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30490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劳动力配置复习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影响和决定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2)按照第一、二、三产业的顺序配置劳动力资源;

(3)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特殊性还在于劳动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

(4)社会性;

(5)经济性;

(6)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4.系统是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且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集合体。

它具有

(1)集合性;

(2)相关性;

(3)目的性;

(4)环境适应性的特点。

(多)

5.从宏观劳动力配置的角度看,系统科学方法论具有以下特征:

(1)综合性;

(2)整体性;

(3)定量性;

(4)最优化;

(5)另外具有有效性、信息化、人—机系统最佳处理问题方法等特点。

1.宏观劳动力配置的研究内容?

P4

答:

1)不同制度下劳动力资源配置问题

2)根据一定的价值尺度和福利目标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及其决定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如何从制度层面上改善劳动力配置的政策建议

3).历史地分析劳动力资源配置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动,制度变迁的相互关系

4.实证分析方法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单选)P7

5.规范分析是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评价经济主体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制度和政策的效率高低,它所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P7

第二章宏观劳动力配置原理

1.劳动力:

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名)

2.劳动力资源:

也被称为人力资源、劳动资源,它是指一定范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点上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称。

劳动力资源包括现实劳动力资源和潜在劳动力资源两部分。

3.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等资源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能动性;

(2)具有资本和自然资源的双重属性;

(3)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重性;

(4)具有时效性。

4.劳动力配置:

是指社会经济中全部劳动力资源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的分配比例及使用情况。

5.劳动力配置规律:

是指劳动力在各产业、各部门、各行业、各劳动岗位之间的分布次序和数量变动的规律性。

6.”帕累托改进”是指在现有的资源配置基础上,对各种资源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比例,规模,素质等加以调整,以促进整体效用水平的提高.(名)P14

6.我国三次产业的范围划分:

(1)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2)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3)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7.影响和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有哪些?

(综)

(1)物质技术因素;

物质技术因素是与生产资料的发展水平和利用情况有关的诸因素。

物质技术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主要有:

①劳动手段;

②能源;

③劳动对象;

④生产工艺;

⑤生产力布局。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

劳动力生产要素是所有生产要素中最积极、最革命的要素,它的利用状况直接决定着其它生产要素的开发和利用程度。

②劳动者的劳动态度;

劳动力的产出与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呈正相关关系;

③劳动组织;

有效的劳动组织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调动劳动者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④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

⑤劳动者的生活条件。

(3)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①一些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天然资源等也会影响到劳动生产率。

恶劣的自然条件会增加物力、财力的消耗,而良好的自然条件则会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

②社会生产关系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社会条件之一,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产品的分配形式也不同,最终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也不同。

有效的分配制度能够调动劳动者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激发劳动者的热情,提高劳动生产率。

8.产权结构通常具有三个基本的特点:

(1)排他性——拥有者和使用者享受资源带来的成本和收益的权利。

(2)可转让性——产权可以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进行转让。

(3)强制性——产权是受到保护而不容侵犯的。

9.影响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制度包括:

(1)户籍制度;

(2)工资制度;

(3)社会保险制度;

(4)劳动就业制度。

1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内容:

P15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

11.怎样理解劳动力产权?

答案在P25

第三章我国宏观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的历史变革

1.“三结合”的就业方针:

1980年8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劳动工作会议,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也就是提出了在全国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即“三结合”的就业方针。

2.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是国家有关行政机构和企业主管部门,根据生产建设需要,运用行政手段对在职的劳动力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进行分配和调动的制度.(名)P33

3.统包统配制度是对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员由国家统一进行安置的劳动制度.(名)P34

1.传统体制下的劳动车配置方式和特点(城市的配制问题)P30

1).对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公教人员和1952年实行民主改革后的富余人员采取”包下来”的政策,同时对官僚资本进行改造.

2).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的雇佣问题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

3)考虑到城镇中已经存在的就业压力,规定城镇企业不能到农村随便招工,如果企业确实因生产需要增加工人,一定要能过地方劳动部门的批准.

4).政府设立劳动介绍所,对失业人员进行登记,统计,实行有组织安排就业

5)采取”以工代赈,生产自救”等措施,对原有的失业人员实行救济以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同时对部分失业人员进行转业训练,为其重新就业创造条件.

2.1956年国务院在<

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

中对以往的规定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有?

P32

1).取消了”工资分”制度,实行统一的贷币工资制,

2).调整和改进了工资关系,根据技术复杂性,重要性等因素调整了工资差距;

3).改进了企业职员和工人等级制度

4).改进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务工资等级制度

5)根据各地物价及生活水平的差异,将全国划分为不同的工资区,建立了工资区类制度,边疆高,内地高;

5.统包统配制度带来的弊端?

P34

答:

1)造成了待业人员对国家的过分依赖

2)不利于计划生育政策和普及义务教育的推行

3)严重束缚了就业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

4)用人单位不能根据自身需要决定所需的劳动力

6.传统体制下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

1)1950—1957年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

2)1958—1978年劳动力资源统包统配

3)1979年至今(改革开放后)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7.(重点看)第二节中国二元经济与劳动力配置P40

劳动力配置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简答)P42

1)劳动力配置体制的二元性

2)工资收入调节双轨运行

3)城乡劳动力配置的户籍壁垒

4)劳动力产业分布特征

5)城市化与劳动力配置

8.与城市劳动力相比,“农民工”具有的品质特征:

P53

第一,农村劳动力一般从事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低技术或无技术的简单劳动,其劳动收入随劳动总量及劳动强度的增加而递增,并且弹性较大

第二,农村劳动力除根据所提供劳动的质和量取得劳动收入外,不享受来自企业的任何福利性待遇,他们与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随劳动及分配过程的结束而终止;

第三,农村劳动力对于城市工作机会的失去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与承受能力

第四章劳动力流动与配置

1.劳动力流动:

也称劳动力迁移或经济活动人口的迁移,一般具有双重含义,即地域性迁移和行业性迁移。

概括地说,劳动力流动指劳动者以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为主要动机而产生的移动。

通俗地讲,劳动力流动就是劳动力因变换工作岗位、职业或工作区域而产生的移动。

2.劳动力流动的类型:

(1)岗位之间的流动;

(2)职业之间的流动;

(3)单位之间的流动;

(4)产业之间的流动;

(5)地区之间的流动;

(6)国际间的流动。

3.劳动力流动的微观成本包括:

(1)直接成本;

(2)机会成本;

(3)心理成本;

(4)风险成本。

4.劳动力流动的收益包括:

(1)直接收益;

(2)间接收益;

(3)心理收益。

5.(注意看一下)劳动力迁移理论P61

6.乔根森劳动力流动模型的主要观点?

P67

第一,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结构的变化,是消费需求拉动的结果

第二,乔根森否认农业部门存在边际生产率为零和低于实际工资的剩余劳动

第三,农业剩余是指农业部门产品的增长高于人口的增长,即人均粮食增长率大于人口增长率

第四,在农业人口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中,工资水平并非固定,而是不断上升的

7.乔根森模型假设内容?

P68

第一,经济系统分为现代部门和落后部门

第二,落后部门的发展取决于劳动和土地,土地供给固定,且边际报酬递减,不存在资本积累

第三,现代部门的发展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工资和利润绝对额均呈上升趋势,但相对比重不变

第四,两个部门的产出随时间而自动增长,这是技术进步的结果

8.劳动力流动的经济社会效益?

P73

1)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3)流动劳动力输出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4)有利于劳动力要素比较利益的提高

5)加速产业分工和技术的转移

6)劳动力输出的产业扩张效应

7)劳动力输出的出口替代效应

第五章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

1.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P91

1)1949—1957年,以市场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

2)1958—1978年,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

3)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劳动力市场逐步得到发展

2.(注意看:

)第三节,户籍制度对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P100

3.城乡间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变化趋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P102(简)

第一,农村劳动力继续向城镇转移

第二,劳动力资源继续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

第三,劳动力资源继续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第四,劳动力资源继续流向经济收入高的行业和单位

第六章产业结构与劳动力配置

1.根据经济发展的一般经验,产业结构的演变有其内在逻辑演进序列,首先是以种植业为主导的第一产业向以制造业,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过渡,随后以运输,通信,金融,房地产和公共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将超过第二产业。

P106

2.产业结构与变业结构的互动特征:

P109

第一,产业结构的高速和升级打破了原有的就业结构,导致劳动力供需失衡,并产生结构性失业现象

第二,产业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