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Word文档格式.docx
《三年级数学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6×
48×
59×
34×
37×
8
97×
98×
39×
2、口答:
(1)3个十是多少?
30是几个十?
(2)4个百是多少?
400是几个百?
(3)5个千是多少?
500是几个千?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情景图: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到儿童游乐园游玩,有的玩旋转木马,有的玩碰碰车,玩得很开心,同学们你能根据这幅情景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同学讨论交流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出示坐碰碰车的图片:
1、指名学生回答从图中获得的信息,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
2、你会解决这一问题吗?
3、怎样解决?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
9=18(元)
4、如果10人座要多少钱?
5、用什么方法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0
6、小组合作讨论:
(鼓励算法多样化)
7、全班汇报交流:
(1)10个2直接相加
(2)9个2用表内乘法计算再加一个2
(3)把2×
10看成2个十相加
(二)出示玩碰碰车的图片
1、指明学生回答从图中获得的信息,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2、你会解决这一问题吗?
a)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20×
3=60(元)
b)小组合作讨论:
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c)全班汇报交流:
(1)20×
3想成20+20+20=60
(2)20个3相加
(3)2个十乘3=6个十,6个十是60。
(4)2×
3=620×
3=60
3、你觉得哪个方法快又好?
4、巩固新知:
1)出示题目:
7=20×
7=200×
7=2000×
7=
2)同桌讨论:
怎样算
3)全班交流:
4)师:
板书写出结果
2×
7=14
20×
7=140
200×
7=1400
2000×
7=14000
5)引导学生观察上述题目:
发现并找出规律
师:
根据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6)小结:
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计算时先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看整十,整百,整千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二、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十五的第1题。
教师将此题制作成口算卡让学生练习。
三、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的第2、3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五、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例1
(1)2×
10=20(元)
(2)20×
第二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5,6题。
1、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一、提出问题。
1、用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内容:
1)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2)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3)电影院售票处:
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4)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5)文具商店柜台,每盒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级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
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
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
29大约是多少呢?
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
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
30﹦240,所以8×
29的积比较接近240。
我们可以列成8×
29≈240。
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
6
49×
5
218×
4
581×
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
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
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教科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同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5、课堂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6、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的5、6题。
7、板书设计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例28×
29≈240(元)
带250元够买门票。
第三课时
练习课
练习十五中的第7、8、9、10、11、12题。
1、使学生通过训练,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2、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复习。
教师出示口算卡:
10×
2=10×
5=10×
30×
2=30×
5=30×
200×
2=200×
5=200×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五第8题。
教师出示教科书p73第8题,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
正,及时纠错。
2、完成练习十五第9题。
教师出示教科书第73页第9题。
1)先由一名学生读题。
2)师:
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
你会列算式吗?
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3、完成练习十五第7题。
教师出示教科书p73第7题后,指名学生读题,说一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教师讲要求,各小组活动。
①分小组讨论,由组长将讨论结果记下。
②小组汇报,说说是怎样想的?
③小组派代表上台板演。
学生评议。
53×
8=424(个)424>
400答:
8分钟能打完。
4、完成练习十五第10题。
先指名学生读题,说一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教师:
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使学生明确:
问题是“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
”是一道乘法估算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5、完成练习十五第11题。
教科书p73第11题为开放题,学生能写多少算多少,写对既可。
教师也可以给学生限定时间,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得最多,让写得快、写得多的同学介绍自己的经验。
6、完成练习十五第12题。
出示教科书p73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
通过这道题,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适时进行不乱花钱的品德教育。
三、课堂小结
1、今天的训练,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7、9、10题
第四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科书第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4题。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
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会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
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图出示)
美术课上,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腊笔画画。
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看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学问题?
指名回答后,师:
那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2×
3
那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探究算法,初步认知。
1、独立计算,小组交流
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算式算出来呢?
那么就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2、全班组间交流
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是怎么算的呢?
谁先来说?
可能有:
1)先把12分成10和2,然后算2乘3等于6,再算10乘3等于30,30再加上6等于36。
(结合学生的汇报同时作相应的板书)
2)先用10乘3等于30,然后算2乘3等于6,最后算30加6等于36。
12
×
3
36
如果有学生列竖式,教师展示:
这是什么呀?
你们认识吗?
学生回答后,师:
是的,这确实是一个乘法竖式。
(边板书边说竖式的写法)乘法竖式一般先写第一个
因数,再在它下面写第二个因数,末位要对齐,还要写上乘号。
教师:
那你们知道怎么算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边板书边小结:
12……因数
3
……因数
36……积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2
3=6,表示6个1所以6要写在个位,然后用3乘十位上的1,表示3个十,写在十位上。
原来用竖式算的时候,以前就会算了,只不过在写法上有些不一样。
我们已认识了乘法竖式,想不想用它来算两道啊?
3、及时练习。
那我们就用竖式的方法来算两道题吧!
(两学生板演)
12×
4= 213×
3=
算好后向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完成后,学生汇报,及时纠错:
4、小结算法。
好,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我们又发现了新问题,我们也想出了办法。
那么一个数乘一位数用竖式计算是怎么算的呢?
我们能总结总结吗?
师生共同小结。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基本练习(练习十六第2题,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师:
我们知道了用竖式计算一个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下面就用几道来算算,我们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重点关注计算有误的学生)
2、应用练习(练习十六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啊?
五、板书设计:
12
3……因数
36……积
第四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教科书p76例2,练习十七的第1、2、3题。
授课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