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1桃花源记优质课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9985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1桃花源记优质课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1桃花源记优质课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1桃花源记优质课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1桃花源记优质课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1桃花源记优质课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1桃花源记优质课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1桃花源记优质课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1桃花源记优质课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1桃花源记优质课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在茂盛的桃林中,一位诗人迎面走来,满怀愁绪、愤慨与无奈,曾经满怀豪情,心系天下,不料社会动乱,一片污浊。

于是他独善其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不逍遥自在;

于是他归隐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好不悠闲惬意;

于是他寄情山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用旷达的胸襟去包容命运的不济与悲哀。

今天,让我们循着这位诗人的足迹,走进桃花源,聆听诗人对理想的诉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豁然开朗(huò

)    屋舍俨然(yǎn)    黄发垂髫(tiá

o)

便要还家(yāo)阡陌交通(qiānmò

)无人问津(jīn)

间隔(jià

n)诣太守(yì

)刘子骥(jì

此中人语云(yù

2.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作品有诗《归园田居》《饮酒》,散文《五柳先生传》等。

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

他曾做过小官,但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

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或“五柳先生”。

3.背景介绍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

他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而以《桃花源诗并序》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记”相当于诗的序。

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而流传更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

4.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古今异义

①缘溪行(古义:

沿,沿着;

今义:

缘故、缘分)

②芳草鲜美(古义:

鲜艳美丽;

味道鲜美)

③说如此(古义:

像这样;

这样)

④阡陌交通(古义:

交错相通;

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

学法指导一:

针对步骤二中的指导朗读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

1.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

如:

“至于”“夫”“若夫”“盖”等。

例: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2.句首关联词后面应停顿。

然则/何时而乐耶?

3.时间状语在句首要停顿。

当/先主/屯新野。

4.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后要停顿。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5.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6.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宾语之间要作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以不停顿),以使语意明确。

先帝/不以/臣卑鄙。

学法指导二:

针对步骤二中的难以翻译的句子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两个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

对、换、留、删、补、调。

1.对,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承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

5.补,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调整语序。

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翻译时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⑤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

指妻子和儿女;

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地方)

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

不用说,更不用说;

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⑦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古义:

询问消息;

询问)

⑧遂与外人间隔(古义:

隔断,隔开;

距离)

⑨各复延至其家(古义:

邀请;

延长,延伸)

 

(2)一词多义

舍:

志:

寻:

其:

为:

(3)通假字

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一遍,教师提出学习目标,注意朗读要求。

2.指导朗读:

要求:

(1)读准字音,停顿分明,不读破句。

(2)带着感情,声音洪亮,读出韵律。

(具体是:

第1自然段读出平缓的语气,第2自然段读出探险及释然、惊讶的语气,第3自然段读出热情和惊叹的语气,第4、5自然段读出感慨的语气。

3.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认为难以翻译的句子,其他学生解答,教师点拨。

4.整体感知

(1)文章围绕“桃花源”写了哪几个部分的内容?

【交流点拨】发现桃源→进入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

(2)按渔人行踪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段):

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源。

第二部分(2~3段):

渔人在桃源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4~5段):

渔人离开桃源以及再次探访桃源未果。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课文精读 问题研讨

1.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交流点拨】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2.桃花林的自然景色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桃花源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交流点拨】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大惊”?

【交流点拨】桃源与世隔绝,年代久远。

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交流点拨】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7.“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

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8.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不复得路”?

【交流点拨】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

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步骤四 领悟主旨 探究写法

(一)领悟主旨

1.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交流点拨】

(1)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环境幽雅,风景优美——美在桃林美;

土地美;

屋舍美;

田池美;

桑竹美;

阡陌美。

(2)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桃林神秘: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神秘:

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

林中人神秘: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神秘:

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3)是一个幸福的地方——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男女:

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渔人:

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2.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请你联想桃花源人的生活与当时外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并说说“桃花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1)桃花源有着“良田美池桑竹”的秀美环境;

而外界却是战乱频繁,“烽火连三月”。

(2)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人民生活安定舒适;

而外界百姓却颠沛流离,背井离乡,国破家亡。

(3)桃花源“鸡犬相闻”,人们“往来种作”“怡然自乐”,处处是人丁兴旺、祥和愉快的氛围;

而外界百姓却饱受战火磨难,度日如年,终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总之,桃花源是一个没有阶级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家家丰衣足食的安宁美好的理想社会,表达了身处黑暗、动乱社会之中的作者对美好理想社会的向往,寄托了作者渴求自由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二)探究写法

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写法的理解。

【交流点拨】本文既具有浓烈的浪漫色彩,又有强烈而真实的感人力量。

这一方面是因为主题具有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是作者始终注意把虚构与现实结合起来,如文章首尾照应,加强了作品的真实性。

在虚景实写的同时,又实中有虚,有意留下几处似无非无,似有非有,使人费尽猜想也无从寻求答案的话题,如桃源人的叮嘱和故事结尾安排的“不复得路”“未果”等情节,虚虚实实,惝恍迷离,便是最耐人寻味之笔。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本文是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穿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

它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构思一段话,描述2050年的中国社会,然后全班同学交流。

【附: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