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0594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武传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武传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武传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武传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武传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武传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docx

《苏武传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武传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武传教学设计教案Word格式.docx

  1.分析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探讨苏武的反抗方式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理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真正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历史故事。

作为汉武帝的使臣,苏武受命出使匈奴。

由于副使参与匈奴内部谋反,苏武遭到牵连。

在自杀未遂、劝降不成的情况下,他被单于发落到遥远的北海,开始了牧羊人的生涯。

唐代的温庭筠曾写过一首《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该诗颂扬了富有民族气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的苏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苏武传》。

二、推进新课

  班固(32~92),东汉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

父亲班彪是一个史学家,曾作《后传》六十五篇来续补《史记》。

《汉书》就是在《后传》的基础上完成的。

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随从车骑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参与谋议。

后因事入狱,永元四年死在狱中。

那时《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成,汉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补作,马续协助班昭作了《天文志》。

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继《史记》以后出现的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因此历史上常把司马迁和班固并列,《史记》和《汉书》对举。

《汉书》的体例与《史记》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

《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

它的记事始于汉高祖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

三、创设氛围

  师苏武是汉朝史臣,怎么会到冰天雪地的北海牧羊呢?

苏武到底经历了哪些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

苏武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同学们,为打开心中的这些疑团,请先阅读课文书下注释疏通大意,有疑问处做好记号。

  (学生阅读注解疏通大意)

  师又到了“答记者问”时间了,欢迎同学们踊跃发问。

  生第1段“匈奴使留在汉者”,注解解释为“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可否据此判断这句是定语后置句呢?

  师你对问题的分析推断思路很好。

大家应该还记得我们刚学过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也有一个类似的句子:

“求人可使报秦者”,结构与“匈奴使留在汉者”相同,这两句都是定语后置句。

  生第5段:

“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这句话该怎么翻译?

  师有几个地方要解决:

“且”为“况且”之意,“使”后省略了代词“你”,“不平心持正”就是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

可以整句翻译出来吗?

  生是不是这样:

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

  师很好。

  生第7段:

“今得杀身自效”是什么意思?

  师请我们的课代表回答你吧。

  生我试试吧。

应该是“现在能有机会牺牲生命报效朝廷”的意思。

  师翻译得流畅准确,哪位同学若还有翻译难题请找他。

  生最后一段:

“前以降及物故”怎么解释?

  生老师我也不会,请您解答好吗?

  师不要紧。

人非圣贤,哪有万事皆晓的道理。

我们来看看,难点就在这个“以”字上。

这里的“以”是个通假字,注解没有标出,通“已”,“已经”的意思,再结合注解,意思就是:

除了已降及已死的外。

四、知识拓展、提升

  师解决了“疑难杂症”后,现在分几块“自留地”给大家包干:

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请各组派代表来认领。

  (各组派代表认领,归纳文言知识)

  (学生代表发言)

  生我们组找的是通假字,书下注释共有9个,加上老师补充的一共是10个。

  

(1)畔主背亲(“畔”通“叛”,叛变。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6)请毕今日之(“毕”通“欢”,欢聚。

  (7)因泣下霑衿(“霑”通“沾”,“衿”通“襟”,衣襟。

  (8)与武决去(“决”通“诀”,诀别。

  (9)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生我们组归纳的是词类活用:

  

(1)宜皆降之(降,使动用法。

  

(2)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

  (3)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

  (4)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

  (5)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作动词。

  (6)得夜见汉使(夜,名词作状语。

  生我们组归纳的是古今异义。

  

(1)置币遗单于(古义:

财物、礼品;

今义:

货币)

  

(2)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古义:

临时充任;

虚假)

  (3)皆为陛下成就(古义:

栽培、提拔;

事业上的业绩)

  (4)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

责备;

躲闪、避开)

  (5)虞常引张胜(古义:

牵攀、招供;

牵引、引导)

  师同学们可以选择例子填在练习二的表格里。

  生我们找的是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②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定语后置句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3)宾语前置句

  ①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②子卿尚复谁为乎?

  (4)被动句

  ①见犯乃死

  ②幸蒙大恩

  (5)省略句

  ①使牧羝(“使”后省略宾语“之”)

  ②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谋反”后面省略介词“于”)

  (老师给出重要句子翻译)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见犯乃死,重负国。

  (3)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4)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5)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6)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7)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8)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教师指名学生翻译,并点出翻译的语言)

  明确:

  

(1)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2)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

  (3)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4)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

  (5)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6)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

  (7)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十几家,安危不可预料。

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

  (8)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知识提升

  师文字疏通完毕,请同学们思考,课文可以分为那几个部分?

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介绍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

第二部分(3~8段)写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

第三部分(9~10段)简介苏武被放回汉朝的经过。

  师你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生应该是按时间顺序吧。

  师很好,给自己一点自信心就更好了。

同学们能为每个部分拟个小标题吗?

  (要求在七个字以内,教师择优板书)

【教学反思】

  师本文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作业布置】

  师苏武的故事的确悲壮崇高,令人感动,回去后请大家用现代汉语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复述文段。

下课!

【第二课时】

  【指定学生复述课文】

  生汉武帝晚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不巧却碰上匈奴内部发生叛乱,由于叛军内部有人告密,很快就被匈奴首领一举歼灭。

副使张胜因为与叛军头领虞常意欲劫持匈奴单于的母亲,因而单于迁怒所有汉朝史臣,无辜的苏武也因此受到牵连。

苏武为保名节两度自杀,虽然未遂,却坚定了单于要劝降苏武的决心。

单于先派了丁灵王卫律去劝降,没有成功,他本人也被苏武痛骂一顿。

单于便将苏武放逐冰天雪地的北海,让苏武放牧公羊,只有当公羊生下小羊的时候,苏武才能回来。

苏武历尽艰辛,渴了喝雪,饿了挖草根,不论坐卧起身都时刻拿着汉节。

后来单于又派了投降匈奴的李陵去劝降,李陵虽与苏武有故交,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动苏武,却被苏武的民族大义感动得泣下沾襟。

最后,汉昭帝继位,汉朝与匈奴恢复邦交,在胡地呆了十九年的苏武才得以回到自己的祖国。

  师这位同学的复述非常简明扼要,我们难道不应该给点掌声吗?

  (学生鼓掌)

  师班固的《汉书》虽然在体制上承袭司马迁的《史记》,但班固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艺术才华绝不逊于司马迁。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非常善于抓住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这些细节描写的句子,说说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个性特征。

  【学生阅读圈画,教师巡视】

  生第5段,卫律劝降苏武时“举剑拟之”,“武不动”,这“不动”两字充分显示了苏武视死如归的精神。

当卫律以富贵诱惑他时,“武不应”,“不应”二字体现了苏武“富贵不能淫”的高贵品质。

  生这部分写到苏武两次自杀。

第一次被“胜、惠共止之”;

第二次写了众人的反应: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这两次自杀虽然未遂,但可以看出苏武以死报国的决心,刻画了他刚烈难犯、义不受辱的坚强个性。

  生课文第6段写到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通过对艰苦考验的描写,表现了苏武坚忍不拔、历久不变的爱国意志。

  师这两个同学的发言很有趣:

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自杀,后来被流放北海又想方设法活下去,这是否矛盾呢?

  生不矛盾。

  师为什么?

请说说理由。

  生我觉得不论是自杀还是求生,这都是苏武的反抗方式。

他自杀,为的是不给国家带来耻辱,正如他自己所说“见犯乃死,重负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