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发泡经验知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2469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氨酯发泡经验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聚氨酯发泡经验知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聚氨酯发泡经验知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聚氨酯发泡经验知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聚氨酯发泡经验知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聚氨酯发泡经验知识Word格式.docx

《聚氨酯发泡经验知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氨酯发泡经验知识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聚氨酯发泡经验知识Word格式.docx

都不干技术活了,要是出了丑还是能弄明白自己“为什么技术饭吃不下去了”----就这一点,值!

以上是废话,下面说正事

[关于计算]

一、硬泡组合料里最需要计算的东西是黑白料比例(重量比)是不是合理,另一个正规的说法好像叫“异氰酸指数”合理,翻译成土话就是“按比例混合的白料和黑料要完全反应完”。

因此,白料里所有参与跟-NCO反应的东西都应该考虑在内。

理论各组分消耗的-NCO摩尔量计算如下

㈠主料:

聚醚、聚酯、硅油(普通硬泡硅油都有羟值,据说是因为加了二甘醇之类的)配方数乘以各自的羟值,然后相加得数Q

S1=Q÷

56100

㈡水:

水的配方量w

S2=W÷

9

㈢参与消耗-NCO的小分子物:

配方量为K,其分子量为M,官能度为N

N

S3=———— 

(用了两种以上小分子的需要各自计算再相加)

M

S=S1+S2+S3

基础配方所需粗MDI份量 

[(S×

42)÷

0.30]×

1.05 

(所谓异氰酸指数1.0)

其实以上计算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消耗量,由于黑白料反应过程复杂,实际-NCO消耗量肯定不止这个数,比如有三聚催化剂的情况下到底额外消耗了多少-NCO,这个没人说得清楚。

另外,聚醚里有水分,偏高0.1%就好严重的;

聚醚羟值也是看人家宣传单的,我见过有聚醚羟值范围跨度90mgKOH/g,那个计算数出来后只能参考,不能认真!

[试验设计] 

之“冰箱、冷柜”类

本组合料体系重要要求及说明

1、流动性要好,密度分布“尽量”均匀。

首先要考虑粘度,只有体系粘度小了,初期流动性才会好(主份平均粘度6000mPa.S以下,组合料350mPa.S以下),其次体系中的钾、钠杂离子要控制在一个低限(20ppm以内),从而可控制避免三聚反应提前,即:

体系粘度过早变大。

如果流动性欠佳,发泡料行进至注料口远端就会出现拉丝痕致使泡孔结构橄榄球化,这个位置一定抗不住低温收缩。

2、泡孔细密,导热系数要低 

 

不难理解泡孔细密是导热系数低的第一前提,此时首先考虑加有403或某些芳香胺醚进入体系(它们所起的作用是首先与-NCO反应,其生成物与其它组份互溶、乳化稳定性提升,并保证发泡体系初期成核稳定,也就是避免迸泡,从而使泡孔细密)其次聚醚本身单独发泡其泡孔结构要好(例如以山梨醇为起始的635SA比蔗糖为起始的1050泡孔要细密均匀得多,还有含有甘油为起始剂的835比1050细密,即便是所谓的4110牌号的聚醚,含丙二醇起始的比二甘醇的好。

聚醚生产的聚合催化剂不同,所生产出的聚醚性状也有差异:

氢氧化钾催化的聚醚分子量分布比二甲胺催化的要窄。

另外:

聚醚生产时的工艺控制-----温控、拉真空、PO--也就是环氧丙烷流量控制、PO原料质量、后处理等等-----也都会直接影响聚醚发泡的泡孔结构)第三,可以考虑加入一些可以改善泡孔细密度的聚酯成份。

第四,适当加入低粘度物调整总体粘度(如210聚醚)

3、耐低温抗收缩性要好 

这个无须赘言。

一是官能度,总体平均要4以上。

其次是发泡体成型后空间交联点分布均匀(直观解释是:

主聚醚反应活性尽量相差不大,连续的近似的空间结构要稳定得多。

4、粘结性好。

所谓粘结性表面上是指泡沫体与冰箱、冷柜外壳和内胆之间的粘合,其实是指泡体柔韧性,以及抗收缩性,(水份用量、降低总体羟值,添加柔性结构成分,如210、330N之类都可以改进泡沫对壳体的粘附性)

5、成本较低。

目前冰箱、冷柜行业竞争白热化,性能极佳价格昂贵的组合料没人用的起,所以我们必须为成本考虑(比如芳香聚酯价位要比聚醚的低,可以加一些。

6、安全性。

这是对环戊烷体系的特别要求(至少环戊烷不象F11那样想加多少就加多少,不难理解加多环戊烷的更具有安全隐患)

7、保证发泡生产工艺的连续稳定性 

冰箱、冷柜连续生产线一般控制很稳定,但不排除偶尔的工艺参数波动,比如料温、环境温度高个一两度,黑白料比例在小范围内波动等等,所以要求组合料有一定的“宽容性”

8、黑料配伍。

各款黑料自身性状、活性不同,那么,白料体系调整一下有时就显得异常必要。

(配合5005的没事,绝不代表与44v20可以任意切换)

主聚醚聚酯的选取方向

1、相溶性。

指“聚醚、聚酯/硅油/水/催化剂/物理发泡剂” 

所组成的体系要互溶性好,均相稳定-----至少存放一段时间不能分层。

2、官能度构成及骨架类型。

原则上说官能度越高,所发泡体的物理性能数值(尺寸稳定、抗压强度等)就越“理想”,但往往官能度高的聚醚粘度偏大(多挂PO也能降低粘度,价格又下不来),所以,平均一下,4个官能度马马虎虎可以对付了;

另外,如果聚醚体系中有芳香结构(苯环)引入,无疑也会提升泡体的物理性能。

3、反应活性 

含有伯羟基结构的聚醚(和诸如三乙醇胺之类的小分子交联剂)活性高,却多多少少会影响发泡反应的中后期流动性。

所以,其加入量一定要控制在某环围内。

4、羟值搭配。

根据水用量、黑白料比例预设,可以大体反算出主份平均羟值范围,一般为380-410mgKOH/g

5、经济性。

不仅是指聚醚、聚酯采购价格低,还应综合其他方面考虑黑白料比例,毕竟现在黑料价格高企。

6、市售采购之方便性。

好不容易调整出一个配方,结果原料市面上只是你有用别人不会问津,除非财大气粗每月用量惊人,否则配料供货能不能保障就只得看“交情”浅薄。

匀泡剂(硅油)的选择

1、与组合料其它成份的配伍性。

这个不难理解,否则,生产硅油的厂家就不会编出那么多型号了------什么F11型、141B型、环戊烷型、全水型、聚酯型、蔗糖聚醚型等等。

硅油型号选配得当,可以明显控制导热系数低限化。

2、与黑料的配伍性、核化能力。

这个关注的人不多。

其实多数情况下“泡孔不好”就是硅油对“黑白料整个体系的乳化能力不够”所致。

3、流动性。

能使发泡体系泡孔细密的硅油可以明显提升发泡流动性,同时另外一个佐证是:

发泡速度略有加快。

4、稳定性及用量。

有些硅油遇见水、碱性催化剂、含氯发泡剂或含氯阻燃剂时会逐渐变质;

有些则必须加大用量(用量2.5%以上)才会显示它是硅油。

5、价位。

能用22元/kg搞定的就不必去用进口的45元/kg,要知道每吨组合料中硅油14kg那差价就是过200元了。

水份额的确定

1、粘结性。

你水用量多,泡体表面偏脆,与壳面的粘结性就差,一般冰箱、冷柜料水用量1.7-2.3%(专指141B体系和环戊烷体系)

2、物理发泡剂体系的选取。

现在到处喊着环保,141B早就说要限量使用了,可市面下居然还有F11型(或勾兑型F11)组合料交易。

水用量只好随行论价:

F11型的---0.6/1.6, 

141B型的---1.7/2.2, 

环戊烷型的---2.0/2.4

3、经济性. 

水确实很便宜的,不过它用多了,黑料量就得加上去,于是还是不合算的机会大(自然,是使用组合料的客户买单).

催化体系确定

1、前期要求。

以前很多朋友认为乳白起发慢一些,等料子稀哩哗啦地流到各自“岗位”底下后再直发起来。

其实不然,其一:

液态料子极易从箱体缝隙中漏出去造成污物粘模;

其二:

影响泡孔细密度和整体结构,从而拔高泡体导热系数;

其三:

起发速度加快反而会加快发泡料行进速度。

一般说来,出枪乳白时间6-8秒最好。

2、中期流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