)

15.B(3分)

16.承上启下。

承上表达对苏东波遭遇的同情及愤慨。

启下表达自己难以实现志向的悲愤之情。

由景入情:

从对当年苏轼夜游赤壁情景的描写,转入个人的情感抒发。

(黄浦)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①。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释】①煮白石:

葛洪《神仙传》云:

“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14.从题材看,这是一首的诗。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冷”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由于天冷、心情冷而想念山中友人。

B.标题中“寄”一词,自然吐露对山中友人的思念,有一份深挚的情意。

C.诗人在全椒山寻找着友人,却无处见踪迹,只看到满山的纷纷落叶。

D.在语言运用上没有惊人的词句,而是平淡冲和,颇有陶渊明的风格。

16.联系全诗,对“山中客”这一人物形象加以评析。

14.(1分)思念(或怀念、寄赠)友人。

15.(3分)C

16.(4分)本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道士形象;

(1分)他生活简朴、远离尘嚣、行踪飘忽;

(2分)这一形象对世俗中过分追求名利的人而言,具有积极的警醒意义。

(嘉定)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16题。

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1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___诗。

15.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里闻寒水”,以声衬静,渲染山村的萧索冷落。

B.“边烽不过秦”,表达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C.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谋篇布局,境界幽深奇异。

D.语言平实,有别于作者工于炼字的“苦吟”风格。

16.本诗通过景物的变化来表现诗人心理的变化,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

14.(1分)律(或近体、今体)15.(3分)D16.(4分)从景物描写来看,开始是“寒水”,中间怪禽、落日、初月、边烽,最后是桑柘、烟火;

诗人的心理随着景物的变换和渐近山庄而变化,由寒而暖、由惶恐而欣慰。

(景物:

2分;

心理:

2分。

景物罗列完整得满分,缺一个扣1分;

心理变化每点1分)

(金山)、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5-17题(7分)

又呈吴郎①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呈:

呈送,尊敬的说法。

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作者以前已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这是又一首,所以说“又呈”。

作者用了小辈给老辈的“呈”,让吴郎更易接受。

15.(1分)杜甫,字。

16.(2分)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劝告吴郎。

B.诗的前半部分杜甫在叙事的过程中,流露了自身对穷苦人处境的同情和体谅。

C.颔联两句“防远客”和“插疏篱”的主语都是吴郎,两句相互关联,相互依赖,措词十分委婉含蓄。

D.本诗在艺术表现方面很有特色,“即”、“便”、“虽”、“却”等虚词的运用,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

17.(4分)有人说,杜甫诗歌的价值之一即在于常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请结合本诗就此作赏析。

15.(1分)子美

16.(2分)C

17.(4分)动之以情之处:

告知吴郎妇人贫穷困苦的处境(无食无儿一妇人);

以“呈”为题,写信为让妇人打自己家的枣而向客人求情。

晓之以理之处:

提醒吴郎在天下百姓都在受苦的战乱年代,更应该富有同情心。

本来只是用于解决纠纷的诗札在诗人情理相融的艺术处理中,陡然成为了一篇既打动人心又胸怀天下的杰作,一件生活小事因此成了天下大事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正是诗圣的如椽大笔,才创作出了这样以小见大的崇高诗作。

(静安)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

(8分)

忆秦娥①李之仪

清溪咽。

霜风洗出山头月。

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

凌歊②望断音尘绝。

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

①宋徽宗崇宁二年,词人因替范纯仁草遗表获罪,被贬太平州,这首词作于居太平期间。

②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避暑离宫。

14.从体裁上看,这两首词都属于,从题材上看,《卜算子》写的是。

(2分)

15.下列对两首词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忆秦娥》一词的上片写景,清溪哽咽,霜风料峭、山月皎洁,白云飘浮,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清秀淡远的景色。

B.《卜算子》一词借水寄情,全词假托女子之口,以滔滔江流写绵绵情思,不敷粉,不着色,而自成高致。

C.《忆秦娥》全词不加雕琢,不事堆砌,不作粉饰,韵味悠长,谪居远地,空怀盼想之念,感情幽怨哀婉,缠绵悱恻。

D.《卜算子》一词采用民歌中常用的决绝语,将女主人公缠绵而又深挚的感情表现得透人心骨,同时也使全词呈现出一股俊逸的风韵与优美的旋律。

16.试分析两首词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4分)

14.小令(双调),对恋人的思念(2分)

15.C(2分)

16.相同点:

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

《忆秦娥》借对水、风、月、云等的景物描写,表达了盼回帝京的心怀。

《卜算子》借对长江水的绵绵不绝的描述,抒发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不同点:

(1)《卜算子》在借水寄情的基础上还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1分)。

“只愿”二字,既表明女主人公别无所求,但求两情天长地久,也透露出其内心唯恐对方负心的隐忧。

虽属直抒胸臆之笔,却亦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1分)。

(2)修辞手法不同。

《忆秦娥》:

拟人手法,“咽”字写出了“清溪”湍流的状态;

用“洗”字,突出“山头月”的皎洁(1分)。

《卜算子》:

比喻手法,“此水几时休”二句,以江水之永无竭时,比喻离恨之永无绝期(1分)。

(《忆秦娥》如写“以动衬静”,酌情给分)

(不同点分析,以上写出一点即可)

(卢湾)阅读下面甲乙两篇作品,完成14—16题。

甲、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乙、潘妃曲商挺

目断妆楼夕阳外,鬼病恹恹害。

恨不该。

止不过泪满旱莲腮。

骂你个不良才,莫不少下你相思债。

14.甲、乙两作品在体裁上分别属于、。

15.对上述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醉花阴》写相思从白天持续到深夜,可见相思之深。

B.《潘妃曲》虽只从黄昏时刻写相思,也暗含着长久的相思。

C.“佳节又重阳”句,一个“又”字使思念变为年年相思。

D.“恨不该”一句既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人的怨恨,也表现了主人公的自责与悔恨。

16.上面两首作品的划线句在抒情方式上各具特色,试加以比较分析。

14.词(宋词)、曲(元曲)

15.D

16.《醉花阴》运用间接抒情方式,用比拟手法,含蓄写出了词人的相思之苦;

《潘妃曲》则运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表现出主人公泼辣率直的性格。

(闵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

(7分)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黄庭坚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

①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座小岛。

②川:

这里指洞庭湖。

③绾结:

将头发向上束起。

湘蛾:

湘水女神,相传君山是她们居住的地方。

鬟:

发髻。

14、本诗作者黄庭坚,是宋代文学家,号。

15、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句写诗人登楼凭栏远眺洞庭湖,“独”字表现了诗人的孤独。

B.诗歌首句点题,期中的“风雨”扣“雨中”,“凭栏”扣“望”字。

C.本诗化用了刘禹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