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实验报告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8825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0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物理实验报告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设备:

QDF热球式电风速仪,2人一组。

2、步骤:

⑴使用前观察电表的指针是否指于零点,如有偏差可轻轻调整电表上的机械零螺丝,使指针指向零点。

⑵“校正开关”置于“断”的位置,“电源选择”开关置于所选用电源处。

用仪器内部电源,将四节一号电池装在仪器底部电池盒内,“电源选择”开关拨至“通”的位置。

⑶将测杆插在插座上,测杆垂直向上放置,螺塞压紧,使探头密闭,“校正开关”置于“满度”的位置,慢慢调整“满度粗调”和“满度细调”两个旋钮,使电表在满刻度的位置。

⑷“校正开关”置于“低速”的位置,慢慢调整“零位粗调”和“零位细调”两个旋钮,使电表指在零点的位置。

⑸轻轻拉动螺塞,使测杆探头露出,即可进行0.05~5米/秒风速的测定,测量时探头上的红点面对风向,从电表上读出风速的大小,根据电表上的读数,查阅所供应的校正曲线,查出被测风速。

(6)如果5~30米/秒的风速,在完成3、4步骤后只要将“校正开关”置于“高速”位置,即可对风速进行测定,根据电表读数查阅所供应得高速校正曲线。

⑺在测量若干分钟后(一般为10分钟)必须重复3、4步骤一次,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⑻在室内轴线上每隔1米选择一个测点,分别测出各点的风速。

改变开窗情况(单侧开窗和双侧开窗),测出各点风速。

填写实验报告表3,绘制风速分布图,并作简要评述。

建筑热工实验报告

实验一室内热环境参数的测定

测量日期:

班级:

测量地点:

人员:

温度的测定表1

测点

1

2

3

4

5

6

温度(℃)

相对湿度测定表2

T干(℃)

T湿(℃)

T干-T湿

Φ(%)

14.0

10.0

4.0

13.9

10.2

3.7

14.2

9.8

4.4

4.2

平均

14.02

9.96

4.06

风速测量表3

测点编号

测点位置

风速(m/s)

单侧开窗

双侧开窗

实验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测定

一、验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围护结构内温度的观测方法和数据整理方法;

对比空气层内有无反射材料对热阻的影响;

并验证稳定传热的理论。

2.了解所用设备的一般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试验基本原理

在稳定传热条件下,确定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即在室内外温度变化不大时,对于建筑维护构建热工性能的观测。

基本公式:

式中:

、——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温度;

——热阻;

——热流强度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

1.JW-1型墙体及玻璃制品保温性能检测装置

该检测装置由三部分组成:

试件架、冷箱、热箱。

试件的开口尺寸均为1m×

1m=1m2。

试件架:

用来安放检测材料。

冷箱:

箱内装有两组搅拌风扇、冷凝器、加热器、均热板及测温控温传感器;

后半部分为压缩机组、压缩机温度控制及显示电路。

该箱温度控制范围在“–10℃~环境温度”连续可调。

热箱:

箱内装有三组搅拌风扇、若干组加热器、均热板及测温、控温传感器。

该箱温度控制范围在“环境温度~40℃”连续可调。

 

2.JTJW-Ⅱ建筑热工温度与热流巡回检测仪

该设备是新一代温度与热流检测仪器,与PC电脑配合使用,外接多路温度和热流传感器,用于观测记录温度值和热流值。

系统组成如下(图1-2):

巡回检测仪的前面板为控制面板、后面板是线路连接点(图1-3)。

图1-3记录仪的前、后面板

接线说明:

温度1号——温度90号接热电偶红线(+端)

热流1号——热流30号接热流板红线(+端)

G1—G30接黑线(–端)

例如:

温度1,温度31,温度61,分别接接热电偶红线(+端),热流1接热流板红线(+端),温度1,温度31,温度61,热流1(–端)G1,其它依次类推。

(注:

每批热电偶线必须型号一致、长度一致。

3.热电偶

用于测量物体表面温度,紧贴于被测物体表面即可。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是任意两种金属接触时,在接触处会产生接触电势,电势大小与接触处的温度呈现直线关系。

本试验采用的是铜-康铜热电偶,配合巡回检测仪使用,直接读数就可以。

4.热流计

以玻璃钢板为载体,其上装有由许多热电偶以串联方式形成热电偶堆。

其冷点和热点分别装在玻璃基板的两个表面。

当有热电流经过玻璃钢基板,其两表面产生温差,并使电堆产生电势,此电势和流经玻璃钢基板的热流大小成正比。

测量热流时,热流计贴在待测表面上,只要测出热电势,乘上系数便可以算出流经维护结构表面的热流量。

本实验的热流计是配合巡回检测仪使用,直接读数就可以。

5.待测试件

四、实验步骤

1.将待测试件安放在试件架上,四周用聚苯乙烯填实,并确保密封。

在被测试件两表面做粉刷层。

2.待试件干燥后,在两表面各贴上两块热流计和四个热电偶,测量热流强度和两表面温度、,位置如下(图1-4)。

将各线端与巡回检测仪连接好。

3.将热箱、试件架、冷箱等箱体合闭。

首先打开冷箱,将冷箱的温度调整至所需温度0℃。

当冷箱接近控温点,开启热箱控温仪,将温度升至30℃。

4.当冷、热箱之间被测试件表面温度趋于稳定后,开启巡回检测仪。

将检测仪的存储时间设为1分钟,持续测量15分钟。

5.将记录仪内数据输入PC微机,采用Excel格式存储。

6.将试件贴上铝箔,用同样的方法再测量一次。

五、数据计算整理

i=1、2、3n-实验次数

误差计算例:

六、结果分析

1.测试构建的热阻是否等于材料层的厚度被其导热系数除?

为什么?

2.比较测试构建上有、无锡箔的两侧温度变化情况,并画出各个测点的温度分布曲线。

七、实验报告内容:

1.实验名称、原理及方法(参考教材)

2.测试记录[见表

(1)、

(2)]

3.结果分析

(1)试件两侧温度变化纪律:

项目数据

第一次

电位差

温度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2)带锡纸一侧

实验三建筑日照实验

了解太阳高度角及方位角变化的规律,掌握利用棒影轨迹图计算日照的原理。

1.三参数日照仪

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规律而设计,其构造如图所示(图2-1)。

图2-1日照仪构造图

A.地平面B.纬度盘C.季节表D.时间表E.棒(10cm)

2.试验光源

本系统用的专用平行光源是高亮度的冷光源,启动功率较大,正常工作功率350瓦,要求电源插座10A以上。

光源的灯具在启动后1-3分钟内达到稳定状态,应避免频繁启动。

两次启动时间间隔在2分钟以上。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1.光源校正:

将反光镜与墙面成112.5°

,光线直射到反光镜,使反射光线和地面成45°

角。

图2-2光源效正示意图

2.将日照仪放于平稳台面上,松开两端旋钮锁,调整各盘位置:

纬度盘刻度置于0,时间表置为12,季节表位于3月份(春季或秋季的位置),同时转动两端旋钮锁紧以固定该位置。

挪动日照仪,首先使棒影处于正北,然后再逐渐移动,使棒影处于无影状态。

3.固定日照仪位置,松开锁紧旋钮,调节纬度盘、季节表到要测的地理位置和日期,再锁紧旋钮。

4.松开时间表旋钮,转动支架,测量该日从日出至日落每小时的棒影长度,并记录固定在纬度盘的纸上。

四、测量内容

1.日出时间及正午高度角、方位角的测定

(1)调整纬度至30°

(2)调整赤纬至所需之季节

(3)旋转0轴,并同时观察日出指针,当该针阴影和地平线重合时读出时盘上的时间,同时读出方位角的大小(注:

这时竖针在地平面上的阴影看不清可用一纸垂直于地面,找出阴影投射的方向)

(4)旋转0轴至中午读出其高度角和方位角

(5)将结果填入表内:

日出时间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日出/日末

方位角

正午

高度角

2.测定北纬30°

地区阴影在水平面上的轨迹

(1)旋转轴B将纬度盘上30°

对准指针。

(2)调整轴A转至所欲测的季节(测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3)调整0轴至所要测的时间。

(4)将白纸放在地平面上,竖一指针位于纸的中央。

(5)画下各时间针尖的阴影,最后将同一季节的各点联起,找出其变化轨迹。

五、结果分析:

1、北纬30度地区的日照间距是多少?

实验四天然采光模型的采光系数测量实验

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建筑天然采光的基本原理,并对室内外影响采光系数的因素有一感性认识,本实验方法的主要用途在于:

研究和设计各种类型采光口的性能,以及在具体的工程设计中分析和预测天然采光设计效果。

二、主要实验设备

1.人工天穹

人工天穹是一个装置在实验室里的中空半圆球体,内表面涂有高反射系数的白色扩散材料,涂层反射率大于0.8。

在半球的下部设置灯槽,内装人工照明灯具。

调整人工天穹内表面的亮度分布为均匀分布或按CIE标准全云天的天空亮度来模拟天空光(本实验采用的是均匀分布的量度)。

在人工天穹的中部有一个操作平台,也是实验中的模拟地面。

2.建筑模型

按实际的房屋做成缩尺的模型,其比例一般常用的是1:

10~1:

50,而模型的最大尺寸以不超过人工天穹直径的五分之一为宜。

在试验中,模型的各部分尺寸应严格按比例制作,采光口的尺寸和结构应尽量精确。

内部反光面应如实设置,反光系数应和实际一样。

测量平面则代表工作面。

3.照度计

选用传感器的受光面不大的照度计,由于建筑采光系数C值是一个比值,因而照度计无需定标。

三、实验原理

人工天穹测定建筑采光系数的理论依据是立体角水平投影定律,由该定律可知:

室内工作面一点的照度大小只限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