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请成立环境监测中的申请报告.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135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申请成立环境监测中的申请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申请成立环境监测中的申请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申请成立环境监测中的申请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申请成立环境监测中的申请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申请成立环境监测中的申请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申请成立环境监测中的申请报告.doc

《关于申请成立环境监测中的申请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申请成立环境监测中的申请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申请成立环境监测中的申请报告.doc

关于申请成立环境监测站的申请报告

贵州大学:

环境应急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基础和信息源泉,是为环境管理、环境科研、环境统计服务的,是为经济建设和会发展服务的。

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应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出发点,以满足环境管理现代化需要为方向,用科学的数据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状况和变化规律,说清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多年来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证明,环境应急监测是环境管理的有力支撑,提供科学准确的环境应急监测数据是广大群众生活生产的重要依据。

在做好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环境应急监测注重加强环境质量变化规律分析、环境质量变化原因分析和总量分析,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西方发达国家环境应急监测开展得较早。

1979年美国就成立了联邦紧急事故管理署(FEMA),负责紧急事故的准备、应对及事后重建和修复。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也发布了“化学品事故排放风险管理计划”。

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地区及紧急事故意识和准备计划”(即“APELL”计划),该计划旨在提高公众对环境污染事故的了解和认识,帮助他们应对环境紧急事件。

欧洲也有污染事故管理条例,涉及环境、工业、农业、金融、教育等诸多领域,并强调要对造成污染事故的责任方实行经济制裁。

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均设有环境应急机构和系统。

为了对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这些国家研究开发了大量的应急监测技术和方法,并建立了多种以数学计算为基础的事故处理模型和仿真系统,使环境污染事故的管理制度化、定量化。

国外的应急监测仪器种类繁多,有快速检测管、检测箱和便携式应急监测仪等。

检测管和检测箱是在应急监测早期使用的产品,现在大多数国家已进入便携式现场应急监测仪器的发展阶段。

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分析仪器小型化成为可能。

发达国家生产的现场分析仪器体积小、重量轻、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性能指标接近或达到实验室台式分析仪器的水平,而能源和溶剂的消耗却大大减少。

现场分析仪器实现了对污染源的连续监控,使区域环境污染的网络应急监测成为可能。

美国V.Majidi等提出微传感器是仪器小型化的重点,并对不同类型分析仪器的最小尺寸、分析对象、仪器检测限与仪器尺寸的关系等问题做了讨论,他预言:

未来的环境分析将是一个由多个小型仪器组成的网络,每个仪器都是一个采样、前处理、分析、数据处理的集成单元,相当于一个微型实验室(lab2on2a2chip)。

这些单元对污染物自动采样、分析,并通过工作平台与中控室进行联络和通讯,中控室通过汇总网络中所有应急监测点的数据,得到该地区污染物分布情况。

O.A.Sadik等专家也有类似论述,并提出电化学及生物传感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H.Gardoniers等对几种微型流体系统进行了研究;法国ARCOBLEU计划使用高科技传感器汇同先进的通讯系统为防治海洋的污染事故提供决策支持。

目前,国外利用便携式仪器进行环境常规污染物如CO、NO、COD等的应急监测方法早已成熟,便携式气相色谱(GC)作为现场分析仪器也已使用多年[15~20],最近在常用的氢火焰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光离子化检测器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声表面波检测器(SAW),这种智能化的传感器可以通过“训练”,像人的鼻子一样辨别出不同的气味,又称“电子鼻”,它与快速色谱技术联用,可以对气体样品进行快速的采集和分析,另外,实验室的样品前处理设施也正逐渐趋于小型化,并用于野外分析,例如英国R.Peggy等使用超临界萃取仪现场萃取了土壤中的多环芳烃(PAH),其提取效率可达索式萃取的80%。

美国的S.Bowadt等也使用了同样方法在野外对土壤样品进行了前处理,并用便携式GC测定了其中的多氯联苯(PCB)和PAH,现场分析结果与实验室经典分析方法所得结果相一致。

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GC/MS)是实验室进行有机物定性、定量的有力工具,近年来,关于车载/便携式(GC/MS)用于野外现场分析的报道很多。

如英国C.S.David等使用飞行时间质谱(TOFMS)实时测定了苏格兰Eskdalemuir的大气颗粒物,该仪器捕捉到气溶胶颗粒密度、尺寸及化学组成的快速变化。

意大利M.Maione等用带有预浓缩装置的GC/MS在野外连续应急监测了大气中的挥发性卤代烃,样品浓度从几个ppt到几百个ppt。

英国G.Salisbury使用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TR2MS)现场测定了大气中的有机物。

美国Hapsite公司研制的便携式GC/MS只有16kg重,可由人背着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测试。

生物技术的应用是国外应急监测仪器发展的另一个热点。

美国O.A.Sadik报道可以使用生物传感器对化学、生物毒物做早期预警和野外快速筛选,认为单芯片免疫法、DNA单芯片分析和单细胞生物传感等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西班牙J.A.Gabalon等使用免疫试纸法测定了水中阿特拉津,他利用止动P膜和碱性磷酸酯上的多细胞系抗体做酶的示踪物,对水中阿特拉津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通过条件优化,测定时间仅为10min,阿特拉津的检测限可达10μg/L。

英国R.Peggy使用免疫法在野外半定量测定了土壤中的PAH,确认该方法是一种可靠的筛选技术。

发达国家的应急监测质量保证系统也非常健全。

如美国EPA要求应急监测数据必须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准确性和一定的精密度,应急监测方法要与标准分析方法比较,同时还要考虑方法的检出限、定量限和正、负误差等。

国内环境应急监测形式:

我国应急监测起步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

20世纪末,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污染事故的发生率直线上升,引起了国内各界的关注。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指示要建设既能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实施统一协调、现场快速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理,又能对污染隐患进行监控和警告的应急响应系统,并于2002年成立了环境应急事故调查中心。

全国一些省级应急监测站和市属应急监测站纷纷展开应急监测技术开发工作,有的单位现已配备了应急监测车。

然而,国内的应急监测仪器普遍比较落后,大多数应急监测单位主要使用实验室仪器和进口检测管进行应急监测。

如胡玢介绍了日本光明化学株式会社北川式131型无机和196B型有机气体检测管的测定原理和操作步骤,并报道了使用这种检测管进行环境污染事故中大气污染物的应急监测案例,魏东明和李思悦等也有类似论述。

国内使用较多的还有德国德尔格公司的快速检测管。

进口检测管虽然可以快速地进行环境污染物的测定,造价不高,操作安全,但所能测定的污染物种类有限,通常仅限于一些常规分析项目,如SO2、NH3、CO、NO、NO2等,另外检测管法重点在定性,其定量精度通常不很理想。

实验室分析仪器精度较高,方法成熟,但现场采样带回实验室分析所用时间较长,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样品的组分和浓度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分析结果不能反映现场情况。

国内有些应急监测单位配备了单项快速测定仪进行应急监测。

这些仪器大多使用特定传感器进行测定。

如Dreager的气体检测仪,美国REA公司的VOC测定仪等。

李吉生使用美国HACH公司DR/2000型便携式水质快速分析仪测定了水中氰化物,该方法比常规分析快速,不需要水、电设施,而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不受损失。

宋正华等使用自制的化学发光流动传感器装置测定了水和空气中的甲醛。

便携式GC可以进行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成分分析,是应急监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我国部分环境应急监测单位已装备了便携式GC,但在这方面的应用报道很少。

便携式GC/MS和免疫分析法的应用几乎为空白。

应急监测软件方面的研究相对进行得较快。

李思悦、俞宁等研究了大气应急监测中污染物的扩散预测模式,丁振华提出了应急环境污染事故均匀河段的污染物扩散模式,许健等对地理信息系统和专家系统技术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的应用做了探讨,冯文钊等研究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警网络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国内的污染物扩散模式研究大多数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2293)为依据,缺乏多种模式的研究比较及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检验。

另外,如何使整个应急响应系统更加集成化、高效化、科学化和智能化是软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环境应急监测对于防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在事前预防、事中检测到事后恢复的各个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应急监测,才能为事故处理决策部门快速、准确地提供引起事故发生的污染物质类别、浓度分布、影响范围及发展态势等现场动态资料信息,为事故处置快速、正确决策赢得宝贵的时间,为有效地控制污染范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将事故的损失减到最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没有科学先进的应急监测手段,综合决策和环境管理就没有科学依据,污染减排就缺乏有力支撑,难以对当前复杂的环境形势做出准确判断,特别是如果预警应急监测跟不上,就可能在出现突发污染事件时措手不及,应对无方,甚至对群众健康、经济运行、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造成影响。

面对近几年突发性污染事故频繁发生、污染纠纷增多的趋势,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将在我校成立环境应急监测站,以环境质量应急监测、污染源监督性应急监测和预警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为重点,望校党委批准为盼!

申请人:

申请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经验 > 美容化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