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32509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文档格式.docx

《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文档格式.docx

(五)RTK地形测量 5

(六)1:

2000地形测绘 6

1.基本等高距 6

2.地形图精度要求 6

3.数据采集及成图 6

4.地形图图幅规格及命名 6

5.图幅编号 6

6.图根控制测量 7

7.野外数据采集 8

三、项目组织机构 12

(一)项目主要人员及岗位职责 12

(二)投入仪器及使用软件 13

四、质量保证体系 13

(一)质量目标 13

五、安全生产 14

(一)安全目标 14

六、提交成果资料 15

一、概述

(一)任务来源

我单位受雅安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于2015年4月承担蒙顶山永兴寺、红牌村、后盐村、徐沟村一寺三村,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的1:

2000地形图测绘任务,为保质保量按期完成该项目,特制定本设计书,望在作业过程中认真执行。

1.测区概述

雨城区为雅安市主城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青衣江中游,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带。

地处东经102°

51′~103°

12′,北纬29°

40′~30°

14′,东西宽34公里,南北长63公里,地势呈南北长条形,西南高,东北低。

总面积1060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34万人,测区地处雅安市雨城区东北方向,地形承东北向西南走势,该区属邛崃山脉二郎山支脉大相岭北坡。

测区内最高海拨1407米,最低海拨661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具有雅安市雨城区多种植物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藏量大,森林覆盖率60%以上,农户以种茶为主。

2.工作量

测区位于雅安市雨城区与名山区交汇处,测绘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1:

2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核算工作量见下表:

蒙顶山1:

2000地形图测量工作量

项目

工作量

备注

E级GPS选点、埋石、测量

8个(点)

1:

2000地形图测量

约12平方公里

二、设计方案

(一)作业流程

收集、分析资料

编写技术设计书

资料准备

平面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

野外碎部点采集

内业图像处理

图形数据检查

修改成图

成果整理

(二)作业依据

《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范围》(GB/T18314-2001);

《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范》(GB/T14912-20051);

《质量检验技术规程》(GB/T1020-2010);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GB/T1001-2005)。

(三)坐标和高程系统

1.坐标系统

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2.高程系统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四)平面控制测量

1.若甲方提供的控制测量能能够满足本次测绘要求则不再布设平面控制点,但在使用前需对其稳定性进行检验。

考虑到本项目甲方所提供的控制成果为图根点,等级低无法再次发展。

为提高本项目测图精度,全面控制测区范围布设、测量E级点8个。

E级控制点需绘点之记,点之记应有三个至明显方位物的距离,距离注记0.1m。

并在其基础上用网络RTK布设平面一级控制点和等外高程控制点。

E级控制点基本技术要求:

级别

卫星截止高度角(°

有效观测卫星数

平均重复设站数

时段长度(min)

数据采集间隔(s)

PDOP值

E级

≥15

≥4

≥1.6

≥40

15

<10

注:

1、观测时段长度应视点位周围障碍物情况、基线长短而作调整;

2、可不观测气象要素,但应记录雨、晴、阴、云等天气状况。

2.RTK平面一级控制点可以逐级布设、越级布设或一次性全面布设。

3.RTK平面一级控制点点位选择

(1)控制点要尽量布设在村庄开阔的区域,便于安装接收设备和操作,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

(2)须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

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

(3)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如大型建筑物等)

(4)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

(5)地面基础稳固,易于标石的长期保存。

(6)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已有控制点,并应在点之记注明。

(7)选站时应尽可能使测站附近的局部环境(地形、地貌、植被)与周围的大环境保持一致,以减少气象元素的代表性误差。

4.RTK平面一级控制点应控制到测区边界,分布基本均匀,控制点应选在视野开阔、基础稳固、能够长期保存的地方。

5.RTK平面一级控制点应埋设木桩并钉钉子表示,根据实际情况在硬化道路上可以使用路面镶嵌标志,镶嵌路面标志时需要在地面刻画方框。

6.RTK平面一级控制点按顺序编号,并在上方用红油漆印清点号。

7.RTK平面一级控制点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相邻点间平均边长/m

点位中误差/cm

边长相对中误差

与基准站的距离/km

观测次数

起算点等级

一级

500

≤±

5

≤1/2000

≤5

四等及以上

8.一级GPS观测时RTK卫星的状态符合下表规定:

观测窗口状态

截止高度角15°

以上的卫星个数

良好

≥6

<4

可用

≥4且≤6

不可用

<5

>6

9.RTK平面控制点测量流动站的技术要求:

(1)RTK的流动站不宜在隐蔽地带、成片水域和强电磁波干扰源附近观测;

(2)观测开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当长时间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断开通信链路,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

(3)每次观测之间流动站应重新初始化;

(4)RTK平面控制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不应大于±

2cm;

(5)RTK平面控制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脚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不少于20个,采样间隔2至5秒,各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应不大于4cm;

(6)不同时段进行观测,每次测量的平面坐标中数作为最终结果。

(五)RTK地形测量

在一级点的基础上,采用网络RTK测量形式布设图根控制点,图根控制点的密度以满足地形图测量需要为原则。

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厘米;

高差中误差不得大于5厘米。

RTK地形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

等级

图上点位中误差/mm

高差中误差

图根点

0.1

≤1/10基本等高距

≤7

≥2

平面三级以上、高程等外以上

碎部点

0.5

符合相关成图比例尺成图要求

≤10

≥1

平面图根、高程图根以上

注1:

点位中误差指控制点相对于最近基准点的误差

注2:

用网络RTK测量可不受流动站到基准站间距离的限制,但宜在网络覆盖的有效服务范围内。

2000地形测绘

1.基本等高距

基本等高距为1m。

2.地形图精度要求

见下表:

测图比

例尺

地物点平面

位置中误差

高程注记点高

程中误差

等高线高程

中误差

2000

±

0.6(图上mm)

0.25m

0.50m

3.数据采集及成图

以RTK为主进行野外数据采集,使用南方CASS成图软件编辑成图,地形图数据格式为DWG。

4.地形图图幅规格及命名

50cm×

50cm正方形自由分幅,分幅时保证图角坐标为50m的倍数。

所有图名为“×

×

项目地形图”。

5.图幅编号

本次测量图幅编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统一编号:

(1)

(2)(3)……,编号注在图名的下方。

6.图根控制测量

(1)图根点的布设

采用动态GPS(VRS)平滑测设图根控制点,即自动观测个数不少于10个观测值并取平均值作为定位结果。

(2)图根点测量

1)为了保证1:

2000数字化地形图的精度。

在现有控制点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GPS(RTK)测量,设图根点若干个。

图根点编号为KZ1-KZ209,为GPS(RTK)实施测量,图根点标志以“钢钉”为主,部分采用“木桩”和“刻十字”,详见图根控制点成果表。

2)采用GPS(RTK)方法测量时,首先选择一个地势高,开阔无遮挡的地方架设基准站,基准站设置成功后,使用仪器自带软件对已知点平差成果求取转换七参数。

再对原有控制点进行测量,平面坐标(X、Y、H)与原有成果比较,精度可靠的情况下再进行测量。

3)测量时,在窄带固定解状态下对每一个图根控制点测量两个时段,若两时段测量结果点位较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则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图根控制点的最终成果,否则进行重测。

作业主要技术参数为:

同步观测健康卫星数≥5;

PDOP<

6;

卫星截止高度角≥15°

数据采样率10秒;

测量时段长≥3分种。

图根高程采用GPS拟合方法测定。

测量时,在窄带固定解状态下对每一个图根控制点测量两个时段,各测回测定值最大较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3cm),则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最终高程成果,否则进行重测。

7.野外数据采集

(1)基本要求

1)地形图碎部点高程注记至0.01m。

2)地形要素测绘与表示,要按规范与图式执行。

3)地形图测绘完成后,作业员应详细地进行自我检查与整理,测区要统一对所测图幅进行检查。

4)地形图内容表示要合理、齐全、综合取舍要恰当,主次分明。

地貌测绘要正确,表示要合理,微貌显示要逼真。

(2)数据采用方法

地形图内容的测绘和取舍按照《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经行全要素测绘,并着重显示与本次设计有关的要素。

外业数据的采集对居民地、工业区、独立地物、管线及垣栅、道路、水系、土质地貌、植被等各种地物地貌要素进行全野外数据采集。

并且尽可能用仪器直接进行采集数据,在无法观测到的地形点、地物点、采用方向交会法、边长交会法进行处理,地类、地物、等其它属性则采用实地调绘再内业录入的方法,各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根据本项目《技术设计书》、《规范》和《图式》执行。

1)在空旷地区且能满足RTK测量条件的地方,直接采用RTK技术采集碎部点三维坐标数据,并将采集的碎部点按编码存入电子手簙。

2)在居民区或RTK信号较差的地方采用全站仪采集数据。

使用全站仪在各级控制点上设站、定向、检查,采用极坐标法采集地形、地物点三维坐标,利用全站仪内部存储器记录地形、地物点观测顺序号、三维坐标和编码,在野外现场绘制草图,并标注观测顺序号。

测站上要记录观测错误的数据的顺序号,以便内业进行数据删除。

数据采集时,地物点、地形点测距的最大长度应不超过200米,应遵守“看不清不测”的原则。

(3)数据处理

将RTK手簙记录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检查,删除错误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