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索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1727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锚索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锚索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锚索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锚索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锚索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锚索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锚索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锚索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锚索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7.环保措施9

 

1.编制依据

⑴人民会堂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图设计。

⑵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市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地质勘察一标段人民会堂站区间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设计图。

⑶有关地铁、轻轨交通工程设计规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及安全技术规程等。

⑷针对人民会堂站及青岛火车站工程进行的施工调查结果。

⑸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设备配备能力。

2.工程概况

本站位于大学路与太平路交汇路口北侧,西北侧紧邻人民会堂,南侧和西侧有7棵古银杏树。

车站全长144.4m,标准段总宽18.9m,设备用房全部外挂于东侧空地。

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K1+538.059,车站起点里程K1+467.259,车站终点里程K1+611.659。

有效站台长120米,宽10米。

车站采用岛式站台,标准段为地下二层二跨矩形断面,高度为13.1-14.3米,覆土2.2-4.5米,车站底板位于微风化岩层。

3.水文、地质资料

3.1工程地质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

第1层杂填土:

杂色,稍湿,松散,主要成分为人工堆填的粘性土混砂土,含少量碎石、砖块,地面为10~30cm厚的水泥面。

该层在场地内分布广泛,,厚度0.50~2.40m,平均厚度1.57m。

(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第5层中粗砂、粗砾砂:

黄褐色~灰褐色,湿~饱和,松散~稍密,石英~长石质,分选一般~较好,磨圆一般~较差,粘性土含量一般约5~20%,局部夹有粉砂薄层,含少量碎石。

该层在场地内分布广泛,大部分钻孔均有揭露,该层实测标贯击数8.0~13.0击,平均10.2击。

层厚度0.50~4.10m,平均厚度1.75m。

第51层粉质粘土:

灰黑色~灰褐色,流塑~软塑状,高压缩性,干强度中等,韧性高,含有少量砂粒。

该层仅在ZX02-09钻孔揭露,厚度1.30米。

该层实测标贯击数4击。

(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

第11层粉质粘土:

黄褐~褐黄色,可塑~硬塑,含少量砂砾,具中等压缩性,见有铁锰氧化物及结核,夹有灰白色高岭土条带,韧性高,干强度高,切面稍有光泽。

该层在场地内分布广泛,大部分钻孔均有揭露,该层实测标贯击数8.0~21.0击,平均12.5击。

层厚度1.10~6.60m,平均厚度2.95m。

第12层含砂粘性土:

黄褐色,硬塑状为主,局部可塑,土质组成主要由粘性土及砂粒组成,具中等压缩性,见有铁锰氧化物及少量结核,夹有灰白色高岭土条带,含较多中砂粒,偶夹块石。

该层在场地内分布广泛,大部分钻孔均有揭露,该层实测标贯击数10.0~25.0击,平均17.6击。

层厚度0.80~4.30m,平均厚度2.09m。

第121层粗砾砂:

黄褐色,湿,局部夹有少量粘性土,磨圆一般,大部分呈次棱角状,主要为花岗岩风化砂。

该层仅在ZC02-07、ZX02-06见有分布,层厚均为0.9m。

3.2基岩

基岩主要为燕山晚期(γ53)侵入花岗岩为主,部分燕山晚期(γ53)侵入脉岩,岩性为煌斑岩、花岗斑岩呈脉状穿插其间。

(1)燕山晚期花岗岩(γ53)

按风化程度划分为全风化带、强风化岩带、中风化岩带和微风化岩带,各带(亚带)的工程特征详细描述如下:

第15层花岗岩全风化带:

呈黄褐色,原岩组织结构已风化破坏,长石矿物大部分风化成粘土矿物,岩芯呈坚硬土状。

第16上层强风化上亚带花岗岩:

浅肉红色~黄褐色,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见少量黑云母和角闪石等暗色矿物,除石英外长石等矿物大部分风化为粘土矿物,施工中采用合金工艺清水钻进平稳,进尺较快。

该层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岩芯手捻呈砂土状。

该层岩石坚硬程度为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第16中层强风化中亚带花岗岩:

浅肉红色,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岩芯呈岩夹土或半岩半土状,标准贯入试验所带岩芯手捻呈砂砾状,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见少量黑云母和角闪石等暗色矿物,除石英外长石等矿物大部分风化为粘土,施工中采用合金钻进工艺钻进平稳,进尺较快。

该层岩石坚硬程度为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第16下层强风化花岗岩下亚带:

浅肉红~肉红色,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岩芯手捻呈砂砾~角砾状,标准贯入试验跳锤,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见少量黑云母和角闪石等暗色矿物,除石英外长石等矿物大部分风化为粘土,施工中采用合金钻进工艺钻进平稳进尺较快。

该层岩石坚硬程度为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第17层花岗岩中风化带:

肉红色,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含少量黑云母和角闪石等暗色矿物,节理裂隙发育,以构造、风化裂隙为主,节理裂隙面见少量暗色矿物侵染,岩芯呈碎块~短柱状,锤击声脆,锤击不易碎,施工中采用金刚石工艺钻进,进尺较慢。

该层岩石坚硬程度为较软岩~较硬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第18层花岗岩微风化带:

肉红色,粗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碱性长石、斜长石和石英,碱性长石含量约40~60%,斜长石含量约10~30%,石英含量约25~30%。

岩石新鲜,矿物多未蚀变,仅节理面矿物有所蚀变,节理不发育,岩芯较完整,坚硬,锤击声脆,岩样多呈短柱~长柱状。

后期岩脉侵入段节理较发育,多为高角度节理,岩体较破碎,岩样呈块状。

该层岩石坚硬程度为较硬岩~坚硬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Ⅲ级。

(2)燕山晚期侵入岩脉(χ53)

第151层全风化带煌斑岩:

黄褐色,原岩风化强烈,结构构造已完全破坏,岩芯呈粘土状。

第161层强风化带煌斑岩:

灰黄色~黄褐色,矿物成分主要由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等组成,且大部分风化成粘土矿物,岩芯水泡软化崩解,受水浸泡手捻具有塑性。

该层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第171层中风化带煌斑岩:

灰黄色、黄褐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由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等组成,原岩风化强烈,节理裂隙较发育,主要为构造节理和风化裂隙,裂隙面呈黑褐色,矿物部分高岭土化,岩芯呈碎块~块状,裂隙面见铁色浸染,局部夹有粘土矿物。

该层岩石坚硬程度为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第181层微风化带煌斑岩:

灰绿~灰黑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由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组成,斜长石含量约为50%,角闪石含量约为35%,石英含量约为1%,基质为细粒~隐晶质结构。

矿物新鲜,岩体较完整,岩样多呈短柱~长柱状,部分碎块状,岩质坚硬,锤击不易击碎,部分易沿节理面开裂。

该层岩石坚硬程度为较硬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Ⅳ级。

第182层微风化带花岗斑岩:

肉红色,细粒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局部节理裂隙发育,以构造、风化裂隙为主,节理裂隙面见少量暗色矿物侵染,岩芯呈块~短柱状,施工中采用金刚石工艺进尺速度缓慢。

该层岩石坚硬程度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Ⅳ级。

3.3水文

1、第四系空隙水

主要含水地层为第层中粗砂、第层含砂粘性土层,第层中粗砂层属中等透水层,第层含砂粘性土属弱透水层。

其在垂向上分布及埋藏条件受松散层分布、厚度、坡度制约与下部的基岩裂隙水有一定的联系。

2、基岩裂隙水(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水)

风化裂隙水主要水力性质表现为潜水,赋存于结构已大部分破坏、节理裂隙极为发育的全风化-强风化花岗岩及节理裂隙较为发育的中风化花岗岩中。

地下水在基岩中的赋存量较小,迳流条件也差,透水性弱。

据抽水试验数据,强、中风化岩层属弱透水层。

由于该类岩层的涌水量和透水性主要有其裂隙所控制,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因此并不能否定局部有较大涌水量的可能。

构造裂隙水力性质表现为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断裂带两侧的构造影响带、花岗斑岩、煌斑岩等后期侵入的脉状岩脉挤压裂隙密集带中,呈脉状、带状产出。

构造裂隙含水层的分布及其透水性受构造裂隙发育控制,在地层中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并不能否定局部有较大涌水量的可能。

地下水在II类环境干湿交替下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

地下水按地层渗透性对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性;

地下水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

地下水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

水、土对建筑材料的防腐,应符合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

a、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12.2条表12.2.1,根据SO42-含量按Ⅱ类环境类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

b.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12.2条表12.2.2中按地层渗透性(A为直接临水或强透水层中的地下水,B为弱透水层中的地下水),根据PH值、HCO3-含量、侵蚀性CO2含量判断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

c、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12.2条表12.2.4,根据C1-含量判断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的腐蚀性。

地下水在Ⅱ类环境干湿交替作用下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

地下水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

4.施工目的

5.施工

5.1施工工序

⑴、锚孔测放

边坡施工边挖边加固,即开挖一级,防护一级,不得一次开挖到底。

根据各点工程立面图,按设计要求,将锚孔位置准确测放在坡面上,孔位误差不得超过±

0.2m。

如遇既有刷方坡面不平顺或特殊困难场地时,需经设计监理单位认可,在确保坡体稳定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定位精度或调整锚孔定位。

⑵、钻孔设备

钻孔机具的选择,根据锚固地层的类别、锚孔孔径、锚孔深度、以及施工场地条件等来选择钻孔设备。

岩层中采用潜孔冲击成孔;

在岩层破碎或松软饱水等易于塌缩孔和卡钻埋钻的地层中采用跟管钻进技术。

⑶、钻机就位

锚孔钻进施工,搭设满足相应承载能力和稳固条件的脚手架,根据坡面测放孔位,准确安装固定钻机,并严格认真进行机位调整,确保锚孔开钻就位纵横误差不得超过±

50mm,高程误差不得超±

100mm,钻孔倾角和方向符合设计要求,倾角允许误差位±

1.0°

,方位允许误差±

⑷、钻进方式

钻孔要求干钻,禁止采用水钻,以确保锚索施工不致于恶化边坡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保证孔壁的粘结性能。

钻孔速度根据使用钻机性能和锚固地层严格控制,防止钻孔扭曲和变径,造成下锚困难或其它意外事故。

⑸、钻进过程

钻进过程中对每个孔的地层变化,钻进状态(钻压、钻速)、地下水及一些特殊情况作好现场施工记录。

如遇塌孔缩孔等不良钻进现象时,须立即停钻,及时进行固壁灌浆处理(灌浆压力0.1~0.2MPa),待水泥砂浆初凝后,重新扫孔钻进。

⑹、孔径孔深

钻孔孔径Φ=130mm、孔深要求不得小于设计值。

为确保锚孔直径,要求实际使用钻头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孔径。

为确保锚孔深度,要求实际钻孔深度大于设计深度0.2m以上。

⑺、锚孔清理

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钻,要求稳钻1~2分钟,防止孔底尖灭、达不到设计孔径。

钻孔孔壁不得有沉碴及水体粘滞,必须清理干净,在钻孔完成后,使用高压空气(风压0.2~0.4MPa)将孔内岩粉及水体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

除相对坚硬完整之岩体锚固外,不得采用高压水冲洗。

若遇锚孔中有承压水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