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中图地理必修1新教材 阶段综合测评4 第三四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9065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20中图地理必修1新教材 阶段综合测评4 第三四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920中图地理必修1新教材 阶段综合测评4 第三四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920中图地理必修1新教材 阶段综合测评4 第三四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920中图地理必修1新教材 阶段综合测评4 第三四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920中图地理必修1新教材 阶段综合测评4 第三四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20中图地理必修1新教材 阶段综合测评4 第三四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920中图地理必修1新教材 阶段综合测评4 第三四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20中图地理必修1新教材 阶段综合测评4 第三四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20中图地理必修1新教材 阶段综合测评4 第三四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读我国干旱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我国干旱频次>30的地区,也是洪水多发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平坦

B.台风影响

C.夏季风不稳定

D.河流季节变化大

4.图中①地的旱灾多发生在7、8月,其主要原因是(  )

A.河流径流量小

B.受高气压带控制

C.地下水位下降

D.工业用水增大

3.C 4.B [第3题,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但夏季降水多,易发生洪涝,而其他季节降水少,易造成干旱;

在冬、夏季风强弱反常时,会导致降水波动大和热量条件的不稳定,从而带来旱涝灾害。

第4题,①地旱灾多发生在7、8月份,主要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形成伏旱。

下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C.都位于河谷地带

D.都位于北方地区

6.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稀少B.降水量少

C.河网密度小D.平原面积小

5.A 6.B [第5题,滞洪区是滞纳洪水的地区,因此滞洪区应该在地势较低的地区。

由图中也可以看出,A、B、C、D四个区域均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第6题,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地势较高,降水较少,这也是我国西部地区没有滞洪区分布的原因。

2013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遭遇60年最严重干旱,1371万人饮水困难,春耕生产形势严峻。

读图完成7~8题。

7.此次旱灾(  )

A.重旱区主要位于云、桂两省区

B.主要由于夏季风登陆晚造成

C.将对云南花卉、油菜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D.属突发性灾害,给监测预报带来困难

8.为防范旱灾,该地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兴建蓄水工程 ②推广人工增雨技术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实施跨流域调水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7.C 8.B [第7题,此次旱灾将对云南花卉、油菜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由图中得出重旱区主要位于云、黔两省和四川南部,由于受西南干热风的影响,降水少,蒸发旺盛。

旱灾属渐发性灾害。

第8题,兴建蓄水工程、改进灌溉技术为该地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人工增雨要看天气条件;

实施跨流域调水是缓解旱灾的有效措施,而不是防范旱灾的主要措施。

历史上曾有“飞蝗蔽日”的描述,蝗灾是最主要的虫害。

据此回答9~10题。

9与蝗虫灾害密切相关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B.干旱

C.滑坡D.台风

10.关于蝗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蝗灾危害植物的根系,使农业减产

B.是危害最大的虫害

C.我国北方地区不易发生蝗灾

D.蝗灾是外来病原体入侵造成的

9.B 10.B [第9题,干旱的环境,特别是干旱导致的退水位处,有利于蝗虫产卵、繁殖,这说明蝗灾与干旱关联性强。

第10题,蝗灾蔓延迅猛,杀伤力大,是危害最大的虫害。

蝗灾主要危害植物的叶,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是我国自古就存在的虫害。

位于印度洋的查戈斯群岛拥有大量珊瑚礁,生活着成群的海鸟。

19世纪老鼠被带至该群岛的部分岛屿,其中鼠患严重的岛屿珊瑚礁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科研人员发现鸟类在无鼠岛上“释放”的氮是鼠患岛的250倍。

据此完成11~12题。

11.导致鼠患岛的珊瑚礁遭受巨大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老鼠啃食珊瑚礁

B.老鼠啃食海草、藻类,危害珊瑚礁

C.老鼠导致鸟类大量减少

D.老鼠的粪便污染珊瑚礁

12.恢复鼠患岛上含氮量的有效措施是(  )

A.植树造林

B.从邻岛引进鸟粪

C.加强鸟类的监测

D.大规模灭鼠

11.C 12.D [第11题,根据材料“鸟类在无鼠岛上‘释放’的氮是鼠患岛的250倍”分析可知,鼠患岛的老鼠使海鸟大量减少,岛上岛粪便相应减少,含氮量随之减少,最终导致鼠患岛珊瑚礁遭受巨大破坏。

第1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鼠患是鼠患岛含氮量减少的根本原因;

因此,要恢复鼠患岛的含氮量,最有效的措施是大规模灭鼠。

而植树造林、从邻岛引进鸟粪、加强鸟类的监测,并不能有效恢复鼠患岛含氮量。

故D正确,A、B、C错误。

中央气象台2017年11月17日06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大部、华北北部、山东半岛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有10~12℃,局部可达14℃。

据此完成13~14题。

13.我国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地区是(  )

A.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C.山东、台湾、海南

D.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14.对于华北南部地区来说,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发生在(  )

A.冬半年B.春末夏初

C.秋季D.秋末冬初

13.D 14.D [寒潮是北方冷空气南下引起的急剧降温,对我国北部地区影响大,南方受其影响则较小。

华北南部地区以旱作农作物种植为主,秋末冬初突然爆发的强冷空气对晚秋作物影响极大。

某野外实习小组在7月份进入一个海拔3000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却寸草不生。

据此完成15~16题。

15.山坡寸草不生,反映出该地区(  )

A.昼夜温差大

B.年降水量少

C.水土流失严重

D.地质灾害频发

16.该河谷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

A.甘B.新

C.藏D.滇

15.B 16.C [当地海拔较高,目力所及的山坡,说明与河谷距离较近,所以青稞和油菜的种植均位于河谷之中,是为了获得灌溉水源。

“寸草不生”也说明当地降水较少。

由海拔和青稞等信息,可以判断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

下图为我国某野外实习小组绘制的我国某地土地利用的结构图。

结合自然地理知识,回答17~18题。

17.该地可能位于(  )

A.山东丘陵B.两广丘陵

C.辽东丘陵D.太行山区

18.关于该区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地类型多样,生物品种多样

B.光、热、水资源丰富,且没有气象灾害

C.红壤广布,有机质含量高

D.河流较少,水流缓慢

17.B 18.A [第17题,读图可知,该地区种植水稻、毛竹等,可能位于两广丘陵,B正确。

山东丘陵、辽东丘陵、太行山区位于温带地区,不适合种植水稻。

第18题,土地类型多样,生物品种多样,A正确。

光、热、水资源丰富,有旱涝、台风等气象灾害,B错误;

红壤广布,有机质含量低,C错误;

丘陵地区,河流流速快,D错误。

小明一家计划到某大型风景游览区旅游,为方便选择旅游地点,小明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区内观光资源分层显示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第19~21题。

19.小明发现湖泊、森林区和住宿区等一系列图片都是最新动态监测的结果,获取上述图片最便捷的技术是(  )

A.野外测量B.扫描旅游地图

C.遥感D.全球定位系统

20.森林区内的住宿区是(  )

A.①B.②

C.③D.④

21.为了走最便捷的道路去风景游览区,小明的父亲在驾车行驶过程中,应充分运用(  )

A.旅游交通图B.地理信息系统

19.C 20.B 21.D [第19题,因为该风景区是大型风景游览区,所以只有运用遥感,才能监测较大范围的区域,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

第20题,将森林区和住宿区的图片相叠加,找出森林区和住宿区重叠的部分,即为答案。

第21题,车载全球定位系统能实时提供导航信息,及时查看车辆的运行轨迹、速度、行进方向,可避免迷路、走弯路。

22.从某一时刻的遥感影像图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森林火灾面积B.土地干旱程度

C.洪峰流量D.植物病虫害程度

C [遥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各种地物的反射率不同来区分地物。

森林是否有火灾、土地是否干旱、植物病虫害程度不同都会使得反射率发生变化,并在遥感影像图中体现出来;

而洪峰流量大小不能改变反射率,故遥感影像图反映不出来。

地理信息技术在台风的防御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此完成第23~25题。

23.台风中心位置的确定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

A.RSB.GPS

C.GISD.数字地球

24.台风路径的预测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

25.台风中一艘渔船在南海遇险,其可以通过何种技术获得自身准确位置以方便求救?

(  )

23.A 24.C 25.B [台风中心的确定需要从遥感图像上获得。

对台风路径的分析、趋势预测是GIS的功能。

GPS可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4分)近些年来,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影响着人类生命安全,给人类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对自然环境也会产生极大的破坏。

根据所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般年份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估计表

灾害种类

粮食损失/108kg

直接经济损失/亿元人民币

干旱

200~250

150~200

洪涝

100

风暴潮

2.5~5

20~60

冰雹与低温

15~25

20~30

森林火灾

50~100

崩塌、滑坡、泥石流

风沙和沙漠化

(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两种自然灾害是什么?

简述其形成原因。

(10分)

(2)修水库会改变自然环境的一些特点。

2004年秋季,渭河流域发生洪水泛滥,陕西人就怪罪于三门峡水库,三门峡水库的管理者却认为洪水泛滥是陕西人自己造成的。

请结合有关地理知识,站在水库管理者的角度分析原因?

(4分)

[解析] 第

(1)题,从表中分析,损失最大的两种自然灾害为干旱和洪涝,其原因一方面体现在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降水频率大;

一方面体现在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这无疑对灾情起到了“放大”作用。

(2)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黄河含沙量大的成因,因而三门峡水库的淤积以及渭河的一些河段成为地上河归根结底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成效不够好的结果。

[答案]

(1)干旱与洪涝。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雨主要是因为夏季风的影响导致锋面雨带的推移而形成。

季风环流不稳定,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威夷高压的强弱、进退决定的,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

我国众多的人口和悠久的农业历史使得旱涝灾害影响加大。

(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不够好,导致黄河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严重,也使得渭河许多河段形成了地上“悬河”。

27.(10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在洪水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在甲图所示的时期,其灾害损失是淹没农田200km2,毁损房屋20间,死亡人数20人;

在乙图所示时期,灾害损失是淹没农田1000km2,毁损房屋500间,死亡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