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论复习题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学历史教学论复习题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历史教学论复习题精品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有利于发挥知识的较用。
5、教学内容过程化:
就是教师将教科书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时,必须对教科书内容进行过程化的加工,即进一步揭示知识产生的背景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深入了解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深刻认识知识本质、顺序与联系,同时运用相应的策略对此进行探讨和分析,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6、教学方法:
是为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包括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进行的步骤和过程,以及有关思维和技术措施等方面的总和。
换言之,就是方法论。
7、探究教学法:
即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独立探究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对有关问题探索发现,就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主动获取知识,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其基本程序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阅读、质疑、讨论、归纳、交流、验证—小结或练习。
8、备课:
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
9、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学活动后的反思,即教师在上完一节历史课后,对该节历史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教学后的心得体会进行记录,对教学设计及实施进行总结,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以利于日后教学的借鉴,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改进和提高,同时这也是终身备课的需要。
教学反思重在寻找教学预设与教学效果的差异所在;
寻找自己教学与他人评价的结合点;
寻找教学效果与重新教学设计的生长点;
寻找新设计的可行性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融合点。
10、说课:
一般地说就是让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按照教学要求,依据课程标准、教育理论,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等进行创造性设计和阐述的一种教研形式。
可见,说课是对课程的理解、备课的解说、上课的反思。
简言之,就是:
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
11、评课:
听课后,要及时与执教者交换意见,即评课。
一评教学指导思想。
二评教学目标。
三评评教材处理。
四评教学流程。
五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六评学习方法指导。
七评能力培养。
八评师生关系。
九评教学基本功。
十评教学效果。
12、板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板书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
作用1)长时间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利于学生记忆。
2)具有与实物不同的直观作用3)有示范和审美作用
13、图画式板书:
它是根据教学内容显现出的特征,采用图中夹文或文中夹图的办法形象地勾画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的板书。
这种板书生动、形象、直观,事物的内在关系显现得淋漓尽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14、上课:
通常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固定的课表,在规定时间内(一般是40分钟或45分钟),对一个班级的学生,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的过程。
它是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
15、过渡:
即上课中的课堂过渡,指教师巧妙地将所学内容的章(课)与章(课)、节与节、章与节、专题与专题之间、子目与子目之间、此问题与彼问题转换衔接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技能。
过渡旨在体现教师上课的内在逻辑,促进学生思维连贯地学习新授课内容。
16、教师风格: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学特征。
它是教师教学特色,职业信念、教学观念、知识素养、工作能力和个性特点等在教学过程中的综合体现。
教学风格体现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体差异,是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特征。
17、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狭义的课程资源仅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新课程提倡的课程资源是广义的课程概念,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新课程认为:
课程资源既包括教科书、参考书、教学场所等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科专家、教师、学生等人力资源。
18、乡土教材:
主要指为地区课程和校本课程编写的教科书,对历史学科来说,就是地方史教科书。
内容不需太多,但必须有特色。
其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整体历史课程的同时对家乡有更深入了解;
以弘扬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提高当地整体的人文素质水平。
19、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等技术,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
20、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到基础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
它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简答题
1、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历史教学方法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1)教学目标取向全面性、协调性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比较注重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发展。
强调学习的结果。
而对于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不多。
新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学习的过程。
因此教学方法必须适应这一教学目标发展的需要。
2)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映在教学方法中,就是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能动发展的过程。
这就是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研究重心由教法转向学法
以往的教学方法只注重教师如何教会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忽视了学生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因此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开始向学法转移,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这是每个中学历史教师都要引起重视的。
4)注重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
多媒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
2、按照历史教学的新理念,如何转变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改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就评价功能而言:
历史教学评价不再是检查、甄别、选拔,更重要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对学生来讲:
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看学生是否“会学”要比评价学生“学会了什么”更重要。
对教师而言:
评价其对教学工作也应起到促进作用,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
从教学评价主体来看。
历史教学评价中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的方法看:
新课程改革倡导评价方法多样化。
历史教学评价的方法应该具有科学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除了纸笔考试、还可以采用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课堂观察和行为记录法、活动法、学生自我评价法等。
同时,只有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过分关注结果是不科学的,我们可以根据历史教学阶段和学年教学评价等,实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理解即了解、体会,它是通过揭露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
在历史教学中老师既要讲清楚历史事件的基本线索及概念,更要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即教他们学会用联系的眼光去审视过去,认识现在,预见未来,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
(1)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完整、准确、系统的历史概念,能使学生抓住事物有本质,更透彻地理解历史知识,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对智能培养和思想教育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史学理论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讲述基本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还需要给学生讲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讲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讲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
个性与共性、原则与策略、必然与偶然等的辩证关系;
讲如何正确地评论历史人物。
如何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等问题。
只有正确地给学生讲述基本的史学理论,才能使他们增强对历史的理解能力,从而深刻认识历史规律。
(3)引导学生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对人的培养应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现代的人才选拔也是大文科和大理科的考查,试题往往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以帮助学生把各学科的知识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来。
(4)将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
要从宏观上将各个历史知识要点联系起来,并通过联系加深学生理解和掌握。
(5)引导学生突破历史思维定势
在历史课本中,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或历史概况本来是清楚的,但由于历史一些思维定势的干扰,反而变得似是而非,学生往往容易混淆不清,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在准确讲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突破历史思维定势的束缚,使他们在辨清历史是非真伪的基础上,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4、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
历史是人文学科,它是通过学习历史,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社会观点。
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形成正确的信念。
1.创设课堂情境
历史情境教学的特点就是以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实物情境:
2)音乐渲染。
3)生活情境的展现。
4)表演情境。
让学生扮演不同历史人物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2.用形象诱发情感
教师热爱历史,历史知识渊博,讲起课来生动有趣,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学习历史,教师情感丰富,对民族英雄、爱国志士、著名科学家、对民人民领袖充满敬意,倾注全部的爱,学生就会情动而随。
教师对民族败类、人民公敌、贪官污吏充满仇恨和蔑视,学生就会产生无比的憎恨。
教师情感的流露能唤起学生的爱与恨,苦与乐。
3.用声调来渲染
教师用语言艺术来渲染情感,声调对传播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用七个音符谱写的乐章,演奏出来能表现大千世界。
4.用体态语言强化情感
体态语言是一种无声语言,是人们表情的外部流露,教师运用体态语言要恰当,课堂出现演员一样的表情,效果不一定好。
体态语言也要正确的运用。
不能做作,运用要适当;
体态语言要与有声语言配合。
5、简述优化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
1、主题化
我们每上一节课都应该有个教学主题。
通过这个主题把其他知识串起来。
2、集约化
历史教师必须把历史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的核心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主体,使之成为学生识记、理解、运用的重点,并使之释放最大教育能量。
3、结构化
抓住若干历史基本主题,按照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对历史知识进行优化组合,使之序列化、系统化、整体化,这样,学生看到的就不是孤立的树木而是一片树林。
4、层次化
历史知识的掌握是分层次的。
从认识历史的表象,到历史的概念、历史概念体系,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是学生认识历史的客观过程。
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目标中把历史进行层次化,识记,理解、运用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