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全章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0159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34 大小:84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全章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全章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全章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全章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全章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全章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全章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全章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1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溶液》全章优秀教案文档格式.docx

9.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混合的综合计算.

1.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掌握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

3.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通过练习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

5.通过溶质质量分数及其和化学方程式混合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1.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

2.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如:

鱼池缺氧和增氧等,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本单元的重要溶剂——水是第四单元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物质溶解于水的微观解释,则是以第三单元的知识为重要依据,而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则是第五单元与本单元的有机结合.由于有了以上各单元的知识作为储备,才有利于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学好了本单元知识也可以为学习后面的知识打下基础.例如:

关于酸、碱、盐溶液的相关性质学习就需要以本单元的知识为基础.因此说本单元知识既是本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联系全书的一个纽带.

本单元的三个课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课题1溶液的形成》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其中涉及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这一课题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以后的教学做准备.

《课题2溶解度》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主要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可以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课题3溶液的浓度》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课题1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课题2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课题3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一定量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溶质.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这样的编排设计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本单元包括8个实验、2个探究.对其中的部分实验和活动教学建议如下:

《课题1溶液的形成》中[实验9-1]内容和操作简单,学生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因此可以把重点放在对实验现象的微观解释和溶液、溶剂、溶质概念的建立上.[实验9-2]和[实验9-3]是固-液、液-液溶解的几个例子,建议结合生活经验并充分利用书中提供的图片分析溶解情况.实验中有的物质溶解,有的物质不溶解,学生会产生疑问,有问题是一件好事,对下一课题学习饱和溶液和溶解度概念会有帮助.[实验9-4]应注意让学生看清每一步实验,实验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观察乳化现象,可与溶解现象对比,分析时应注意二者是不同的.[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应由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设计方案并绘制简图,教材中提供的实验用品及记录表对学生设计实验有提示作用,学生会根据提示设计出用温度计来测量溶解前后溶液温度变化的相关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去思考在没有或者不用温度计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溶液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学生通过探究,一方面可以认识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有放热和吸热现象,同时又能体验探究的乐趣、探讨研究问题的方法并学会检验自己设计的方法.

《课题2溶解度》中[实验9-5]和[实验9-6]学生通过对氯化钠溶于水和硝酸钾溶于水的实验现象,来得出饱和溶液的概念.[探究]——溶解度曲线,比较简单,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绘制曲线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其基本含义和数学上数轴的区别,这一点学生易引起混淆.[课外实验]——自制白糖晶体,实验比较复杂,要求的操作技巧也较高,教师应加强指导,提供一些必需品,鼓励学生动手试一试.

《课题3溶液的浓度》中[实验9-7]由于硫酸铜在水中溶解的时间比较长,建议在此可事先将硫酸铜研磨成粉末或者换成其他有色晶体(如:

红糖)效果会更好,或者在此设计问题讨论:

如何加快硫酸铜等晶体的溶解速率.[实验9-8]是一个定量实验,应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教材43页图9-19表示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可先组织学生分析各仪器的使用方法,各步骤的操作要求,例如:

托盘天平的使用与读数,量筒的使用与读数等,然后再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发现学生有错误操作时,要及时纠正并分析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

【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2.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3.建立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以及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5.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简单的计算以及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混合的综合计算.

【难点】

2.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3.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4.溶解度概念的形成.

5.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的引入.

6.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混合的综合计算.

1.本单元的课题1、2的相关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多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拿到课堂中来,以此来促进教与学的双向互动.

2.对于本单元出现的一些用微观角度来理解宏观现象,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前面出现过《物质构成的奥秘》的知识属于微观知识基础,要加以引导,其次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恰当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

可以借助多媒体软件把微观粒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宏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3.在本单元出现了由定性问题向定量问题的深入过程,学生对于定性问题(例如:

物质溶于水后可以形成溶液)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定量地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却很少思考,但在有了溶液的形成的基础知识以后,再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活动探究和讨论,也不难理解.

4.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内容比较枯燥,没有丰富的活动探究和实验来伴随,可以考虑设置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为载体,将计算融于问题的解决中,使学生有一种急于得出结果的冲动,同时要简化计算数据,将重点放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又解决了问题.例如:

可以举例说明生理盐水的配制的相关计算;

家庭洗衣服时,在衣服的漂洗过程中,用相同质量的水分次漂洗好,还是一次漂洗好等问题的计算.

《课题1溶液的形成》包含两部分内容,即“溶液”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在课前教师应了解学生有哪些有关溶液的知识,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如:

平时喝的糖水、医用生理盐水、医用葡萄糖溶液等)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溶液”这一部分内容时,探究实验贯穿始末,利用四个探究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小结的步骤,使学生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始终把生活实际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溶液的重要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例如:

在教授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这些特征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配制好的医用生理盐水出现浑浊现象时为什么不能使用?

在教授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时,应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绘制简图,然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学生通过活动和探究,一方面可以认识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同时又能体验探究的乐趣.在分析中引导学生从微观世界来想象扩散和水合的过程.

《课题2溶解度》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实验和几个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在做[实验9-5]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必须确定“一定量溶剂”和“一定温度”这两个条件,当这两个条件不变时,多数物质的溶解都有一定的限度.了解了这两点,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当物质溶解达到它的限度时,这种特殊的状态就是饱和状态,该溶液就是饱和溶液.如果条件改变,饱和溶液就有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了.另外在建立溶解度的概念时,一定要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在不同的温度下、不同的溶剂里,溶质溶解的情况,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是表示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情况,简单介绍三种情况就可以了,可不必深究.而气体的溶解度与日常生活有着非常丰富的联系,例如:

烧开水、汽水的制作工艺、鱼池缺氧和增氧等.可鼓励学生把化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考虑并提出问题,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掌握和巩固知识,例如:

炎热的夏天,鱼为什么常常会浮出水面?

打开汽水瓶盖时,常常会有泡沫冲出来的原因是什么?

《课题3溶液的浓度》内容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展开,先介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然后利用这一概念进行简单计算.在介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时,从学生的常见事物入手,由学生根

据生活经验指出这些溶液中溶质的多少,并通过设问指出这是一种粗略的表示方法,而有时需要具体的表示溶质的量,在此基础上介绍“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可分为三类: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2.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3.把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计算的关键是能准确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所以在练习中重点应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最后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在配制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总结并归纳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装瓶.

课题1溶液的形成

2课时

课题2溶解度 

课题3溶液的浓度

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1课时

单元复习教案

1课时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课时

1.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溶液、乳浊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乳化与溶解的不同.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 

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

【教师准备】 溶液:

氯化钠、硫酸铜、高锰酸钾、氯化铁.烧杯、玻璃棒、试管、药匙、蔗糖、食盐、碘、水、高锰酸钾、汽油、洗涤剂等.

【学生准备】 蔗糖及别的用品.

导入一:

【展示】 已经配制好了的几种溶液:

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让学生观察,并设疑:

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学生1:

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学生2:

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

学生3:

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

【教师引入】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