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设计20091028(2)--初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智能化设计20091028(2)--初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化设计20091028(2)--初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硬件接口 11
(2)软件接口 12
(3)BAS与相关系统间通信联网与联动控制(BMS集成) 12
(4)BAS与消防报警系统 12
(5)BAS与安全防范系统 12
4.2、综合布线系统 12
4.2.1、系统要求 13
4.2.2、主要设备性能指标要求 13
4.3、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14
4.3.1、系统要求 14
4.3.2、主要设备性能指标要求 14
4.4、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 16
4.4.1、系统要求 16
4.4.2、主要设备性能指标要求 17
4.5、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查询系统 19
4.5.1、LED电子显示屏系统 19
4.5.2、电子触摸屏查询系统 21
4.5.3、示教室显示系统 22
4.6、子母钟系统 22
4.7、安全防范系统 23
4.7.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24
4.7.2、入侵报警系统 29
4.7.3、电子巡查管理系统 30
4.7.4、出入口控制系统 31
4.7.5、楼宇对讲系统 32
4.8、停车场管理系统 32
4.8.1、系统要求 32
4.8.2、主要设备性能指标要求 32
4.9、排队叫号及候诊系统 35
4.9.1、系统要求 35
4.9.2、主要设备性能指标要求 35
4.10、病房呼叫对讲系统 36
4.10.1、系统要求 36
4.10.2、主要设备性能指标要求 36
4.11、ICU三方可视探视系统 37
4.11.1、系统要求 37
4.11.2、主要设备性能指标要求 37
4.12、远程抄表系统 40
4.12.1、系统要求 40
4.12.2、主要设备性能指标要求 40
4.13、机房工程 41
4.13.1、系统要求 41
4.13.2、一层消控中心机房建设要求 42
4.13.3、五层网络中心机房建设要求 42
4.13.4、主要设备性能指标要求 44
4.14、防雷接地系统 45
4.15、智能化系统集成 45
4.15.1、系统要求 45
4.15.2、系统技术要求 46
47
1、概况
1.1、总体要求
三明市第一医院门诊综合大楼智能化系统应根据本技术要求文件,充分考虑医院的性质和特点,按照“成熟可靠、经济实用、维护方便、可扩展、高性价比”的原则,进行系统的配置,并注意预留预埋到位并有充分余量,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1)、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保证系统先进的同时,所采用的技术或产品还应该是成熟、可靠的,以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系统应管理简单、维护方便。
2)、采用主流的、标准化、开放的技术便于将来的系统扩展
系统应采用主流的、遵循国际标准、开放的技术,便于与其它设备厂商互联,适应将来技术发展和系统扩展的要求,保护用户当前的投资。
3)、设计高性价比的智能化系统
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应充分考虑系统投资的经济性,在设计中充分进行优化,产品选型重视性价比,使智能化系统设计在实现上述设计目标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
1.2、产品选型原则
三明市第一医院门诊综合大楼智能化系统应根据技术要求,产品选型应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1)、产品技术成熟,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较高,业界主流品牌。
2)、能提供良好、完善的售后服务。
3)、性价比高的中上档次品牌产品。
2、系统组成
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2)综合布线系统
3)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4)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
5)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查询系统
6)子母钟系统
7)安全防范系统
8)停车场管理系统
9)排队叫号及候诊系统
10)病房呼叫对讲系统
11)ICU三方可视探视系统
12)远程抄表系统
13)机房工程
14)防雷接地系统
15)智能化系统集成
3、设计依据
本项目智能化系统至少应遵循以下现行的规范及标准:
l《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l《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09-2003
l《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l《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l《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1994
l《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l《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l《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l《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
l《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l《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l《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00
l《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修)
l《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4、各系统技术要求
4.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是利用自动化仪表技术、过程计算机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大楼内冷热源、空调、通风、给排水、电梯等机电设备的自动控制,对这些机电设备的运行及状态参数实行全时间的自动监测,并按照预先设置的运行模式和参数实施优化控制,同时记录、保存及管理系统的重要信息及数据,达到提高运行效率,节能,节省管理成本,延长设备寿命的目的。
本系统监控方案应根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甲级标准相关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系统应采用国际主流进口品牌产品。
4.1.1、系统内容及要求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以下系统实行设备运行管理,并根据设定的参数进行控制、以达到管理便捷、节约能源、提高效率的目的。
本系统监视、控制的物理点数共516个,具体详见《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点表》
n冷热源系统
Ø
冷水机组
冷却塔
冷冻水泵
冷却水泵
水箱
n空调新风系统
新风机组
空调机组
n送排风系统
送风机
排风机
n给排水系统
给水系统
排水系统
n公共照明系统
n变配电系统
n电梯系统
4.1.1.1、冷热源系统的监控
BAS系统通过通讯接口接冷热源群控系统的通信数据口,实现对冷水机组、电锅炉、冷冻泵、冷却泵、冷却塔等设备监控,达到自动监控冷冻站和电锅炉系统。
冷却水总流量、冷凝器出入水温度、冷却塔出水温度、水流开关、风机自控阀等的监测,与低温报警、冷却水箱高低水位报警等故障报警。
冷却水温控制:
根据冷却塔出水温度,按程序控制冷却塔的台数控制,各冷却塔的风机启停,实现各冷却塔按工作情况进行冷却机组阀门、水泵、水流开关、风机等的自动投入及切换连锁控制。
并须按程序比例调节冷却水进水阀和旁通阀开度,以控制冷却水温。
冷凝器进水温度与冷却水温度、供回水旁通阀的联动控制。
冷冻机组冷冻水流量、总供回水温度、室外温湿度、水流量测量、水流开关、故障报警、启停及运行状态显示。
冷水机组的连锁控制:
根据冷源系统总负荷量进行冷水机组台数控制:
a)运行台数应与冷负荷计算值相匹配,并且能使设备交替运行,分配各设备最佳运行时间。
对启动时间和负荷进行预测(根据室外温度和昨日的负荷进行计算)。
b)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进水阀,冷却塔风机与冷冻机组实现联动。
c)冷冻机房监控盘可进行冷冻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进水阀,冷却塔风机的个别指令启停。
冷冻水出口温度的设定。
冷冻水泵、冷却水泵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启停自动调节控制。
主机最佳启/停时间控制。
主机周期运行控制。
冬季冷水机组的停运与电锅炉制热切换。
冷负荷计算与冷水机组台数控制。
监测膨胀水箱的高低液位。
4.1.1.2、空调新风系统的监控
根据各功能分区的需求分区实行对设备进行最佳启/停控制、空调及冷水机组的节能优化控制、设备运行周期控制、新风系统的控制、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等。
1)、新风机组、空调机组
新风温度(室外共用)
回风温度(空调机组)
回风湿度(空调机组)
送风温度
送风湿度
运行状态
故障报警
手、自动状态
过滤网压差报警
风机压差检测及报警
启停控制
冷水阀调节
风阀调节(包括新风阀和回风阀)
2)、VAV空调系统
VRV空调系统自带控制系统,通过VRV空调生产厂家提供的OPC标准接口与BA系统相连。
3)、直流变速中央空调系统
直流变速中央空调系统自带控制系统,通过直流变速中央空生产厂家提供的OPC标准接口与BA系统相连。
4.1.1.3、送排风系统的监控
1)送风机
风机的运行状态
跳闸/故障报警
手动/自动
2)排风机(包括排风兼排烟风机)
防火阀状态
启停控制及连锁控制
4.1.1.4、给排水系统的监控
监测生活水池的高低水位和报警。
生活水泵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自动状态、启停控制及变频器故障、频率、控制。
管道上的水流状态。
监测集水坑的高低水位并报警。
排污水泵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自动状态。
4.1.1.5、公共照明系统的监控
运行状态、启停控制。
监测:
监测照明的每个回路的运行状态,累积运行时间。
监控设备:
照明回路手/自动状态,在自动模式下,按照时间表来操作启停;
手动模式下,BA系统控制功能失效,但监视功能仍然保持。
4.1.1.6、变配电系统的监视
系统包括低压出线断路器、变压器等。
受监视断路器、变压器均带有智能通讯接口,通过智能通讯接口纳入BA系统,实现BA系统主机对受监视断路器各电量参数(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开关状态、变压器状态等参数的监视。
变配电系统及智能电表由强电专业负责,并向BA系统提供标准的modbus协议。
4.1.1.7、电梯系统的监控
电梯通过一套电梯集控系统控制,通过电梯生产厂家提供的OPC标准接口与BA系统相连。
4.1.2、系统结构及要求
1)系统应采用分布智能系统(DISTRIBUTEDINTELLIGENCESYSTEM),网络控制器支持点对点IP通信。
2)为了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先进性,系统应采用成熟的集散控制系统网络结构,二级监控网络,三层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