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考思品专题学法用法依法自护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1615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中考思品专题学法用法依法自护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北中考思品专题学法用法依法自护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北中考思品专题学法用法依法自护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北中考思品专题学法用法依法自护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北中考思品专题学法用法依法自护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中考思品专题学法用法依法自护文档格式.docx

《河北中考思品专题学法用法依法自护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中考思品专题学法用法依法自护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中考思品专题学法用法依法自护文档格式.docx

(1)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休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2)法律的特征: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的最本质的特征);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与道德、纪律、规章的区别: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而道德则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纪律规章则是由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制定的;

②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而道德则是依靠奥论、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好、维护的,纪律规章则是依靠一定的杜会组织或团体来维持和维护的;

③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而纪律规章则只要求本单位本团体本组织的成员或者进人一定场合的人们必须遵守;

而道德则通过人们的自律或社会舆论对人们的行为起约束作用。

3、【拓展】为什么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或辨析:

治理国家只需要道德,不需要法律。

(1)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相辅相成:

①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

②社会主义道德补充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

(2)法律和道德各有区别,不能互相代替: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

所以我国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2012年江苏徐州)我们在生活中会受到诸如“严禁考试作弊”“公共场所严禁吸烟”等规定的限制。

这是因为( 

A.凡被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B.维护良好秩序必须限制自由

C.法律比道德更有约束力 

D.不以规矩难成方圆

(2012年湖北荆门)在我国,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表明(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的

(2012年湖南常德)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把“酒驾入罪”纳入其中,并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

5月9日晚,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因醉酒驾驶造成四车追尾,后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刑事拘留。

最后法庭判决:

高晓松犯危险驾驶罪,拘役六个月,罚款四千元。

这体现了法律( 

) 

A.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对明星具有特殊的约束力 

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2012年山东烟台)张某在某商场购买到一件劣质商品,向消协投诉,经消协依法调解,张某获得了赔偿。

某公安局抓获一名抢劫犯,由检察院提起诉讼,该犯受到刑罚处罚。

这些事例告诉我们( 

A.我国法律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范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B.我国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C.我国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D.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能做,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012年陕西)2012年5月18日,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走私犯罪集团首要犯罪分子赖昌星作出一审判决,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这说明( 

A.法律是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B.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C.凡是违法行为必受刑罚处罚

D.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法律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青少年要学法、用法、守法,培养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1、我国法律的本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我国法律体现了人民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

2、法律作用:

(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为人的行为方式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保护作用(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的生活的“卫士”;

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1)法律的规范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

即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2)法律的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稳定。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

3、对法律的责任态度——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守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法制观念/法律意识

(1)守法:

法律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我们要树立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

正确行使合法权利,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2)用法: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护自身法律权益。

1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我们不能忍气吞声,这样会纵容违法犯罪行为。

2我们也不能以牙还牙,采用不法手段,否则不仅不能维护自身权益,而且将受到法律制裁。

3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应该应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身法律权益。

(3)护法:

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应尽责任和义务,这样既能保护自己的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

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不仅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还要有自我保护的智慧和方法)

4、国家打击违法犯罪的案例体现了哪些观点:

①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②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③我国法律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2012年湖北张家港)2011年2月,铁道部长刘志军因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而东窗事发,被免去党组书记职务,接受调查,等待他的一定是法律的严惩。

这从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角度说明( 

A.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B.法律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D.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2012年湖南株洲)在十字路口,尽管车杂人多,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结果有条不紊,道路畅通无阻。

A.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B.法律能制裁违法犯罪

C.法律既有规范作用又有保障作用 

D.规则是人们做事所依据的标准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用道德和法律的标准分辨是非善恶。

●面对是非善恶,作出正确选择。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违法及违法的类型。

●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认识其对青少年的危害。

●青少年要培养和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做守法的合格公民。

●“黄、赌、毒”是和“法轮功”的表现及危害。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1、违法行为的含义和种类

(1)违法行为的含义——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分类:

①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违法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②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和社会危害性来划分,可以将违法行为分为:

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较小,因而被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而刑事违法行为被称为严重违法行为,也就是犯罪行为。

③违反宪法的行为同样是违法行为,也要受到追究。

违法行为的类别及其法律后果:

(见下表)。

(判断属何种违法行为可从情节的严重性、社会危害程度、和违反的法律、受到的处罚等方面进行判断)

违法行为的类别

违反的法律

受到的处罚

一般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法律法规

受行政制裁(例:

警告、拘留、罚款、劳动教养)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法律法规

承担民事责任(例:

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严重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刑法

受刑罚处罚(或承担刑事责任)(例: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2、犯罪的含义及三个特征

(1)犯罪的含义——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的基本特征:

①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②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③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犯罪的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犯罪与非犯罪的标准。

3、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①对社会的危害程序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较轻,犯罪对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②应受的处罚不同,一般违法行为承担行政或民事责任,犯罪触犯刑法,受刑罚处罚。

(2)相同点:

一般违法与犯罪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有着密切联系:

①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②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错误的和危险的,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加以改正,发展下去很可能导致犯罪。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一般违法行为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的联系(或:

从犯小错发展到违法犯罪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加以改正,发展下去很可能导致犯罪。

从犯小错发展到违法犯罪案例的启示:

青少年要加强品德修养,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认识到:

(同上联系)

4、什么是刑罚?

刑罚有哪些类别?

(1)刑罚的含义: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手段。

(2)我国刑罚的种类可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①主刑是对犯罪分子使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

②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附加刑既可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又可独立适用。

5、什么是“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1)不良行为——①旷课、夜不归宿;

②携带管制刀具;

③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④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⑤偷窃、故意毁坏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