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703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按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施教,体现了()的教学原则。

A、高速度

B、高难度

C、量力性

D、直观性

【答案】C

【解析】量力性原则,也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

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而题干描述的正

是量力性教学原则的体现。

故选C。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去实施教。

A、嘴

B、耳

C、心

D、眼

【答案】C

【解析】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用“心”

施教。

故选C。

3、一名调皮的学生屡次扰乱课堂,教师请其站在教室的后面,教师运用了()。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答案】C

【解析】惩罚是减少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加一个厌恶刺激或减少一个喜欢刺激,目的是为了使事件发生概率

降低。

教师请调皮的学生站在教室的后面就是典型的惩罚例子。

故选C。

4、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指的是()。

A、遗传素质

B、生理发展

C、生长发育

D、生理结构

【答案】A

【解析】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

质前提。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素质的成

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故选A。

5、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A、课堂行为准则

B、课堂规范

C、课堂纪律

D、课堂管理

【答案】A

【解析】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行为准则。

故选A。

6、在某堂植物课教学中,王老师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用可食用的(如橘子),又选用不可食用的(如棉

籽),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果实的概念。

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答案】B

【解析】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

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故选B。

7、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属于()。

A、童年期

B、少年期

C、学龄中期

D、学龄晚期

【答案】A

【解析】童年期是指6周岁、7周岁~11周岁、12周岁。

故选A。

8、()是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桥梁。

A、教学计划

B、教学手段

C、教学设计

D、课堂教学

【答案】C

【解析】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故选C。

9、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选择。

A、必然

B、必要

C、必需

D、首要

【答案】A

【解析】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要“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而素质教育的基本

内涵是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

育。

所以新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必然选择。

故选A。

10、教学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的能力是()。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答案】D

【解析】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属于教师的自我监控过程。

故选D。

11、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答案】B

【解析】智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

故选B。

12、闭卷考试时,学生在头脑中呈现问答题答案的心理活动属于()。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答案】D

【解析】回忆是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是记忆的第三环节(识记、保持、回忆与再认)。

识记材料、保持材

料都是为了在必要时能再认或回忆材料。

回忆是指过去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

过程。

故选D。

13、一位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还是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

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其()。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C

【解析】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的,在克服困难中自觉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以实现既定目

标的心理过程。

道德意志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

题中该学生的道德意志需要提高。

故选C。

14、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不符合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教书育人”规定和要求的是

()。

A、学习教育的新理念,主动改变育人模式

B、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严格执行教学方案,照搬教材以及教参

D、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答案】C

【解析】教书育人是要求教师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

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

故选C。

15、检查学生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把握程度的提问是()。

A、回忆提问

B、理解提问

C、应用提问

D、综合提问

【答案】B

【解析】理解提问是检查学生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把握程度的提问。

需要学生对己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

解释、重新整合,对学习材料进行内化处理,组织语言然后表达出来。

理解提问有变换、解释、重组和对比四

种类型。

故选B。

16、讽刺、挖苦、歧视学生,违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要求。

A、团结协作

B、爱岗敬业

C、关爱学生

D、为人师表

【答案】C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中“关爱学生”要求教师“不挖苦、讽刺、歧视学生”。

故选C。

17、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成为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

化的一种教育因素。

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A、加里宁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答案】B

【解析】题干所述是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故选B。

18、在某堂植物课教学中,王老师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用可食用的(如橘子),又选用不可食用的(如棉

籽),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果实的概念。

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答案】B

【解析】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

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故选B。

19、在某堂植物课教学中,王老师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用可食用的(如橘子),又选用不可食用的(如棉

籽),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果实的概念。

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答案】B

【解析】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

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故选B。

20、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的影响。

A、社会生活和群体

B、教育对象

C、教育法规

D、教育原则

【答案】A

【解析】职业良心是主体对职业生活中道德义务、责任等的认知和情感上的自觉。

教师在教育劳动中也会有对

教育道德义务和责任的认知和情感上的自觉。

教师的职业良心,在整体意义上是社会生活、教育工作中道德关

系的反映。

它的形成首先会受到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故选A。

21、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A、谈话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答案】B

【解析】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是最古老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

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

故选B。

22、()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

A、夸美纽斯

B、伊斯兰教

C、杜威

D、裴斯泰洛奇

【答案】C

【解析】题干所描述的为实用主义教学思想,其代表人物为杜威。

故选C。

23、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学记》

【答案】D

【解析】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大学》、《中庸》、《孟子》都不

是教育文献。

故选D。

24、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自觉地对外在道德要求做出能动反应,这种教育方式依据的德育观念是

()。

A、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B、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C、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的规律

【答案】A

【解析】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根据这一规律,德育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教师在向学生提出外在道德要求时应该要考虑到他们现有的品德发展水平;

(2)要采取各种方式激起学生的

心理内部矛盾运动,如可以通过道德讨论的方法、活动性道德教学模式、角色扮演等来激发学生的道

25、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答案】A

【解析】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作用的双

边活动。

教学活动可以延伸到课堂活动之外。

故选A。

26、教育立法必须从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现实国情出发,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出发,从已有的

经济基础出发。

这体现了教育立法的()。

A、实事求是原则

B、统一、协调原则

C、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D、稳定连贯性原则

【答案】A

【解析】教育立法的原则包括:

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实事求是原则;稳定连贯原则;原则性

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教育法规内容统一、协调原则。

其中实事求是原则要求在制定教育法规时必须从教育

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现实国情出发,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已有的经济基础出发,从社会发展的客

观规律出发,还必须从本国的文化背景、民族心理和公民的普遍素质出发。

故选A。

27、狭义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下列不符合狭义教育的特

点的是()。

A、这种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实践活动

B、这种教育有专业的教育者

C、这种教育具有随机性,随时可以发生

D、这种教育需要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来实现

【答案】C

【解析】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

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所以ABD

均正确。

学校教育不能随时发生,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发生的。

故选C。

28、对教学结果的预测必须预留一定的空间,这表明教学目标具有()。

A、准确性

B、个体性

C、整体性

D、生成性

【答案】D

【解析】生成性目标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向自然生成的课堂教学目标。

生成性目标不以事先

预定的目标为中心,所以必须对教学目标的预测预留一定的空间。

故选D。

29、冯老师在做家访时,坚持“四多四少”原则,即“多一点针对性,少一点随意性;多一点肯定,少一点

求全责备;多一点情感交流,少一点情况汇报;多一点指导,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